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架子他把自己变成农民
来源:合肥在线 2010年01月27日09:43
11月6日,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这一天小岗村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沈浩同志永远停止了呼吸,也就是这一天沈浩精神成为了永恒。由于我经常去小岗村参加学习培训和会议,每次在小岗都能够看到沈浩同志那快捷的脚步和忙碌的身影,就连想上前主动和他打声招呼的机会都没有;我想,要总结沈浩精神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要践行沈浩精神更要用一生去行动。沈浩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我认为最应该学的是他放下架子融入百姓躬身为民的精神,可以看出来,他在小岗真正把自己变成了农民。
2004年沈浩作为省财政厅干部来到小岗村,小岗村的群众对这位省城选派的干部有点冷漠,他们认为沈浩只不过是一位来小岗镀金的空降干部;就在2006年沈浩任期届满之时,98名小岗人用红手印留下了他,这一留又是三年;2009年9月24日,186个红手印又再一次要求留下他;然而,一个多月后他确永远的留在了小岗;2009年11月8日沈浩下葬,凤阳县城万人悲泣,自发送别沈书记最后一程的小岗村民也把宽阔的友谊大道挤的水泄不通……是什么让群众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如此的转变?沈浩的话给了我们答案:在农村工作,你首先就要把自己变成农民。我来到小岗,就是小岗的一员,就要和大伙儿一起干!
11月19日上午,中共滁州市委追授沈浩同志滁州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暨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滁州大剧院隆重召开,我有幸作为选聘生代表到现场聆听了这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报告会,在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介绍沈浩生前事迹时说到:沈浩刚到小岗就放下省城干部的架子,起早贪黑挨家逐户与群众商谈小岗怎么发展,要实现什么目标。30多个日夜里,沈浩将全村100多户人家走访了个遍,村里人感觉这个下派干部有点不一般。2005年,为让村民有个较好的出行通道,沈浩决定将友谊大道延伸。修路期间,沈浩本可以只做个监工,但他却天天泡在工地上,主动融入到村民之中,自己当小工,扛水泥,拌砂浆,他甚至用手捧水泥,手被烧得片片疤痕,也没有说一声苦。村里修路3个多月,他当了3个多月小工,人瘦了一圈,但是花费的资金却比原本的预算节省了二十余万元;此举,让老百姓的心慢慢的与他贴近,更让村民们对这个初来乍到的村官看法产生了180度的转变。
多年来,沈浩放弃城市生活坚守乡村,在工作上不畏艰苦,在生活上勤俭自律。他长年吃住在村,与当地干群共谋小岗发展,乡亲们说:沈书记真正的把自己当成了小岗村的一个村民,把小岗村当做了他的家乡。
为了更加接近群众,沈浩始终把自己当成农民中一份子,他在吃穿、言语、生活方式等方面把自己彻底农民化,从来不搞特殊化。有一次,沈浩穿着一件袖子上布满破洞的羊毛衫。当时他的房东马家献不能理解,一个从省城来的大干部怎么会穿得这样寒酸?沈浩笑了笑,说因为很暖和,马家献帮他洗了几次羊毛衫就不乐意了,嫌挂出去晒丢人,就在衣服外面套件衬衫再挂出去。到最后,马家献索性偷偷把衣服给扔了。沈浩知道后,也没有生气。时间久了,马家献发现沈浩在生活细节上粗枝大叶,看到谁的桌上有剩茶,端起来就喝,从来没有皱过眉头,嫌弃过茶杯是否干净。沈浩在走访村里一些困难家庭时,不顾脏乱的环境,就和村民一起吃饭,还吃的很香。据沈浩爱人王晓勤回忆时说到,沈浩来到小岗村工作之后,有一次回家他告诉妻子,自己现在抽五元钱一包的香烟,王晓勤感到非常吃惊,因为这样的事在沈浩这样的厅机关干部身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还有一次,沈浩还自豪地告诉妻子,他现在跟农民一样穿十元钱一双的棉鞋。
在小岗村,沈浩不仅在生活上、在外表上把自己变成农民,还从内心深处把自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时时刻刻从内心深处关心着他的村民们,让村民们感到沈浩就是他们中的一员。
作为一名选派干部,沈浩本可以在第一个任期结束后回城生活,但他没有这样,而是沉下心来,扑下身子,融入到广大村民之中。他说,党员干部只有真心关心群众,才能与他们建立起深厚感情。
据村委会副主任关友江回忆,2005年一个下雨的夜晚,早已躺下的沈浩,特别不放心住在危房中的村民徐庆山,起床撑着雨伞冲进了大雨中。由于泥路湿滑,沈浩的鞋子掉了,他干脆脱掉鞋子,赤脚来到徐庆山家,动员他连夜搬出去,直到把他安排好住处后,才一手撑着雨伞一手拎着鞋子离开。
6年里只有两个中秋节是回家过的,到过年时都是大年三十才回合肥,在家没待两天就来了。每年年前他总是仔细询问村里困难户的生活情况,初二初三就又回到村里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拜年。哪家买不起年货他自掏腰包买米买油买肉亲自送上门,哪家孩子没钱买奶粉他随手掏几百块钱给孩子买奶粉,哪家老人生病没钱医治他嘘寒问暖送钱上门;他还曾把自己的被褥送给村里的困难群众,他还曾随手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智障村民,他还曾为86岁的孤寡老人从省城捎来拐杖……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
沈浩去世的时候,72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立坤拖着病躯,让家人搀扶着,要看沈浩最后一眼:沈书记他人好、干得也好,我怎能不来送送他?今年86岁的孤寡老人邱士兰得知沈浩去世的消息后,忍不住老泪纵横:多好的孩子啊,如果能够用我的这条老命换回他的命该有多好啊,家中六口人有四口智障,曾得到沈浩很多帮助的关友林,流着热泪花50块钱买来一挂鞭炮在他墓前燃放:我给父亲上坟从来都没买过超过20块钱的鞭炮,我要表表我的心意。……这样的事例也太多太多。
为什么沈浩的工作能做的风风火火,为什么他能跟村民心贴心?可以说,正是沈浩从外到内从内到外把自己变成了农村人,他心中才真正装着百姓,他才真正地热爱自己的事业,他才真正地热爱自己的村民,他才真正地被他的村民所深爱。
要学习沈浩,该从哪里学起呢?我想就应该跟沈浩一样,要把自己变成农民中的一份子!学习沈浩同志,就是要学习他艰苦奋斗、勤奋敬业的精神,学习他为民爱民、甘守寂寞、乐于奉献的精神。
记得在沈浩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小岗村不是一般的村它是个名村,组织上把我派过来,就是要发展建设好它,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在我看来,我作为一名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组织上把我派下来,又何尝不是职责所在呢?为此,我要成为沈浩精神的传播者、宣传者和践行者,按照省委组织部给我们提出的加强组织、服务农民、促进和谐、历炼人生目标要求,把学习沈浩精神转变成一种动力,与践行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坚守自己的岗位职责,坚定信念、勤学善思、心系群众,努力做到让组织放心、让群众满意,不辜负组织的重托,用实际行动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