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暖风阵阵,春意浓浓。同往年一样,冬眠在土壤中的镇海棘螈快苏醒过来了。
可北仑林场的陈君如场长却非常担忧,经历了今年春节前的这场大雪和低温后,镇海棘螈——— 这个数量比大熊猫还少的 “国宝”,还有多少能爬出地面呢?
事实上,镇海棘螈的生存危机也引起了国内科学家的高度重视。前不久,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主席李丕鹏博士专程赶到宁波,了解镇海棘螈的生存状况。
宁波特有的濒危物种
著名动物学家张孟闻先生于1932年在镇海县城湾村发现了它,定名为镇海疣螈,当时唯一的标本因日军侵华而遗失。1978年,省自然博物馆的蔡春抹教授在镇海 (现属北仑区)瑞岩寺附近再次发现了镇海棘螈,第二年,蔡春抹又和同事费梁等采到了标本,因我国仅存该区域,故名镇海棘螈。1989年,镇海棘螈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研究意义与大熊猫媲美
陈君如是1996年来到北仑林场工作的,也是在那一年,他第一次接触了镇海棘螈。
当年,宁波市林业局和北仑区政府联合开展镇海棘螈保护工作,各大科研院校专家也提供技术指导。不过,当时保护区核心区域范围很小,只有200平方米。从2002年开始,这项工作得到国家林业局的支持,保护区范围逐步扩大。目前保护区面积已达1.5平方公里。
2001年,北仑林场建立了镇海棘螈繁殖保护区,同时中科院的专家们还在成都建立了室外人工繁殖场。
据陈君如介绍,这几年来,镇海棘螈在人工繁殖上得到成功,有效地增加了种群数量。
雪灾影响还无法估计
前不久,由于担心低温和雪灾对镇海棘螈的影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主席李丕鹏博士专程赶到宁波,踏勘了镇海棘螈保护核心区。但由于镇海棘螈还处于冬眠状态,无法确切得知它们的生存状态。
为加强对镇海棘螈的保护,陈君如和他的同事们也做了许多工作。他说,平时普通人不能靠近核心保护区,保护区周边的经济林限制使用农药、化肥。
多数市民不识镇海棘螈
陈君如说,以前北仑居民对镇海棘螈并不太了解,但自从北仑的中国女排主场赛事将镇海棘螈设为吉祥物之后,镇海棘螈的名气也随之增大,尤其受到孩子们的喜爱。
但遗憾的是,在记者随机调查的15位宁波市民中,有12位市民并不知道镇海棘螈,但他们对大熊猫、金丝猴等 “明星”动物却能说上个道道来。而另外3位市民也只能对镇海棘螈说出个大概。在某事业单位工作的何小姐告诉记者,她只知道宁波有种两栖类动物,但具体的学名叫不上来。
镇海棘螈编入校本教材
刘信态是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的生物教研员。之前,他在北仑区柴桥中学担任生物老师。
从2002年开始,刘信态就意识到镇海棘螈是北仑的一块宝,但 “它也是宁波的,浙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