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上万条蓝藻“天敌”下太湖
2008-03-26

    来源:人民网—苏州日报

成千上万条蓝藻“天敌”下太湖

15万公斤花、白鲢等鱼苗昨放流

每长500克体重就要吃掉15公斤藻类

资料图片

    15万公斤鱼苗昨放流,每长500克体重就要吃掉15公斤藻类

白鲢鱼

 花、白鲢每长500克体重就要吞食15公斤藻类;放流10元的鱼苗就可增加100元的渔业经济。昨天,省太湖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在太湖漫山岛附近放流了15万公斤鱼苗,预计今年年内,太湖将总计投入近700万元资金,预计可放流50多万公斤各类鱼苗,放流规模为历年之最。市领导徐建明、程惠明、周玉龙等参加放流仪式。

  鱼苗放流被认为是目前最经济、最环保、最有效的生态治污办法,太湖渔业资源尤其是洄游性鱼类也必须通过人工放流来增殖。

    今年,省太湖渔管委专门组织了大型系列增殖放流活动,分别在“太湖三白”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太湖漫山、梅梁湖、长兴滩等8处设立了放流点,分期分批实施人工增殖放流。

  昨天在太湖漫山岛附近的太湖水域,随着渔政人员将一勺勺鱼苗倒入太湖,无数条“黑脊背”欢快地游进了太湖深处。

    记者看到,放流的鱼苗有手指头大小的,也有已经长到筷子长的。渔政人员介绍,昨天共放流了鲢鳙鱼(花、白鲢)、银鱼卵、细鳞斜颌鲴、鳗鱼、白鱼等共15万公斤鱼苗,价值近150万元。

  省太湖渔管委办公室副主任吴林坤说,花、白鲢终身以浮游生物为食,4月份到10月份摄食强度最大,称得上是蓝藻的“天敌”。

    同时,花、白鲢是江河洄游性鱼类,在太湖无法繁殖,必须通过人工放流来增殖。银鱼和花、白鲢对治理太湖水质富营养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长到5.7厘米之前,银鱼主要以浮游动、植物为食,可以明显减少水体中的氮、磷等蓝藻营养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此次放流,还增加了一种名为细鳞斜颌鲴的新品种鱼苗。在水中,细鳞斜颌鲴可以其发达的下颌角质边缘在水底刮取藻类、有机碎屑和腐殖质,由此净化水质,因此细鳞斜颌鲴常被称为水中“清道夫”。细鳞斜颌鲴本身也是太湖鱼种,但近年来种群数量不多,通过放流并加强资源保护,将有效恢复它的种群资源,保护太湖的生物多样性。

  专家的测算显示,现在人工放流价值10元的鱼苗,到9月份太湖开捕的时候就能增加100元的渔业经济。今年太湖大面积拆围后,很多渔民从围网养殖转向了自然捕捞,因此,今年的太湖放流还增加了鳗鱼、白鱼等高档经济鱼种,以帮助渔民增收。(记者 王芬兰)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