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崇礼发现神秘西汉古城[组图]
2008-02-27

    来源:人民网

头道营古城址西墙局部。

  据现有文物资料显示,位于冀西北地区的崇礼县有战汉古城址3处。近日,河北省文物工作者在配合张承高速公路建设工程的考古调查中,在该县头道营村又发现一处古城遗址。

    至此,崇礼县境内已发现战汉古城址4处,其总体特征有悖于河北地区汉代城市“南密北疏”的特征。古城到底为何所用?2000多年前曾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它经历了怎样的兴衰?层层谜团有待破解。

  崇礼发现神秘古城

  据现有文物资料记载,崇礼县有战国汉城址3处,此次在崇礼县城东南约3公里的头道营村西北侧台地上发现的古城址不在其中。近日,省文物研究所、张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崇礼文物保护管理所的文物工作者对头道营古城址进行了局部发掘。

  “当时在发掘现场,地面上有很多古代的遗存,比如有带绳纹纹饰的瓦片、豆(古代盛食物用的器皿)、瓦当(建筑构件)、陶片等等。另外,文化层的堆地较厚,时代较早。”据考古队领队樊书海介绍,根据特征,他当时就判断是战汉时代的文物。

  在做调查发掘时,樊书海发现了夯土墙,曾参与过中山国城址挖掘的他敏感地察觉,这有可能是城墙的一部分。随后,他与其他考古队员沿断崖行走时,发现不同位置上均有大量文物存在,并大体上形成一个圈,“形状接近于正方形,感觉像座城。”

  疑为西汉军事要塞

  近日,古城址的发掘研究有了初步成果。据初步测量,城址东西长530米、南北宽470米,总面积约253000平方米。城址西南角城墙暴露较多:暴露两道“T”字相交、长度各40多米、高5米多的夯土墙。

    夯土的结构坚硬,层厚0.22米左右。内含少量石块、骨头、木炭、草灰、红烧土、陶片等杂物。另据探明,城址西南部有一瓮城,城墙采用板筑法。

  据了解,古城南墙和西墙破坏得比较严重,东墙和北墙在沟壑中有暴露。城址内地势较平坦,除断崖上个别地方暴露灰坑及文化层外,地表因植被覆盖,不见遗物。然而据当地村民称,曾在多处发现过大量古代瓦砾和陶片。

  据了解,此次考古发掘区位于城址的西南部,即城址边缘地带,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堆积最厚处的地层厚4.3米左右,其中有战国层和西汉层。出土有房基、灰坑等遗迹。两座房基,为西汉遗存,内有毛石隔墙4段,灶台一座,柱洞5个,窖穴两座,灶口外侧有成片的红烧土和草木灰。

  “目前,这个城的性质不清楚,据推测,‘军事要塞’的可能性大于‘侯国’的可能性。”据樊书海介绍,从古城的地理位置看,用来打仗、抵御外敌的概率较大。

头道营古城址考古发掘现场。

  遗址出土大宗陶器

  据发掘情况看,遗址中出土文物丰富,有铜环、箭镞、铜钱;铁镬、五齿耙、犁铧、削;石磨棒、砺石、骨笄、锥及铜钱、陶器等。

    箭镞为铁铤铜头,其中一处集中出土30支,虽朽烂严重,但箭头和铁铤的尺寸均可复原,据分析,箭镞原是装在箭囊中或捆在一起。

    铜钱分三种,分别为钱文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