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无私正义奉献者有善报
来源:天山网 2010年01月13日 09:52:11
天山网讯 上一周,乌鲁木齐多家媒体都报道了两位普通人的非凡之举。其一是青河县的阿米娜大妈,倾尽半生积蓄的10万元,在青格里河上架起一座桥,让河两边三个村子的2000多名村民不必再为过河发愁。其二是武汉“小处方”医生王争艳,她从医25年来,所开单张处方平均不超过80元,最小的处方只有2角7分。在许多人看不起病的当下,王争艳的“小处方”让成千上百的普通患者受益。
两位普通人的善举之所以让人感动,是因为她们并非富翁大款,生活状况甚至比我们多数人还差。阿米娜的丈夫因公失明20多年,4个孩子都没有工作,住的屋子雨天漏水,10万元钱是她开布店一角、二角,一元、两元积攒起来的。王争艳一家人多年来一直挤在狭小的“蜗居”之中,日子清苦。阿米娜本来是打算用这笔钱修补房屋,再给儿子买辆车跑运输的。王争艳完全可以像其他“白衣天使”一样,开着“大处方”,不断拿提成,然后买房买车,提高生活质量。阿米娜最终把钱用在了为乡亲们修桥上,是因为她觉得“把钱花在自家,幸福的只是几口人,如果修桥,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幸福。”王争艳说:“贵一点的药,我下不了手。”可见,是内心高尚的力量让她们做出了大义之举。
高尚、无私、正义、奉献是一个社会的道德基石,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这种力量有时会格外强大,如暗夜中熊熊的火炬;有时,却如夜幕上微弱的星光,可能暂时被乌云黯淡。但是它们从不会消失,因为它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力,是人们心底呼唤和渴求的力量。每年评出的感动“中国人物”,就是对这种力量的一次集中的弘扬和彰显。
阿米娜和王争艳带给我们正是这样的震撼。但是感动之余,却深为两位善者的生活担忧。阿米娜大妈已经57岁了,在城里该是退休的年纪了,以她的家庭境况,将来如何老有所依?她的子女就业问题恐怕也是件头疼的事。王争艳以“牺牲”自己的利益坚守职业操守,难道就活该在小小的“蜗居”中住一辈子吗?
一个好人,做了一件高尚的事,人们在向其表示敬意的同时,更对其深表同情,甚至担忧,这说明善者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好心的阿米娜大妈不应当因为自己的义举陷入困顿。架桥铺路本来就是政府应尽之职,现在阿米娜做了,政府除了给她发奖状戴红花外,更应当关心她家里的实际困难,几万元对于政府部门并非巨款,对老百姓可就不一样了,可否考虑将修桥款返还一部分给阿米娜,再帮她修修漏雨的房屋,其一可算是为修桥尽到政府之责,其二可算是对善行的肯定。王争艳为病人作了一辈子奉献,武汉政府除了给她评个“先进个人”外,是否也该改善一下她的住房条件,让一位有良知的医生永远“蜗居”显得社会良知好像不太健全。
阿米娜和王争艳并不求回报,但是我们的社会却应当好好地回报她们。只有善者有善报,才能真正弘扬高尚无私的主流价值观,才能让后来者放心大胆做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