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局局长面对奥运“压力很大”
2008-03-06

    来源:新华网

   “天气、天气、还是天气”——中国气象局局长面对奥运“压力很大”     

    新华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李惠子、吴晶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奥运会场馆、技术的准备很充分,最后落脚点就在天气、天气、还是天气。”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坦言自己“压力很大”。

    “奥运会气象保障是最重要的方面,如果没有很好的天气,高水平的开幕式演出则逊色不少。”郑国光6日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8月北京的天气多变,易发暴雨、高温、雷电等天气现象,气象保障遭遇很大挑战。

    为此,中国气象局为达到“举全国之力办一次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的目标准备了6年。

    “首先,要提前做好预报,我们要提前3到5天给组委会提供准确的预报,如果预报有弱雨,我们要采取一些人工办法,比如通过高炮、火箭、飞机提前让雨在上游地区下,减少对奥运场馆的影响,如果雨很大,奥组委就要有应急的办法。”郑国光说。

    开闭幕式时是否会出现下雨天气?郑国光说,开幕式的当天晚上,能够影响开幕式的天气出现的概率不到百分之十,除非有极端的天气事件,“我们的开幕式会有一个好天气的,我希望也这样。”

    从目前科技水平来看,人工消云减雨处于试验阶段,很不成熟,只能对一些较弱的天气过程进行人工影响,至于大降雨过程,目前人们的科学认识和技术手段还办不到。“奥运气象服务,能做到的要努力,做不到的绝不做违背科学的承诺。”

    “一些媒体的报道说,气象‘武器’可以‘呼风唤雨’保证晴空万里,这是不科学的。”他说,对北京奥运期间的空气质量和气象情况应有客观地认识。

    诚然,奥运气象服务会全面提升北京整个城市的气象预报水平,“北京市民肯定会受益于北京气象的预报,不会再像以前每天只有一次预报,也不会是毫无区域之分的整个北京地区的预报了。”郑国光说。

    他说,首先,气象预报的时间和空间的分辨率要适应奥运气象服务,奥运气象服务需要专门的场馆、时段的气象预报,而常规的预报是白天到夜间,时段跨度很大,预报的范围也是整个北京地区,不够精细。

    另外,要加强观测网的建设,整个北京地区及周边的观测网密度要比过去大大增加,并采用国际先进水平的观测设备,在北京及周边布设7部世界先进的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此雷达就如医生透视一样,可以实时观测整个云、雨、大气等内部结构,每6分钟观测一次,并进行联网。”郑国光说。

    他说,事先发射的卫星,如风云二号、三号,将发挥重要作用。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三号分辨率为250米,并带有垂直遥感,每天可以对北京观测两次,而原有的极轨卫星的分辨率仅为1.1公里。

    风云二号卫星在赤道上空可以达到每15分钟观测一次,用探测设备从天空监视北京天气的变化,建立GPS水汽观测网、雷电观测网以及微波辐射计的观测和风廓线的观测——按分钟量级观测大气里风的垂直结构。

    如何把大量的数据在第一时间传输到中央气象台和北京奥运气象服务中心?郑国光的团队研发了更精细化、分辨率很高的数字预报模式,可以达到1公里分辨率的量级,明显大于常规模式的60公里分辨率,“这样就能逐小时捕捉小尺度天气,从而满足具体场馆、具体时间的预报要求”。

    这一精细化的“贴身”气象服务要求所有奥运场馆都要有气象人员,为运动员、观众观看比赛、旅游提供有针对性的中、英、法气象服务。

    郑国光对自己的“奥运气象服务团队”非常满意。团队汇集了全国最优秀的预报员,他们在2006年和2007年的8月进行了演练,并使用“世界最先进的预报系统”作为奥运气象服务平台,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澳大利亚悉尼奥运会和希腊雅典奥运会的气象学家们都带着先进的预报方法和工具参与到北京奥运的气象服务中来。

    郑国光说,由于地形和气候条件特殊,北京地区的天气预报相对于南方地区的预报来说,难度大,比如,北京西、北边有山阻挡,产生下沉气,而东边的气流则能够灌到北京的盆地里,因此,北京初冬时污染严重,逆温层将污染物质压在近地面。而8月北京出现逆温的可能性很小,逆温是指随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