在神奇的可可西里,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天神阿琼如旺的女儿,爱上了草原之子藏羚,仁慈的天神便将可可西里赠给了藏羚,作为藏羚永久的栖息地。从此,荒凉的可可西里因为有了藏羚矫健的身影,充满了生机。
我曾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久伫立。天穹高远,空气稀薄,若有若无的岚气,飘荡在可可西里的山水间,天地沉浸在无边的岑寂和苍茫中。这时候,一阵杂沓的脚步声隐约传来,既而一群高贵的精灵出现在了不远处的山梁上,你的身心不由得为之一振。它们就是天神阿琼如旺的子孙,它们就是令无数人心醉神迷的藏羚。
藏羚险遭灭顶之灾
在中东和欧美地区,长期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在青藏高原腹地的可可西里地区,每当藏羚换毛的时节,羊绒就会散落在地上,当地居民就把它们收集起来,织成“沙图什”披肩。“沙图什”来源于波斯语,意思是“羊绒之王”。这种稀有罕见的披肩,自17世纪诞生于克什米尔后,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以至于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曾将它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情妇。
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才嘎局长告诉我,藏羚羊纤细的羊绒,直径只有6微米至12微米,如果掉在地上,立刻就会像雾一样被风吹得无影无踪,要想获取大量的藏羚羊绒,唯一的途径就是血腥屠杀,剥皮取绒。
有资料表明,1992年冬天,至少有2000公斤藏羚羊绒从中国走私出境;1993年和1994年,印度截获了600公斤寄售的藏羚羊绒;而1997年一年,克什米尔地区加工“沙图什”的藏羚羊绒量就达到了3000公斤。仅这些数字就表明,上世纪90年代,至少有3.5万只藏羚羊惨遭屠杀。
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1999年间,仅我省就查获藏羚羊皮1.529万张,如果将走私的数量算上,估计至少有3.5万只藏羚羊死于非命。1999年,国际知名学者夏勒博士曾估计,整个青藏高原的藏羚羊最多只有2.5万只,有人预测,照此发展下去,藏羚羊将在几十年内从地球上消失。
“沙图什”成为了人类对地球资源疯狂掠夺的铁证。
青海人为保护藏羚做出巨大贡献
对可可西里稍加留意的人,绝不会忘记这个名字———杰桑·索南达杰。1994年时任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和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的杰桑·索南达杰率队进入可可西里时,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在押解他们返回玉树的途中,杰桑·索南达杰英勇牺牲。
随后,扎巴多杰继任西部工委书记。在他的努力下,1997年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成立。同年12月,国务院宣布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11月,扎巴多杰在家中不幸身亡。
索南达杰倒下了,扎巴多杰倒下了,可是英勇的青海人民并没有放弃,他们沿着英雄的足迹,踏上了一条反盗猎之路。
据《可可西里》一书记载,可可西里保护区管理局成立十年来,共组织302次巡山活动,出动车辆616次,出动人数达到2408人次,破获各类案件109起,有效保护了可可西里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藏羚羊的种群数量得到大幅度回升。
回首往昔,可可西里管理局才嘎局长深情地说:“可可西里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留下了我们坚实的脚步。可可西里见证了我们的苦与乐、爱与恨,我们的生死荣辱和可可西里紧密联系在了一起,难舍难分,难以忘怀。”
这就是青海人。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献身精神,在可可西里蛮荒的土地上,写下了大大的“良知”二字。
高原精灵跨跃五环门
005年11月11日,一个万众翘首的悬念在首都工人体育馆揭晓———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亮相。此时此刻,最激动甚至难以自持的还是咱青海人。青海人为之奔走呼号整整三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藏羚羊成为了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
谈及往事,时任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保护管理科科长的肖鹏虎难掩内心的激动。奥运吉祥物揭晓当晚,肖鹏虎和他的同事在首都工人体育馆参加了吉祥物的发布仪式。他说,当时他紧张得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当活泼可爱的藏羚羊“迎迎”出现后,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但是他的有些同事还是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直到主持人说出“藏羚羊”这三个字,他们才开始欢呼雀跃。那一刻肖鹏虎泪水泉涌而出。
那天晚上,才嘎局长正坐在央视五套的直播间里等候吉祥物揭晓的消息,当得知藏羚“申奥”成功的消息后,这个铁塔似的汉子竟然浑身发软,喉头发干,一句话也说不出。
在奥运史上,吉祥物第一次出现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此后,吉祥物就成为构成历届奥运会形象特征的主要成分。
我曾询问才嘎局长,藏羚何以能成为奥运吉祥物,才嘎回答,藏羚羊具有“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在“更快”方面,藏羚羊堪称动物中的运动健将。在高海拔地区,藏羚羊依然能以每小时70公里至90公里的速度驰骋奔腾,令其他物种望尘莫及。同时,藏羚羊生存环境相对其他竞选动物具有“更高”的优势,这也体现奥运会运动员取得高难度、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期望和对高科技奥运的企盼,象征第29届奥运会将使我国和世界体育走向新高峰。在“更强”方面,藏羚羊在人类和许多动物无法生存的恶劣环境中生存,它顽强的生命力令人叹服。
才嘎还说,藏羚羊还富含“绿色、人文、科技”和“和平”的奥运特征。藏羚羊虽然体格健壮,但性情温顺。作为群居性很强的一个物种,藏羚羊具有互助友爱的品性。值得一提的是,藏羚羊在迁徙途中始终沿着固定的路线行进,如同运动员沿固定的跑道前进一样,从不违反竞技规则,符合公平竞争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提出“绿色奥运”理念的今天,对藏羚羊的保护将会唤起更多的人关注和重视生态保护事业。藏羚羊更符合“科技奥运”的理念。藏羚羊作为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的代表,至今留给人们许多谜团。这些在科研和高原生态及动物保护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在青海人的眼里,藏羚羊更符合“人文奥运”的理念。“羊”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吉祥物的“祥”字,就说明“羊”是吉祥的象征。
百年期待,终成现实,藏羚“入奥”是青海人共同的心愿。
藏羚是青海精神的体现
毋庸置疑,藏羚“入奥”和青海人做出的种种努力分不开。
为了藏羚能顺利成为奥运吉祥物,早在藏羚“入奥”前几年,我省就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召开“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更是自发地为藏羚“入奥”签名。难能可贵的是,2003年8月27日,奥运会吉祥物的征集工作还没有开始时,可可西里保护区就第一次提出申请藏羚羊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不到一周,北京奥组委就复函说: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在藏羚羊的保护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符合绿色奥运的理念,感谢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这是藏羚之幸!青海之幸!!奥运之幸!!!
欣悉藏羚“入奥”,宋秀岩省长指出:“争取藏羚羊作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过程,本身就是对青海的一种宣传过程。
可可西里志愿者、青岛科技大学副教授王挺先生表示,以藏羚羊形象设计的福娃名叫“迎迎”,既是一种巧合,更是一种机缘。“迎迎”的身上,不仅体现了青海人民勇于开拓乐于奉献、积极参与世界竞争的风采,更展现了青海人民开放创新的意识。
同时,藏羚跃进五环门还是青海和谐美好的象征。
和谐是人类和大自然共存的基础。青海地处三江之源,生态地位十分突出,为了保护三江源的生态,多年来,青海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保护珍稀物种藏羚羊是青海人为全人类做出的贡献之一。从几近灭绝到种群到数量大幅度增加,藏羚羊的保护,昭示了青海人胸怀大局、放眼全球的胸襟和气魄。
北京奥运已经进入了倒计时,藏羚羊,这个诞生在可可西里的高原精灵,注定会在奥运赛场上成为一道最夺目的风景。
来源:腾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