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极地达人:一个学历史的“疯子”
2008-02-29

    来源:新华网—北京晚报

    全球变暖对极地生物四宗罪

  ·南极水域鲨鱼出没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南极水域可能出现鲨鱼,使该处海域内独特的海洋生物受威胁。预计本世纪内就会发生。

    ·饥饿北极熊自相残杀

    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无冰季延长,饥饿的北极熊因无法获得食物,只好把眼光投向自己的伙伴,开始食用同类。首起北极熊残食同类的事件发生在2004年。此前更有环保学者指出,北极熊很可能在本世纪末消亡。

    ·企鹅数量大幅减少

    世界自然基金会去年年底称,由于气候变暖和人类的过度捕捞,导致海中食物匮乏,导致包括颔带企鹅、帽带企鹅、巴布亚企鹅以及帝企鹅在内的四种南极企鹅数量骤减。此外,海冰的过早破裂也使很多企鹅蛋和幼仔在能独立生存前被夺走生命。

  ·外来物种入侵南极

    2月有消息称,人们无意中带入南极的种子、孢子、螨虫和苔藓等外来物种,由于温暖的气候,很可能在南极生根发芽,对当地物种造成威胁。

    52岁的英国人罗伯特·斯旺有很多称号和头衔:全球有史以来首位成功步行穿越南北两极的极地探险家、极地奖章获得者、当今最有名的极地环境保护活动家……

   “我这人天生与冰天雪地的极地有缘”,罗伯特·斯旺把他与极地的联系看得很宿命,从上世纪80年代踏上南极冰盖的第一步起,他就和这里融为一体了,此后,他与极地之间的关系由征服变成了责任。

    一个学历史的“疯子”


     罗伯特·斯旺1956年出生在英国小镇达拉谟,他在当地的大学里修的是古代史,在此之前,他从来就没想过自己的脚有一天能够踏上南极。直到大三时,他了解到了20世纪初与他同名的英国探险家罗伯特·费尔康·斯科特那段悲壮的南极之旅。

    1912年,斯科特一行人与来自挪威的阿蒙森探险队展开竞赛,看谁第一个登上南极。结果,斯科特比阿蒙森整整晚到了一个月。受到嘲弄的斯科特只得和同伴沮丧而归,却在返回途中因为饥寒交迫而死去,8个月后人们才找到尸体。

     一个“重走斯科特探险之路”的疯狂念头在罗伯特·斯旺的脑子里逐渐成形。

    1984年,斯旺和另外4个朋友一起组成探险队,第一次向南极进发。虽然他们历尽艰辛走到了南极点,但九死一生的冒险旅程证明了他们的这次探险纯粹是鲁莽之举。由于经费不足,他们只雇用了一艘老式捕鲸船作为补给船。

    1985年夏天,食物消耗得差不多了,斯旺决定让两人先返回营地,他和其余两人拖着雪橇继续向南极进发。即便如此,他们每天的食物依然要定量,在冰天雪地里最多只能摄入大约5000卡的热量。

    幸运的是,就在他们挣扎着到达极点时,碰上了一支美国科考队,终于美美的吃了一顿饱饭。

    不幸的是,那艘老旧的补给船被浮冰撞沉了,其中一名队员也被海豹咬伤,这个消息让斯旺一行人都傻了眼,没有补给、外加一个伤员,他们根本无法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返回。无奈之下,斯旺只得求助美国空军,用直升机将他们营救到新西兰。

    这次南极探险之旅就这样草草收场,斯旺的探险队还受到了来自科学家们的批评,因为他们不光浪费了大家宝贵的时间和金钱,而且他们离开时,留下了大量的垃圾和装备,制造了一大堆污染。

  一张保护两极的名片

    对于自己不负责任的冒失行为,斯旺一直感到内疚,1987年,他重返南极,将当年遗弃在那里的所有垃圾都带回了英国,斯旺的这次南极行程长达1350公里,刷新了人类在南极步行时间最长的纪录。两年后,他再次穿越北极,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步行穿

    越南北两极的人。

    穿越两极的经历,让罗伯特·斯旺对极地的环境污染有了最直接的感受。在南极,由于臭氧空洞,强烈的紫外线造成严重的面部脱皮。而在北极,气候变暖使冰层融化,探险队差点全军覆没。

    此外,他还目睹了探险、科考等人类活动在这里制造的堆积如山的垃圾。这让他感到,必须为保护这块“世界上最后的净土”做点事。


     此后,罗伯特·斯旺始终在为极地的环境保护奔走。他以自己的名字创立了基金会,组织和培训年轻人参加极地科考活动,以提高他们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他在1996年至1997年之间,分别组织了由数十个国家的学生参与极地探险等活动。

    从2002年开始,他亲自带领志愿者多次赴南极,花费了5年时间清除了俄罗斯科考站及周边区域约1000吨垃圾。罗伯特·斯旺堪称“两极保护名片”。

    “当我们将那座垃圾山搬空时,我觉得南极的天空变得更蓝了,而带领我们做这一切的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机构或环保组织,仅仅是(斯旺)一个人。”一名参加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说。

    一个极地的孤岛

    斯旺从废弃的俄罗斯科考基地向已被清理干净的冰面望去,又萌生了一个新念头:他要在南极建立一个教育基地,让人们直面和感受这片美丽壮观的大陆以及它正遭受的破坏。

    2007年正值“国际极地年”,斯旺在这一年2月正式在南极建立了“E-Base”环保教育基地,他再次成为首位在南极建立教育基地的环保主义者。

    所谓“E-Base”,其实是一座红色简易房屋,从屋顶到地板采用的全部是环保材料,还有用风能驱动的电灯等电力设施和太阳能炉灶。

    斯旺将陆续聘请来自不同国家的30多名教师轮流来到这里,给参加活动的年轻人讲解各种极地环保知识。他将这些课程命名为“2041课程”,并建立了2041.com网站,以便让更多人了解“E-Base”计划的进展情况。

    “2041”对于南极洲的未来具有标志性的意义。1991年,南极事务的最高决策机构——南极条约协商拟定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中规定,缔约国50年之内需负责清理遗留在南极大陆的垃圾,对固体废弃物、食品废弃物、化学药品废弃物及可燃性废弃物要采取不同处理方式,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损害。

    也就是说,这份议定书到2041年将会自动失效,然而,目前还没有针对2041年以后极地环保措施的新协议出台。

    在2041.com上,斯旺已经将他的环保日程安排到了2041年。那个时候,斯旺将是80多岁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