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夜我们捎去一缕温暖
2010-01-07

这个冬夜,我们捎去一缕温暖

来源:今日早报 2010年01月07日06:07  

  走在路上,迎着寒风,听到行人不断地说,“太冷了,赶紧回家!”

  一提起家,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漾起温馨之意,幸福之感。可是,在这样寒冷的冬夜,有些人只能露宿街头,比如拾荒者傅小晴,还有的,一家5口人挤在10平方米左右的小屋里,相互取暖慰藉,比如曾之一家……我们想起了他们,在又一拨寒流来袭的冬夜。他们曾出现在我们的报端,他们曾带给我们感动。也许有人已经遗忘,但我们依然记挂。带上小小礼物,我们开始了温暖回访……

  这个冬夜,我们捎去一缕温暖

  本报记者昨回访那些曾经打动过我们的面孔

  □实习生 王玲

  本报记者 黄轶涵 张丽红 何丽娜 包敦远/文

  骆晓磊 包敦远 徐彦/摄

  捐髓救哥哥的妹妹

  今年要做妈妈了

  见到方明叶时,已是下午6点多了,她刚下班。这两天,杭城又降温了,夜幕降临,气温变得更低。方叶明从出租车里下来,紧了紧外套。

  去年6月底的一天,瘦弱的方明叶满怀信心地走进省人民医院,开始为骨髓移植做最后的准备。她深信:老天会给她一次报答哥哥的机会。

  方明叶老家在温州龙港农村,哥哥初中没毕业就辍学打工,给弟弟妹妹赚学费。后来,弟弟妹妹大学毕业了,但哥哥却因劳累过度得了白血病。于是,妹妹方明叶自愿捐出骨髓,要把哥哥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这对兄妹的深厚感情,一直感动着我。时隔半年,不知她哥哥方明笑的身体恢复得可好?

  她向我走来,面带微笑。“你胖了。”我开玩笑似地问,“现在的体重应该不会是那个时候的90斤了吧?”

  “有100多斤了,我还希望能更胖一点呢。”她的回答让我疑惑不解。

  她低下头,摸了摸肚子,一脸幸福。“我已经怀孕了,今年5月我就要当妈妈了。”

  从2008年知道哥哥得白血病以来,方明叶一家人经历了太多辛酸和艰难。

  “现在都好了,一天比一天好。”方明叶说,她与哥哥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

  “我常想,是不是老天也被我们的兄妹情深感动了,我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哥哥身上后,没有出现任何排异现象。”方明叶以她独有的方式回报了哥哥的恩情。

  这半年里,喜事连连。去年10月,方明叶结婚了,而且很快有了宝宝。

  “孩子的名字都想好了,女孩叫吴心恬,小名甜心;男孩叫吴子骞,小名甜筒。”说着,她捂嘴笑了起来。

  我们准备了一份礼物,是一大一小两只绒毛老虎,这是我们对她宝宝的祝福,愿她的虎宝宝能虎虎生威。

  站在新年的起点上,方明叶的愿望简单朴实:“做一个好妈妈是头等大事。另外,如果房价能跌一点的话,我还要买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爱说爱笑的孩子

  你一定可以回家过大年

  昨天下午,寒风刺骨。省儿保病房里因为空调,温暖如春,但13岁的张聪却坐在病床上,头戴小红帽,扎着红围巾,怎么也不肯脱下来。这是我们给张聪准备的温暖礼物,她很喜欢。张妈妈说,自从化疗后,张聪就特别喜欢戴帽子。

  “我要戴着姐姐送的帽子围巾,和妈妈一起回家过年。”孩子很高兴,一旁的大人却揪起了心。

  今年13岁的张聪是安吉县彰吴镇人,父母都是普通农民。2004年,张聪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为了救女儿,母亲盛富梅在2007年生下一名男婴。

  去年8月12日,张聪白血病复发后,安吉当地的好心人在网上自发义卖玉米,为张聪募捐8万余元,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刊登在去年10月8日的早报上。

  病情复发至今,张聪已住院5个月,与病房里其他患者相比,张聪话多、爱笑,常会忍不住摘下口罩,畅快地笑上几声;看到邻床小朋友闷闷不乐,她会去逗他们;医生护士来查房,她会用英语打招呼;她所在的病房,是整个15病区最热闹的,常有其他患儿来找她玩。

  张妈妈说,虽然弟弟的脐带血保住了姐姐的性命,但脐带血的数量太少,最好的治疗方式,还是骨髓移植。

  “儿子才两岁多,不忍心从这么小的孩子身上抽骨髓,但女儿又等着骨髓延续生命……”张妈妈左右为难,张聪反倒安慰起妈妈来:“弟弟太小,就算你们要抽,我还不答应呢!等弟弟长大了,再来帮姐姐,我能等。”

  张妈妈说,如果下周五化验结果理想,张聪就可以出院了,母女俩可以回家过年了。

  聊了一下午,张聪始终没有许下新年愿望,当记者离开时,小姑娘轻声问:“是不是把愿望登在报纸上,看到的人越多,帮我的人就会越多,愿望会更容易实现?”

  “我希望弟弟快点长大!”张聪睁大眼睛,流露出生存的渴望,“我要活下去,孝顺爸爸妈妈,还要照顾救我性命的弟弟。”

  长满冻疮的小手

  不再会受寒冷的侵袭

  “杭州今晚到明天多云到晴,明夜多云到阴,气温-2℃到7℃,早晨有冰冻……”照例收到了天气预报的短信,温度又到零下了。

  看完短信,我想起了曾之。上次见她是在去年10月,那时候天还很暖,曾之和妹妹坐在洒满阳光的院子里写作业。现在天气这么冷,那间临时搭建的、棚子一样的房间能抵御寒冷吗?

  我决定去看看她。出门前,我去超市买了一台暖风机,我希望它可以给曾之带去温暖,这样,她写作业时就不会冻到小手了。

  2008年12月,江干区孝敬标兵演讲比赛上,我第一次见到了这个倔强瘦弱的女孩,她一直在照顾姐姐——一个有着花一样的面孔、却只能整天窝在木箱里的脑瘫女孩。

  傍晚5点50分,到了曾之家,她还没放学,曾之爸爸热情的把我带进屋。

  他们搬家了,因为原来住的地方房租涨了。他们换了地方住,但房间只有一个,一家5口人都挤在这里。

  房间简陋,一张床、一个没门的衣柜、一张黑乎乎的桌子、还有一个简易的书架。床边竖着一块大木板,晚上睡觉的放下来,就成了一张床。

  曾之爸爸接过我送去的暖风机,轻轻地放在桌子上:“真是太谢谢你们了。屋子是用空心砖搭的,冷,有了这个,她写作业时就不怕了。”

  正说着,曾之和妹妹放学回来了。看到记者,小姑娘愣了一下,接着两手放在暖风机前搓了搓,“好暖和”。我看到她右手食指上有一个深色的痕迹。“是冻疮,今年还算好,往年每个手指上至少生两个冻疮。”曾之比以前开朗了,话也多了。

  说到新年心愿,曾之说:“希望爸爸妈妈身体健康,一家人平平安安。”

  “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也没什么太大的奢望。说实在的,一家人平平安安比什么都强。”曾之爸爸说。

  临走时,曾之爸爸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一直想租下门前的一间废弃警务室。我想给她们一个像样点的做作业的地方,现在屋里真的是挤了点。”

  “宾利”门口的拾荒者

  今夜有“好酒香车美女”为伴

  天冷了,依然会想起露宿在东坡路宾利专卖店门口的拾荒者傅小晴。

  去年11月中旬的那场寒流,我去采访过他。他喜欢喝酒,因为冬夜可以驱寒。昨晚,我买了两瓶“二锅头”和一件毛衣又来到东坡路宾利专卖店门口。

  傅小晴穿了一件军绿色棉大衣,缩着脑袋,双手插在袖筒里,站在台阶上和朋友们聊天。

  看见我的到来,他连忙打招呼,“这么冷的天你又过来了,你看我现在有棉大衣穿了,是救助站的人送的,很暖和。”傅小晴一幅乐观的样子。

  “你看我给带了什么,这玩意更暖和。”我笑着提了提手中的“二锅头”,傅小晴的眼睛都放光了。

  接过“二锅头”,他对着一同打地铺的朋友们吆喝了一声:“兄弟们,今天记者兄弟带来两瓶酒,大家都有份哦!”

  当我准备离开时,他拿出一块泡沫板,往地面上一铺,准备窝进被窝,我这才发现,泡沫板上印着一个美女。

  一旁路过的姑娘小伙乐了:“这太经典了,有香车美女陪伴的拾荒者生活。”

  傅小晴有点不太好意思了:“香车美女的生活我不奢望,但我希望,新的一年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苦点累点没关系。”

  下班回家,我又去傅小晴那边转了趟,他花了两块5毛钱买来一份饭菜,已经和同伴们喝开了。

  至于那件毛衣,傅小晴说,要等到过年的时候。“我已经好多年没穿过新衣服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