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3-10 06:16:00 来源: 文汇报(上海)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表彰和奖励保护未成年人成绩显著的组织和个人”的精神,上海市青少年保护委员会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每三年在全市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活动。此次受到表彰的2007-2009年度本市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81家,先进个人62人。 这62名先进个人来自社会方方面面,他们中有区县、街道和村居委的干部,有中小学校教师,有公安司法干警,有文化、市容、体育、民政、新闻出版等行政部门和工、青、妇党群组织工作人员等。虽然他们的工作单位、职业、专业、职务、学历和年龄各不相同,但是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依据法律要求,不断创新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方法,积极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努力建设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认真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为推动本市未成年人保护事业的新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刊介绍的14位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个人,是62名先进个人和广大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作出贡献的公民的代表和缩影,弘扬他们的事迹将激励全社会都来关心保护未成年人这项崇高的事业,因为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 胡忠新金山区朱泾镇青保办主任。 为了全镇一万多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经常起早摸黑,走街串巷,默默奉献,被群众称为青少年的“贴身卫士”。 多年来,在青保工作实践中,胡忠新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模式。他结合社区“一居一品”活动,组织开展“欢乐社区,和谐朱泾”暑期主题活动;聘请退休教师创建“社区四点半学校”,给学生助学、帮教,开展“悄悄话”、“知心爷爷”等谈心活动;在长浜村创建“留守流动儿童学校”,召集社区爱心妈妈和爱心大学生为留守、流动儿童开展爱心结对志愿活动,感动了外来务工者的心;2009年成立“东林红故事巡讲队”,将本镇六位有突出贡献的离休干部的革命经历编成故事,由学生演讲员到学校、社区、企业巡回演讲,学生和群众深受教育。 胡忠新特别注重特殊学生的帮教关爱工作。就读于朱泾中学的小沈,父母离异,无人照顾,胡忠新联合学校和村委共同帮教,由村委帮小沈的哥哥安排工作,鼓励他担负起照看弟弟的责任,有了家庭温暖,小沈期末考试进步明显。外来少年小钟,四岁时母亲离家出走,由继父抚养。14岁那年小钟要求回安徽老家读书,胡忠新了解情况后,多次与安徽老家协调,说服小钟舅舅接收孩子。他还筹集3700元路费,与镇领导一起亲自把小钟送到安徽。胡忠新用自己的真心真情温暖着每一位特殊孩子的心。 工作感言:青少年教育要不断实践,勇于创新,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健康、有益、充实、愉快的青春期。 张莉琴嘉定区迎园中学副校长。她长期从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积极为未成年人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张莉琴偏爱特殊学生。小熊同学与父亲关系不融洽,一直与高龄的祖辈生活,有逃学等不良习惯。为了帮助小熊改善行为,缓解家庭矛盾,张莉琴多次联系小熊父亲,讲道理、明责任,指导家长召开家庭会议,通过家长陪读的方式帮助孩子。她还召集社区民警、居委干部、街道领导与学校联合商讨教育问题,多方联手,共同帮教,尽力让小熊感受到学校、社会、亲人的温暖。 张莉琴充满爱心,心疼每一位困难学生。开学前,她给小徐同学送上新书包;过年了,她来到患病的小夏同学家探望慰问。张老师关爱过的学生不计其数,她将关爱视为自己人生的乐趣。节假日,她积极走入社区,参加志愿者活动,为未成年人的假期生活出谋划策,组织孩子们参观档案馆,开展书画、趣味体育比赛。为了让孩子们得到更多人的关爱,她在党员中开展“扶一把”牵手活动,帮助弱势未成年人;在团员青年中组建“同心圆”小组,培养未成年人兴趣爱好;在全体员工中推行“岗位责任制度”,使人人参与未成年人保护工作。 工作感言:用父母的心顾念每一个未成年人。 邹生顺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社区)党工委副书记,仙霞新村街道青少年保护委员会主任。平时工作重,头绪繁,可他始终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视为重中之重。 邹生顺的工作理念是“为了孩子的一切,用爱关心每一个孩子”。地属仙霞街道的学生小童,因父母吸毒,无人监管。他了解后,立刻先为小童垫付了生活费,同时马上召开相关单位协调会,就小童的基本生活、读书学习等问题进行沟通、协商和解决,让幼小的心灵重新感受到社会大家庭春天般的温暖。 为了让社区内校园周边环境得到改善,邹生顺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从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入手,不断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排除校园周边安全隐患。仙二幼儿园门口的牛奶棚七年来始终是个老大难问题,在邹生顺的积极协调和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处置下,终于迁移他处,还幼儿园良好的环境。 为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邹生顺充分挖掘社区资源,成立“晚晴朝霞读书会”,以老少结对共读作为平台,以“读书、明理、立志、成材”为目标,打造了一个未成年人积极参与的文化品牌,成为社区暑期青少年教育活动传统项目亮点,获得上海读书活动25周年纪念大会表彰。 工作感言:关心未成年人就是关注未来。 施红上海市青浦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案件刑事检察科科长。近三年来,她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办案中对未成年人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成效突出,科室和个人获得社会各界赠送的锦旗、感谢信十余面(封),并多次获得市级、区级荣誉称号。 近几年,施红带领全科干警,在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下,办理的案件无一错案。她在办案中探索出许多新途径:建立讯问被羁押涉罪未成年人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制度;与公安、法院签订制度,对未成年人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建立非羁押措施可行性评估等。 对案件中涉罪的未成年人,施红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在办案过程中,她积极引导案件双方当事人刑事和解,要求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积极退赃,争取被害人的谅解,从而获得从轻处理的机会,减轻或者化解社会矛盾。她深知,法不仅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以人性熨人心,以真情暖人间。 青浦地区外来未成年人犯罪不断上升,这些外来未成年人犯罪以后往往“构罪皆捕”。为了教育挽救犯罪的未成年人,这几年施红不懈努力,推动建立了“1 11”(即以1个社工站与11个街道、镇观护点为依托的未成年人观护体系)青浦区未成年人观护体系模式,实现了对辖区内涉罪未成年人帮护工作的全覆盖。 工作感言:公平正义、爱心真情,要让犯罪的孩子心中充满生活的希望,让折翼的小鸟重回蓝天! 周逸敏闸北区宝山路街道青保联络员。在青少年朋友的眼中,周逸敏既是老师,更是朋友。 小程初一才开学就辍学了,周逸敏得知后,马上进行家访。原来小程母亲因病丧失劳力,父亲没有固定工作,小程连校服费、午餐费都交不起。咨询了民政部门后,周逸敏发现程家是可以申请低保的,问题卡在他们出示的单位收入证明不符合要求。但是其母的单位早就倒闭合并了,到哪里去开证明呢?“不能让一个孩子由于贫困辍学!”周逸敏从打114开始,打了无数电话,终于找到了小程母亲的原单位,开具出有效的收入证明,帮程家办理了低保,小程重新走进学校。 小张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校求助信息显示她有自杀倾向。事情源于父母偷看她的日记,要求她与网友断绝联系,并限制她外出活动,她一时想不开,便萌生了自杀的念头。得知情况后,周逸敏先找小张谈心,再找到小张的父母,告诉他们要正确看待网络,孩子有自尊心,也有隐私权,他们的做法是不当的。通过耐心细致地劝导,小张终于打开心结,不久回校读书。在之后的交流中,周逸敏得知小张家没有电脑,只能去网吧上网,她把家里一台闲置的电脑送给了小张,这让小张的父母放了心。 工作感言:认真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不求每次都成功,但即使只成功一次,也是一件令人无比幸福的事! 朱国初上海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副调研员。长期从事出版物市场监管及校园周边文化环境整治工作,为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作出突出成绩。 为了加强出版物市场监管,提高执法成效,朱国初根据工作实际,将色情、恐怖、暴力等严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出版物以及损害青少年合法权益的各种非法教材教辅读物作为打击重点。多年来,他经常出入出版印刷企业、图书发行市场和校园周边文化经营场所,深挖线索,收缴了大量含有不良内容的非法出版物和非法教材教辅读物,并加强对违法行为当事人的法制教育。 加强市场巡查是发现问题的有效方法,朱国初在执法检查中认真细致,近两年先后发现并查处了30余家出版、印刷企业违规编印非法出版物的行为。在做好执法工作的同时,他还深入各区县文化执法大队,一对一开展业务指导。2009年1月的一个深夜,有举报线索称有一批非法教辅读物将从外地进入本市,朱国初不顾严寒,迅速召集部分执法人员到市郊结合部的某仓库周边守候,直至第二天中午终于发现有一运输车辆进入该仓库,当场查获各种非法幼儿教材11000本。为了严肃查处此类违法行为,朱国初以强烈的责任心,先后走访本市20余家幼儿园,与10多个班级的学生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心,一方面调查取证,另一方面也向学校和家长讲清使用非法教材的危害性,最终该违法经营单位被依法严肃处理。 工作感言:做一名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优秀文化卫士。 张月华上海市久隆模范中学副校长。任职八年多来,她努力探索贫困家庭学生立志成才之路,被评为全国家庭教育先进个人、全国特别重视班集体建设的优秀校长。 久隆模范中学是上海市第一所专门招收贫困家庭学生的免费学校。为了让这些孩子走出家庭不幸的阴霾,逆境奋起,笑对人生,张月华利用节假日走访过许多学生家庭;多次到医院探望慰问患病的学生和家长;无数次地接待家长和学生,为他们排忧解难。小孙幼年丧母,曾经是个逆反、消极、后进的学生。张月华像妈妈一样关心着小孙的日常生活,用母爱渐渐温暖了一颗冷漠的心。2007年,小孙如愿考入大学,她激动地向张老师报喜,并将自己暑期打工积攒的300元钱请张老师转捐学校助学基金会。如今的小孙与许多久隆学子一样,在大学里坚持勤工俭学,自立自强。 为了丰富贫困家庭学子的精神生活,张月华带领学生走进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基地,赴井冈山、延安、西柏坡、北京励志行;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引导学生感恩回报社会。她和学生连续九年在大年初一到敬老院欢度春节;寒暑假,她带领学生走进社区“阳光之家”,牵手智障学员“迎特奥”、“迎世博”;她在社区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点,学生们在一次次的感恩、勤俭、自强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感悟、体验、成长。 工作感言:用激情构筑生命课堂的鲜活和多彩,用爱点亮学生心中的希望,并与学生一起分享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与快乐。 吴金利徐汇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十四分队队长。长期以来他始终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积极参与未成年人的保护工作。 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吴金利深刻认识到保护未成年人的深远意义。他带领全体队员认真学习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平日里,他带领城管队员对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学校周边的市容市貌、不洁食品等问题进行治理。在每年的中考和高考复习迎考期间,他亲自走访区内各建设工地,向施工单位发放《工地在复习迎考期间注意事项告知书》,耐心细致地向业主和施工方宣传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工地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并采取各种降噪措施,还考生一个安静的复习环境。学校考试期间,他亲自带队组织夜间巡查,对各建设工地进行巡查监管,将“绿色护考”真正落到实处,保障广大考生能有一个良好的复习迎考环境。 吴金利在工作之余还积极参与帮困助学活动。2008年和2009年,他分别与一名聋哑人家庭的子女和一对外来打工人员的双胞胎子女签定爱心助学协议,每年资助爱心助学金800元和2000元。 工作感言:呵护好青少年就能使祖国充满希望。 张德宝上海市公安局静安分局曹家渡派出所社区民警,曾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静安区青保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张德宝尽职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悉心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社区青少年的良师益友。在管辖的姚西小区,他化解了一个个社区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难题。 初到姚西小区,张德宝便主动联系小区多数学生就读的市一中学,作为该校“关心下一代”校外教育顾问委员会成员,义务承担起学校法制教育与问题学生的社区帮教工作。通过主持升旗仪式、参与主题演讲、举行报告会、与班级结对、与学生谈心等方式,张德宝结合实例,深入浅出地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法制观念教育。 每逢寒暑假,张德宝还通过开展“警营一日”活动,组织青少年到派出所参观体验,用真实、深刻的故事教会青少年如何明辨是非、如何应对常见的突发事件、如何自我保护。这些做法,不仅有效避免了青少年法制教育中“简单说教”与“被动接受”的问题,还缓解了寒暑假期间社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意外事故高发的问题。 对于一些问题青少年,张德宝也自有一套。针对未成年人冲动、叛逆的身心特点,张德宝想方设法创造自然、轻松的“时间、地点”环境,最大程度地保护好他们在个人隐私、自尊心等方面的需要,全力保护、呵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和心理健康。 工作感言:一颗种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社区民警,只有牢牢地扎根于群众,才能有所作为。 胡自力奉贤区奉城镇青保办主任。任职12年来,她脚踏实地,潜心研究,创出镇域青少年保护的工作特色,使拥有10000多名学生的奉城镇,连续12年在校生案发率为零,贫困学生辍学率为零。 为使“问题学生”一个都不掉队,胡自力走进学校、走进居委、走进学生家庭,建立“问题学生”工作档案,指导学校、村(居)委和社工,建立帮教网络,实施一对一帮教。为使贫困学生一个都不辍学,她走进民政、走进企业、走进学校,建立镇帮困基金和企校帮困助学机制,构建“让每一个孩子享受蓝天下阳光”的关爱网络。为使每个学生能健康成长,胡自力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凡事由学校政教主任在第一时间直接与她联系,她会在一小时之内会同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到场处理,有效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监管。她与从事网吧、书刊等经营的单位和个人签订《奉城镇青少年权益保护责任书》,做到学校周边环境健康温馨。 工作感言:从事青保工作一小时,用爱充满60分钟,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伞撑足3600秒! 邱维其浦东新区工读学校校办主任,从教23年,曾获上海市园丁奖,上海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邱维其担任学校政教主任期间,学校接收了一名有严重忧郁症和自闭症的学生,他在家与父母敌对,在校也与同学合不来。接手该生后,邱维其先从了解病情、探寻该生心理疾病的形成过程入手。原来该生父母系高级知识分子,要求孩子学习、业余爱好样样都要优秀,使其不堪承受,长期的压抑导致该生患上忧郁和自闭症。针对这一情况,邱老师对症下药,首先指导其父母不能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孩子,建议家长学会换位思考,改变以前的做法,平等、合理对待孩子。邱维其还向心理学教授讨教,如何开启他紧闭已久的心灵。邱老师放弃个人的休息时间,每个周日带他去心理医生处矫治,持续一个学年,终于使这名学生回归集体,母子关系也和好如初。 在法制教育中心工作期间,学校接收了一名孤儿,在学校领导关心支持下,邱老师、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同学都给他温暖和关怀。这个孩子出生前,其父把居住的房屋变卖成毒资,她连户口都没报上。为了帮她解决这一难题,邱老师给区妇联写信,上区青保办反映,还多次走访街道居委、派出所、民政局、公安局等单位,经过近一年的多方协调,最终解决了这个学生的户口问题。 工作感言: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用爱的春雨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 黄刚上海市宝山区友谊路街道青保辅导员,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 他在青保岗位默默奉献11年,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全身心地扑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上。 为了给青少年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黄刚在关工委组建了一支老年志愿者文化市场义务监督队,对地区网吧、游戏机房进行义务监督管理。友谊地区的网吧、游戏机房管理工作多次受到上级部门表彰,他因此获市优秀网吧义务社会监督员。 2007年,地区有一“问题”学生需转入灵石学校读书,但因家庭困难,学费成了问题。黄刚得知此事后,数次与街道民政科、原就读学校、居委、学生家长沟通、协商,最后采取街道民政补助一点、原就读学校贴补一点、家庭出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了该生的上学问题。 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中,黄刚认识到,社区的黄金时间是在假期,而暑期更是重中之重。为此,自2003年起,他与街道团工委一起开展“心灵驿站”暑期活动。每年暑假放假前一个月,他便开始规划,走访联系区少年宫、区少科站和辖区学校,与他们共同协商,派出老师指导活动开展。由于策划精心,准备充分,该项活动年年有新意,不断有创新,受到社区青少年的喜爱,更得到家长的认可,成为上海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和上海市未成年人暑期工作特色项目。 工作感言:关心未成年人,是青保辅导员的职责、义务,更是一种责任。 朱泽蘋徐汇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她以满腔的热情,帮助许多未成年人及其家庭渡过难关,跨过沟坎。 为了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维护学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朱泽蘋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细致开展事故调查,耐心聆听当事人陈述和诉求,客观分析判断事故责任,妥善解决了一起起难度较高的学生伤害事故。 一中学女生,体育课上擅自跳山羊造成左膝韧带撕裂,家长情绪激烈,要求学校赔偿数万元,学校自认非校方责任,不可能满足家长要求,双方相持不下。家长来电向朱泽蘋求助,朱老师深深理解家长内心的伤痛,主动约请家长到办公室面谈,对家长进行劝慰,同时又耐心细致地向家长介绍事故处理和理赔的相关规定。事后,朱老师又经常通过短信与家长沟通,询问孩子情况,积极为他们生活解决困难。孩子动手术的当天,朱泽蘋送去了问候的信息,又让学校去医院问候,并送上慰问金,这给孩子和家长以莫大的安慰,事后家长还写来了感谢信。 某小学三年级学生,出生于国外,父亲在国外突发疾病死亡,遭母亲遗弃,国内亲戚又不愿接纳他,致使孩子无家可归。在学校和老师手足无措时,朱泽蘋及时赶到,协调相关部门和学校,妥善安置好孩子。几年来,朱老师经常关心他,天冷了给孩子送来毛衣和棉衣,开学时送上救济金,节假日送上慰问金,春节期间安排孩子和姐姐团聚。如今孩子已经小学毕业,朱老师还在继续关心着他。 工作感言:要以真情、真诚、真心、真爱做个未成年人的守护者。 慎慧黄浦区梅溪小学德育教导,分管学校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她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提高了实效性。 慎慧负责构建“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工作网络。近年来,学校紧紧依托社区,组织学生参加老西门街道纪念“五四”运动、“奥运倒计时”、特奥适应性训练接待等活动。同时慎慧争取社区的支持,定期和街道周边办、社文科、区交警支队等梅溪社区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联系,及时沟通学校周边情况,努力净化学校周边环境,杜绝学校周边乱停车、乱设摊现象,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慎慧针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和班主任一起做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一次,一位班主任向她反映,班里一名学生已经连续三天没有上学了,家长也联系不上。为了让孩子尽快回到学校,她和班主任老师及时到居委反映情况,寻求帮助,得知孩子家长有吸毒史,经常“漂泊”在外,居无定所。在居委的帮助下,慎慧经过多次深入走访,终于找到了孩子的母亲并做通孩子母亲的思想工作,孩子终于返回了校园,并坚持上学,最后顺利升入预备班。
工作感言:用心耕耘,用爱浇灌,做学生权益的保护者。
来源:网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