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速度首创世界维和奇迹
2010-01-14
     “中国速度”首创世界维和奇迹

来源:解放军画报 2010年01月14日 09:55 

张勇

  蓝盔勇士感动非洲

  摄影并撰文\记者 王传顺 特约记者 施文标 通讯员 张 颖

  人物小传:

  张勇,济南军区某分部副部长,两次率队赴苏丹维和,作为战斗在维和一线,职务最高、维和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中国维和指挥官,荣获第二届“中非友好贡献奖”、入选“感动非洲的十位中国人”,被表彰为“全军维和工作先进个人”。

  “中国速度”首创维和奇迹

  2006年5月,根据联合国决议,我国首次向苏丹瓦乌地区派驻维和部队。作为维和指挥部主任兼运输大队大队长的张勇,与队员们开始了为苏丹人民带去和平曙光的征程。

  第一次赴苏丹维和,面对战乱、高温、疾病和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灌木丛,没来得及片刻休息,张勇就带领官兵们冒着近50摄氏度的高温,开始了不分昼夜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那段日子里,没水、没电,渴了喝点自己带的矿泉水,饿了就吃罐头,困了就在简易帐篷甚至是集装箱里眯一会儿……进驻任务区第9天,张勇和一些队员们相继感染了疟疾,体温一度达到40摄氏度。板房还没盖好,张勇实在躺不住,偷偷吃了几片药,拔掉针头又跑到工地上。

  昼夜奋战40天,张勇带领的运输大队在整个二战区第一个盖起了整齐、漂亮的板房,赢得了“中国速度”和“中国质量”的美誉。联苏团部队总司令里德尔中将感慨地说:“中国维和部队进驻任务区的时候,全世界所有人都在观望,想知道你们怎样在苏丹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创造奇迹。你们用事实证明了中国军队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队伍,你们表现出的优良素质和敬业精神值得所有出兵国部队学习!”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和平荣誉勋章”彰显中国军人形象

  2008年1月29日,多脏器衰竭的肯尼亚籍维和士兵约瑟夫,从我维和部队二级医院转院过程中,突然心跳呼吸骤停。如果继续上送三级医院,我们不用承担责任;留下来抢救若出现意外,不仅要承担责任,还要接受联合国维和机构的调查。张勇紧急征询专家意见、综合分析情况后,认为留下来救治能增加存活的希望。他便作出决定:“立即就地抢救,出了问题我负责!”十几个小时的抢救过程中,张勇一直守在门口,战区副司令几次劝他回营休息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站在这里,能给医护人员增强信心。”经医务人员全力救治,病人转危为安,创造了维和医疗史上的奇迹。

  同年4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援助苏丹南部城市阿维尔一所学校的60顶帐篷需要紧急运送。当时,苏丹已进入雨季,道路损坏严重,还要通过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地域。张勇带领运输车,顶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身着防弹衣,头戴钢盔,一路颠簸8个多小时冒险穿过危桥、沼泽地、哨卡和两个烈性民族控制的原始部落区域,把帐篷安全运抵目的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战区官员深表谢意地说:“这里的孩子们高兴地坐在帐篷里歌唱,他们要把最甜美的歌声送给最敬爱的中国军人叔叔。”里德尔中将称赞:“联苏团二战区的工作是在中国运输分队的车轮下推进的,你们的标准就是联苏团的标准。”

  期间,张勇团结带领官兵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纪录:在任务区部署时间最长,应对突发事件最多,执行长途运输任务历程最远,受联合国表彰人数最多……春节那天,苏联团为中国维和官兵授予“和平荣誉勋章”。

 

  “中苏友谊使者”播撒和平大爱

  2006年10月,部队到一所平民医院义务劳动。破旧的病房,布满蜘蛛网的墙壁,积满厚厚灰尘的窗台,所有的病床都裸露着锈迹斑斑的铁丝网,一位骨瘦如柴、奄奄一息的老太太绻缩在仅有一层薄薄海绵垫的病床上,护理人员没有消毒,就草草完成了输液。这一切,让张勇第一次感到,神圣而令人敬畏的医疗事业在这里却如此麻木、敷衍。

  从此,“平民医院”成了张勇的心事。经多次协调,战区同意张勇提出的为平民医院提供技术帮带和免费义诊的建议。一支满载中国维和部队深情厚意的医疗小分队开始了在UN营区和平民医院的奔波。期间,张勇带领医疗队为当地50余名警察体检,为600多名当地民众诊疗,向平民医院捐赠了33个品种、价值近6万元的药品。

  瓦乌女子中学的学生常年在废弃的垃圾场和一人多高的杂草中学习生活,张勇主动联系校方,带领官兵对校园进行彻底清理。“学雷锋日”那天,他带领官兵将部队节省的学习用品和文体用具送到学校,并把精心制作的学校标识牌挂在了校门口。孩子们高兴地抚摸着牌子,不停地说:“China,good(中国,真棒)!”

  张勇用一腔真情在异国他乡的红土地上铺就“中国路”、架设“中国桥”、播撒“中国情”,以实际行动浇灌着中非友谊之花,被战区首席长官巴比先生称赞为 “中苏友谊使者”。

张勇成为苏丹人民心目中的“和平使者”。
执行任务中,就餐就是这么简单。
联苏团司令为中国维和部队颁奖。
长途运输中,路况复杂、环境恶劣。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