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大污染”调查:究竟是谁惹的祸
2008-02-29

    来源:人民网

    汉江,长江的最大支流,也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重要水源。近几日来,由于其下游湖北省潜江、监利两县市部分饮水水源水体变化,致使10多万人自来水饮用困难而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7日,湖北省环保局的调查结果让众多担忧此事的人如释重负,事件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低温冰雪灾害天气过后,硅藻(以小环藻为主)过量繁殖,使汉江局部河段出现硅藻水华现象,且小环藻本身不含有毒物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经过四天紧张地取样检测、调水稀释等工作,27日下午5时,停止供水或改用地下水应急水源供水的乡镇已全部恢复正常取水供水,居民生活正常。

    湖北监利县新沟镇村民要走一公里的路程,翻越堤坝到河边挑水吃。(记者 田振龙 摄)

    汉江发生“大”污染?

  东荆河、兴隆河、田关河三条河的河水都是从汉江流入,为潜江、监利等地的主要灌溉和饮用水源。24日下午4时,监利县新沟镇自来水厂的工人们惊奇地发现,平日取水的东荆河河水的颜色发红,还有泡沫,遂立即停止取水、供水,全镇4万多居民生活用水被迫停止供应。

  与此同时,湖北省潜江市、监利县三条河流及其东干渠沿线的几个乡、镇、农场的自来水厂也都发现取水水源水体发生变化,颜色变红,怀疑水体受到污染。

    在不清楚水质检测数据的情况下,为保证沿线取水点用水安全,潜江市对渔洋镇、总口管理区、后湖管理区、熊口镇、高石碑镇5个取水点暂停取水,其中3个取水点改用地下应急水源,渔洋、熊口两个镇因没有地下水源,被迫停止供水,大约涉及10-12万人。

    湖北潜江、监利停水乡镇已全部恢复供水 (新华社记者 程 敏 摄)


    突然停水让潜江、监利两地众多百姓心怀惴惴,生活也随之出现诸多不便。

    据监利县新沟镇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新沟镇没有取自地下水的应急水源,人们只能靠购买纯净水及少量地下水应急。镇上7所学校也受此影响,有些学校食堂无法开伙,住宿生吃饭受较大影响,新沟高中的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被迫停课。

  而潜江市两个停水的乡镇渔洋镇、熊口镇的居民也只能从备用井水吊水吃或购买矿泉水,其中渔洋镇一所小学也被迫停课。

    潜江渔洋镇自来水厂厂长陈代永介绍说,24日水厂因水体变化关闭以来,全镇18000人自来水饮用都受到影响,居民们纷纷通过使用家中储水、购买纯净水、从水井吊水、用新挖沟渠中的地下水等多种方式渡过难关。

  26日,记者在熊口镇自来水厂的东干渠取水口看到,从兴隆河经跃进闸流到这里的河水依然浑浊一片。自来水厂厂长焦国龙告诉记者,平时这里的水都很清澈,可是这几天都是深红的,像酱油一样。

    汉江是否发生了“大”污染?究竟污染源在哪里,河水有没有毒,能否饮用,一切只能等待省环保局的最后检测结果。

    2008年2月27日,环保工作人员在观察东荆河湖北监利县新沟镇段河水水样。( 新华社记者 程 敏 摄)

  保群众饮水安全

  2006年,由于上游一企业非法偷排,整个汉江水体污染严重,使汉江身受重创。难道此次汉江水体变化又是企业排污所致?以最严重的污染事件来作应急预案,以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为第一要务!

    26日上午,在接到环保部门报告后,湖北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要求相关部门迅速组织专家赶赴现场,核实情况,并责令采取得力措施,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

    湖北省环保局、潜江、监利两地政府及公安、水利等相关部门立即开展行动,国家环保总局也派有关人员指挥调查,一场保卫汉江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的战斗打响了。

  湖北省环保局迅速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调查处置方案,启动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召集近50名从事污染研究的专家对污染河流进行指导,周密布置监测点位,迅速开展汉江及东荆河沿线水质监测,实施每小时取样监测报告;组织四个调查组分别赶赴监利、潜江、天门、荆门联合当地政府开展调查处理工作;组织力量迅速排查污染情况,查找并分析污染原因。

  连日来,湖北省环保局会同事发地点对当地所有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排放区域实行了拉网式排查,同时对汉江沿线企业及一些散居村落连夜进行暗访排查,目前尚未发现严重的工业污染迹象。

  发现水体变化后,潜江、监利两地也采取了一系列应急措施,启动应急备用水源,关闭两地境内几条用水河流的水闸。

    据潜江市环保局局长张新全介绍,26日下午,经省政府协调,水利部门采取从长湖开闸放水的方式对东荆河进行补水,补水量为每秒100立方米,加快东荆河的水体交换,以对潜江渔洋、监利新沟等地自来水取水点受污染的水源进行稀释。

    补充的新水已于27凌晨1时经东荆河段抵达监利新沟镇。作为预防性措施,省环保局还协调省水利厅争取从丹江口水库增加下泄流量,加大汉江流量和流速,消除汉江硅藻的形成条件。

  同时,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共同努力、密切合作,通过动员群众改用井水,组织消防车运送新水,以及增加商品纯净水等多种方式,保障了监利县新沟镇、潜江市渔洋镇等受影响地区群众的饮水安全,社会生活秩序正常。

  27日,记者沿东荆河从潜江市到监利县一些自来水取水点看到,河水流量已经变大,水体颜色变淡。监利新沟镇一些居民也告诉记者,前两天河水颜色很深很红,现在已经淡了很多。

  灾害天气下环保研究亟待加强

  26日,湖北省环保局召集有关专家对水体变化会商分析。27日凌晨,通过取样检测和分析,专家最终认定,汉江流域部分河段水体颜色异常源于该区域近期气温迅速回升,汉江以及东荆河段水量减少,流速缓慢,加之营养本底值偏高,小环藻为主的硅藻过量繁殖导致水体色度变化,使局部河段呈现轻微硅藻水华现象。

  湖北省环保局副局长何诗标27日对记者介绍说,经检测,相关河流的水样各项主要指标基本达标,没有发现有毒有害物质,河水变色原因是水中小环藻暴发。

    小环藻是硅藻的一种,与蓝藻、绿藻不同,除颜色为褐红色、略有腥味外,没有毒性,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河水中小环藻的比例超过每升10的七次方个就可能暴发水华,而检测结果显示潜江、监利部分河流小环藻比例已达到每升10的八次方个。

  专家分析认为,导致小环藻暴发的主要原因是,前段时间遭遇特大雪灾,一些河流长期处于滞留、断流的状态,河水水位下降,流速较缓;近期冰雪融化后,气温骤然升高,导致部分水生生物残骸经高温发酵后腐烂变质,使水质营养处于超饱和状态,再加上近年来汉江水质变差,致使藻类在滞水区大量繁殖。

    而小环藻繁殖的基本要素就是浅水、气温水温高、水流流速缓慢、阳光照射,因此,专家初步认定这是一起因自然灾害引起的小环藻暴发事件,因其本身无毒,不会影响群众生活、生产用水。

  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总工程师吴丹告诉记者,自2000年以来,汉江中硅藻发生频率逐渐加大。她认为,此次水质状况出现异常是在温度、水流流速等多种因素下形成的,也跟近年来人类活动造成的汉江水体污染不无关系。

  东荆河、兴隆河、田关河是潜江、监利等地的主要灌溉和饮用水源。潜江市熊口镇自来水厂厂长焦国龙介绍说,仅从兴隆河流出的东干渠就为沿线30多万人提供饮水水源,熊口自来水厂供应熊口镇1万多人的用水,近年来这里已多次受到污染,2006的一次迫使水厂停止供水达一个星期。

  至27日上午9时,受影响而停止供水或改用地下水应急水源供水的潜江市5个自来水厂全部恢复正常供水,下午5时许,自24日以来一直关闭的监利县新沟镇自来水厂也恢复供水,居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何诗标介绍说,下一步,湖北省环保局将一方面进一步采取善后处理措施,枯水季节继续从长湖、丹江口水库引水,加强河水水体对换;另一方面继续对发生灾害的地区进行严密监测和排查,同时对全省饮用水源地的工业企业进行排查,严防污染事件的发生。

  此外,他认为,各地政府和环保部门还亟待加强对异常灾害天气以后环境变化的研究和防范,特别是对今年严重冰雪灾害天气过后水体保护等方面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新情况,各环保等部门相关人员也要加强相应的知识普及,以应对自然灾害或异常气候下的环境保护。(记者 魏梦佳、皮曙初 )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