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加剧中国西北水资源短缺
2008-02-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电(记者 姜雪城)近期记者在严重缺水的中国西北地区了解到,全球气候变暖加剧了当地水资源短缺矛盾。而据专家预测,按照目前气候变化的趋势,加上经济社会发展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未来这一地区可能会更加缺水。

    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资料,专家预测未来50年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可能上升1.9-2.3摄氏度,由此可能导致冰川面积将比目前减少27%,其中面积2平方公里左右的小冰川将基本或完全消失。加上生产和生活用水持续增长,预计2010年至2030年,西北每年约缺水200亿立方米,到2050年可能稍有所减轻但缺口仍达100亿立方米。

    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和陕西等5省区及内蒙古西部,干旱缺水是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之一。据气象资料显示,过去百年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中国平均气温升高0.65摄氏度,西北地区气温变化的强度又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值。

    冰川和高山积雪是调节中国西北水资源量的“固体水库”。气温升高使冰川消融加速、雪线退缩。据甘肃和青海两省气象局提供的资料,专家估算在过去40多年,西北地区冰川面积约减少了1400平方公里,雪线上升了30-60米,直接导致部分内陆河源头来水量显著减少。

    持续增温还使得中国西北地区大片湖泊萎缩甚至干涸,部分河流源区补给水量减少。1985年,被称为黄河“蓄水池”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湖泊数量还有4077个,如今已锐减至1800个;境内27条黄河主要支流中已有11条干涸,另有多条河流则成了季节河。

    近20余年间,西北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增加,但是,时空分布却更加不均,很难被有效利用。同时伴随气温升高,冰川和高山积雪消退、湖泊湿地萎缩,蒸发量加大,各地可用水资源基本呈现进一步减少趋势。

    据中国工程院西北水资源项目组一项调查显示,目前西北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5.84%,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占全国人均水平的80.5%。

    预估未来西北地区水资源形势,专家普遍认为气候可能变得暖湿,但是,由于西北地区降水基数过小,增加的降水量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干旱气候区的基本状况,而且随着气温不断上升,冰川、高山积雪和冻土等固态水体加快消融,蒸发量也会继续增加。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