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同出一校的背后
2010-01-25

英雄同出一校的背后 
 
  来源:西海都市报  2010-01-25 07:31  
 
    为什么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能涌现出索南东智、刘治云这样的见义勇为英雄?记者带着这个问题作了深入采访。

  青海新闻网讯

  2008年2月16日,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索南东智,在回家的途中,为救一名身陷火海的小女孩,不幸被严重烧伤。

  2009年10月24日,冰冷的江水中,在人民群众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危急时刻,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不怕牺牲、挺身而出、舍己救人,手拉手搭成“人梯”,将两名落水少年拉上岸,陈及时、何东旭、方招3名大学生却被无情的江水卷走了……

  2009年12月31日,4个小偷在浙江工业大学北门附近行窃时,被杨济源等大学生发现,他们勇敢地围上去准备抓住这些歹徒。其中一个小偷被抓获后,在挣脱过程中用随身携带的刀子将杨济源捅伤,杨济源被立即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不幸牺牲。

  近年来,社会上不断涌现出见义勇为的优秀大学生,他们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精神境界,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优秀品德和价值追求,全面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崭新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在全社会特别是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他们不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此次,刘治云等擒获歹徒的5名青年当中,就有3名是在校大学生。他们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同样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共鸣。

  让见义勇为的精神传承下去

  “刘治云他们能够奋不顾身和歹徒搏斗,这绝不是偶然的,这和生活在他们身边的英雄有着密切的联系,更和学校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刘康宁说。

  刘康宁说,一名合格的大学生,不仅要在学习上有成就,更要对社会有一份责任感。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始终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育人的首要任务。特别是索南东智的英雄事迹出现后,学校更是掀起了向“舍己救人的当代青年”索南东智学习的热潮,在全校范围内宣传索南东智的英雄事迹,对广大师生教育意义很大。

  通过对索南东智英雄事迹的宣传,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着力倡导见义勇为的精神,勇敢向上、做好人好事已经成为校园的主旋律。如今,索南东智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精神已经在全院师生中发扬光大,并且传承下来。刘治云能够在关键的时刻挺身而出,面对歹徒的尖刀毫不畏惧,绝不是偶然的,可以说是学习英雄事迹的具体实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刘治云说,近年来,一个个见义勇为的英雄涌现出来,他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大学生。特别是索南东智,他就是生活在身边的同学,索南东智的英雄事迹更是深深感染着刘治云,刘治云和很多同学都曾表示要向索南东智学习,学习索南东智舍己救人、见义勇为的精神。

  刘治云见义勇为、勇敢与歹徒搏斗的事迹,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非常重视。学校总务处处长刘济川说,刘治云和索南东智一样,都是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的骄傲。3月开学后,学校还要在广大师生中进一步宣传他的事迹,并以此为契机继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乐于助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的时代精神影响和鼓励更多的人。

  在校大学生王鹏说:“大学生,一个承载民族未来的群体,接受最好的教育,有着高素质,应当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个群体,面对正义,我们必须站出来。无论是索南东智,还是刘治云,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站出来的不仅仅应该是大学生,应该有更多的人主动站出来,这才是正义的力量源泉之所在。

  80后、90后是大有希望的一代

  从近几年涌现出的见义勇为的事迹来看,不少都是当代80后、90后的大学生。从索南东智到长江大学英雄集体,再到浙江工业大学学生杨济源,又到刘治云等人面对歹徒的尖刀,毫不畏惧、勇擒歹徒等一系列见义勇为的事件,正在悄悄改变人们对80后、90后的看法。他们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精神境界,保持了中华民族匡扶正义、见义勇为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是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要素。当代大学生应该学习这种见义勇为、敢于承担责任的精神,更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践行者。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