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走进沈阳北站售票车间,在11号售票窗口帮售票员高丽娜卖票,为旅客服务。春运期间每名售票员每日售票均在1300张以上。 首席记者 王迪 摄
春运期间,人人都在喊车票紧张。而对于他们来说,每天经手的车票,少说也有1000多张;每天收到的票款,都在10万元以上。他们就是火车站的售票员。昨日,本报记者走进沈阳北站售票间,体验售票员的辛苦。
上岗前先给旅客敬个礼
沈阳北站售票车间共有职工133人,其中71在售票窗口卖票。目前,售票员上班时间大体分两种:一种是“四班倒”,一种是“特日”。由于春运期间客流量大,“四班倒”的售票员休班的时间,也要到单位来帮班;“特日”的售票员正常当班时间是早7时至晚7时,春运期间下班时间基本都在晚上9时以后。
每天清晨上岗接班之前,售票员都要列队走进售票间,听哨音的指挥,向排队购票的旅客敬礼,然后马上投入售票工作。“敬礼这道程序不是铁道部统一要求的,是我们车站自己设计的,已经坚持5年了。 ”沈阳北站售票车间党委书记张岩君说。
每人每天接待的旅客能装满一火车
昨日上午10时,11号窗口售票员高丽娜已经上岗3个小时了。为了省掉上厕所的时间,她只喝了2次水。为了尽快熟悉售票流程,记者拜高丽娜为师。
张岩君告诉记者,春运期间每名售票员每日售票均在1300张以上,业务最为熟练的可以达到1700张以上。每人每天得说上万句话,特别是碰到耳力差的老人或者旅行经验不丰富的旅客,更得多说几句。
记者粗略地计算了一下,沈阳至上海的K190次列车定员为1168人,那么每名售票员每天接待的旅客,应该可以装满一列火车。由于用嗓过度,咽喉炎、咽喉息肉是售票员的职业病。
保险箱里不装钱装的是票卷
售票桌跟普通的电脑桌差不多,桌面上摆着显示器、出票的打印机。售票桌桌面下右手边第一个抽屉,被分割成几个小格,用来存放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每天上岗之前,每名售票员会领到3200元,其中10元、5元面值的各200张,其余为1元面值。根据铁道部的有关规定,工作时间,他们绝不能把个人的钱和手机带入售票间。
细心的旅客会发现,所有窗口的显示器、打印机、对讲话筒摆放角度都是一致的,看上去整齐划一,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每个售票桌上都事先画好了标记,显示器、打印机都是按照标记摆放。
每名售票员身后都有一个保险柜,看上去很神秘。“这里不装钱。 ”张岩君边说边打开了高丽娜身后的保险箱。保险柜里,有一卷尚未打印的车票,还有用来打票的碳带,此外就是每班交接的账本,上面记着售票数和票款。“票卷、碳带不能小看。按照铁路内部规定,如果弄丢了可是要高价赔偿的。 ”张岩君说。
59张车票5分钟内卖完
中午12时26分,12号窗口来了一位旅客,开口就要买59张车票。售票员赶紧向带班干部和张岩君汇报。
这位旅客名叫雄维永,是哈尔滨某公司驻重庆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他和其他同事从重庆出发前往哈尔滨开会,在沈阳北站中转。因为着急赶路,他不要求有座,只要上车能走就行。
了解情况后,张岩君告诉售票员抓紧时间出票,不要耽误其他旅客,并交待售票员做好记录。春运期间,对于一次购票十张以上的,均要单独登记备查。不到5分钟,售票员收钱、出票、登记完毕,此时距离开车时间还有近20分钟。
时至中午,每个售票窗口前都排着30多名旅客等待购票。售票员互相替换着吃了午餐,而售票窗口的活儿一分钟也没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