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02月26日06:36 沈阳网-沈阳日报
牵手实现梦想
《2010沈阳日报圆梦之旅》栏目,为好人圆梦,让真情更美。如果您的故事闪现人性光辉,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展现与命运斗争的勇毅坚忍、彰显现代社会价值观下的和谐情怀,如果您有某个深藏于心的特殊心愿难以实现,我们愿汇集各种社会力量,助您实现。
圆梦热线:15040033066
市慈善总会送来万元慰问金
2月25日中午,受崔文信会长委托,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姜学任来到薛静打工的美术社,探望小姐弟俩,对孩子们表示慰问。
姜学任将装有1万元慰问金的大信封亲手交给薛静,语重心长地说:“你们俩勇毅坚忍、诚实守信的精神让我们非常感动。这1万元是专门为你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一些问题的。现在,你们的事迹已经引起了社会上爱心人士的关注,希望你们能够好好学习,健康成长。将来有什么问题,我们还能帮你们解决。将来你们也要回报社会。”握着鼓鼓的信封,薛静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薛家最后一笔债还完了
2月25日,薛父在世时所借的最后一笔债务,在报社记者、复印社工作人员等的见证下得到了清偿。债主是小姐弟俩的姑姑薛佩贤。24日晚10时许,薛静和弟弟刚从新民回沈,便拨通了家住马三家子的姑姑的电话,邀请她翌日到沈阳见面。
25日下午1时许,记者在小姐弟所在美术社见到了薛佩贤夫妇。“当初借钱时根本就没打算让他们还。他们家太可怜了,后来我都不敢来看望他们了。看着这对可怜的孩子,我揪心啊!每次见到我都哭。”当记者将沈阳市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市疾控系统红十字会会长刘喜成委托转交的2000元递给薛佩贤时,她又开心又辛酸,“他爸在世时就是个要强的人,借钱时都病重了,还一个劲跟我说,姐,这钱我保证还你。”薛佩贤抹起了眼泪。“我们家也不富裕,一家四口就靠几亩地过活。这2000元真挺多的。真是谢谢好心人了!”薛静拉着姑姑的手,也唏嘘不已。
小本子一一记下好心人
而就在记者与薛姑姑交谈时,又有人将1000元钱送来,还没等薛静说些什么,来人转身就走。
薛静在身后着急地问记者:“姐姐,刚才来的那位好心的大叔是哪的领导来着?”“怎么了?”“我要把他记在本子上,日后也好跟弟弟讲讲这些好心人是怎么帮助咱们的,将来我们一定要报答人家呀!”原来,随着这两天涌来的爱心越来越多,薛静怕自己记不全这么多好心人,就专门找了一个小本子,将好心人一一记下来。
下午3时许,记者回到报社后,接待了头一天傍晚打来电话说要给小姐弟送肉吃的赵先生。赵先生专程为姐弟俩带来了一箱重工香肠,还有一箱鸡蛋和一桶豆油,请记者帮忙转交给薛家姐弟。“我从报纸上看到小孩子连肉都吃不上时,很心酸。都是做父母的,看着孩子这么可怜,我一定要帮一把。”赵先生越说越激动,又拿出200元交给记者。“再给孩子拿点钱,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吧。健康成长,长大好回报社会。”
就在记者要截稿时,又接到两个热线电话,其中有一个是一位80岁高龄的奶奶打来的,她因病瘫痪在床,出门困难,表示要捐助小姐弟1000元钱……
“庆贺成长基金”成立
市疾控系统红十字会已经专门为小弟弟薛庆贺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庆贺成长基金”,由专人负责监管。据了解,市疾控系统26日下午将组织全体党员干部为该基金捐款,全部款项用来支付小庆贺上学过程中需要交纳的一切生活学习费用。
庆贺成长基金帐号:中信银行皇姑分行722141-01-826-00054779(捐款请注明庆贺成长基金专用)
市疾控系统红十字会电话:024-86861191
誓还父债:传统美德薪火相传
孙智超
父母双双病故,留下巨额债务,20岁的小姐姐带着10岁的重病弟弟挣扎求生之余,依然时刻惦念替父还债,并制定了详细的还款计划。“这些债一天不还,我们姐俩就一天吃不好、睡不好。”姐姐的话语,是对“诚信”二字最朴素的诠释。
这是来自我们这个社会最基层的道德回声,这是在最平凡的心灵中蕴藏着的美丽的烛光。仁义诚实,言而有信,这不仅是个人的良知与品行问题,更是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优良传统,还是当今社会最需弘扬的楷模力量。在某些人看来,小姐弟俩完全可以找出各种不还债的理由:债务是父母为治病而借,并未用于姐弟俩的生活;姐姐收入微薄且要负担弟弟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弟弟尚幼且大病初愈;债务多年陈欠……然而两个孩子并没有就此开脱,而是怀抱深切的忧愁,口挪肚攒,力争三年内还清债务。在孩子们看来,信守诺言,就是对操劳一生、坦荡刚强的父亲的最好纪念,就是对清白家史的永远传承。
姐弟俩的坚守,其实也是对社会慈善力量的一种褒扬和安慰。放眼近年来的一些社会现象,有人见义勇为反被倒打一耙;有人多年善举临终却无人过问;有人慷慨解囊却被千夫所指;有人坚持正义却被视为呆瓜傻帽……无不令人顿生礼崩乐坏之浩叹。子曰:礼失而求诸野。在社会道德面临严重挑战的时刻,姐弟俩的自律与爱人,就如同一面明亮的镜子,清清楚楚地影射出,在民间最普遍最微弱的心灵之中,蕴藏着的丰厚的道德遗产。
经过媒体的报道,来自四面八方的关爱使姐弟俩的眼前困难得到了解决。其实姐弟俩奉献给这个社会的更多,那是一种价值取向的修正、一种道德力量的感召。在此基础上,我们每一个人、每个群体、每个阶层,乃至各行各业,都应重新审视自己的组织、制度、程序、规则以及实际操作,是否符合诚信社会的要求,是否能够实现自律和他律,是否保障了守信者的权利,这样层层扩展深化,如同小石入水,形成涟漪,才能够最终掀起文明的巨浪,善行义举才会有终极的强大依托,社会信义才会成为社会的座右铭。
感谢这两个来自农村的普通孩子,感谢他们在春天扑面之前带给我们浩荡煦暖,站在小姐弟俩面前,人们会无视他们褴褛的衣着、局促的行止,他们所带来的温馨和震撼才更动人。
孩子,你在这世间是最美的。
读者感言
和平区霍女士:两个孩子明明知道不用还这些钱,但仍能够克服困难坚持还债,这是对借他们钱财的好心人负责。这种行为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
铁西区王先生:家贫志不贫,勇于承担,勇于克服困难,薛静姐弟的这种精神感染着我。他们是好样的!
大东区马先生:这两个孩子就是这个时代的新楷模,道德的新典范。希望让他们不要悲观,不要失望,生活是美好的,人间自有真情在。
和平区林先生:在人心浮躁的商品社会,在不断地呼吁以制度建设来保证和谐的时候,诚信、践诺这些朴素情怀,更令人感动。一种应有的道德,一种或被忽视的精神。2010年感动沈阳人物评选,这两个孩子应当出现在聚光灯下。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