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情”赢得“三回流”
来源:中城网 2010-2-4 10:07:17
近年来,甘肃省宁县各级党组织以开展“党内关爱暖人才,返乡创业谋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多措并举回请外出人才回乡创业,已形成人才、企业和资金回流家乡的喜人发展局面,促进了全县经济科学发展。目前,全县回请的各类在外务工人才315名回乡创业,上项目55个,投资规模1.5亿元,为全县新增就业岗位1.55万个,就近安置下岗职工和农民工2.36万人次、人月均收入1000元以上。
乡情召得“凤”归来
“全镇在外创业的乡情们:你们好,值此新春佳节莅临之际,镇党委、镇政府向你们及你们的家人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节日的祝贺……无论你们工作、生活在哪里,家乡的父老乡亲总是时时惦念着你们!镇党委热诚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2007年春节前,宁县平子镇150名在外创业人员都收到了镇党委、政府的一封充满浓浓乡情的慰问信。
宁县县乡村党组织在近三年来开展的“党内关爱暖人才,返乡创业谋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中,始终把乡情作为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在全县通过开展召开一次在外创业人士联谊会、发出一封面向在外创业人才的慰问信、设立一个服务在外创业人才的亲情热线电话等措施,真情回召在外创业人士。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开展以来,全县共开展联谊会335次,发出慰问信1.25万封,召回在外创业人才1350人次。
热情引得“凤”安家
宁县新宁镇九龙村及时全面了解在外创业人员情况,专门建立了在外能人台账资料,并通过“一个电话、一张贺卡、一封家书”定期与在外创业人员做到跟踪联络。刘郭锐就是该村一只外飞的“凤凰”,曾在河北等地闯荡多年的她,在镇领导和村干部先后3次登门拜访后,亲自回乡考察,在感受到浓浓的乡情,看到了家乡飞速的变化和优质高效的服务后,投资200多万元,建办鑫欣空心机制砖厂。 “鑫欣”,从企业名称就能看出乡情在她心中有多重。去年,这家企业纳税20多万元。
该县在对在外创业有成人才调查摸底建档立卡基础上,重点建好两本台账:一是原来在企业当过厂长经理、干部职工,现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台账;二是外出打工五年以上,现在已经成为企业负责人,有一定经济实力人员的台账。依据台账提供的资料,该县在在外创业有成人才相对集中的深圳、乌鲁木齐等地建立专门的招商站22个。同时,对近期有意向回乡投资创业的重点对象做到专人负责跟踪服务,定期向他们宣传家乡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良好投资环境,用“三顾茅庐”的精神感召在外创业有成的人员返乡创业,为家乡经济发展作贡献。
真情助得“凤”展翅
“正是由于县政府和乡政府对我们这些回乡创业人员创办的企业采取的‘一站式’服务,让我们的企业从破土动工到即将运行投产,仅仅用了3个月时间,我们十分满意。”从陕西回乡投资1500多万元创办宁县庆龙禽业养殖场的春荣乡农民王小平向笔者介绍道。
该县对请回来的返乡创业人才所上项目的行政审批、工商注册、土地征用等事务均由项目所在地的主管部门全程办理,提供“一站式“服务,积极为“还巢凤”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和服务环境,让他们愿留、肯留、要留。
“最近企业生产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需要党委、政府帮助协调解决的问题?”这是宁县县委组织部的一名干部和米桥乡一名副乡长去年以来第12次到挂钩服务的回乡创业企业庆阳市运通草业有限公司调研走访,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协调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
近三年来,该县选派百名科级干部挂钩到全县百家相关企业,实行“一对一”服务。挂钩服务的干部在正常掌握所挂钩企业的日常生产情况外,及时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协助处理有关矛盾,对资金运转困难的企业,及时与有关银行协调,解决资金问题,帮助企业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同时,该县县委专门成立督查考核组,督查挂钩干部到位情况和服务情况,实行百分制考核,使服务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确保服务工作取得实效。据统计,挂钩回乡创业人员企业的干部累计为企业协调资金6500万元,解决用工135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