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挪威特罗姆瑟3月2日电(记者 孙闻)“什么是北极圈内最重要的生物?不是北极熊也不是冰鸥,是水蚤和鳕鱼,因为它们是北极生态变化的天然标尺!”挪威极地环境中心主任萨尔韦·达勒2日对到访的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团说。
水蚤是一种桡足类动物,处于食物链低端,以硅藻类水生物为食。为了在冬季“断粮”后能够生存下来,水蚤会在体内存储脂肪,因此,纬度越高,栖居在那里的水蚤脂肪含量就越多,个头就越大。栖居于亚热带的水蚤体内脂肪含量只有14%,而北冰洋腹地的水蚤脂肪含量高达74%。
“水蚤的这一特性使它成为人类监测极地环境变化的标尺,”达勒说,“通过对比不同年份同一季节在同一纬度采集到的水蚤样本,就可以直观地看到这一区域气候的变化情况,测算出气候变暖的速度以及地域差异。”
达勒说,基于栖居于低纬度地区的水蚤而形成的食物链大致可以描述为“水蚤-鲱鱼-小须鲸”,而以高纬度水蚤为食的动物只有海雀。
因此,随着北极圈气候变暖,鲱鱼和小须鲸就会随着水蚤一同向高纬度海域迁徙,形成物种入侵,破坏极地地区原有的生态格局。而人类捕鱼和捕鲸行为也会随之深入极地,进一步威胁那里脆弱的生态系统。
与水蚤一样,北极鳕鱼也以自身特性成为人类监测极地环境的得力助手。达勒介绍说,北极鳕鱼体内有一套独特的封闭循环系统,它从食物中摄取的有害物质不能通过肾脏排出,而是积存于体内。因此,通过分析一条鳕鱼就可以对北极地区污染物种类、分布和浓度有清晰的认识。
达勒说,目前研究人员已经从北极鳕鱼体内检测到了来自亚洲和南美洲的污染物。他认为这不仅印证了科学家关于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洋流变化的学说,甚至说明可能有新的洋流汇入北冰洋。
中国大学生科考团于当地时间3月1日14时乘机抵达挪威北部城市特罗姆瑟。特罗姆瑟纬度为北纬69度20分,是挪威最北的城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