弃做冷漠的旁观者
2010-01-04
每个人都有责任弃做冷漠的旁观者
http://news.nen.com.cn     2010-01-04 09:41     东北新闻网     网友评论  _COUNT_条
 

  患有脑血栓后遗症的老人走失10天,正当家人有些绝望时,老人却出现在家门前,扶着他回来的是一名手上有残疾的农民工刘万库。这名农民工,在距鞍山千里之外的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火车站遇到了老人。原本打算回家过年、身揣着210多元现金的他,带着老人生活了6天,于2009年最后一天和老人一起来到鞍山,让老人一家在新年团聚。

  这是个发生在寒冬里的温暖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一个是年迈多病的走失老人,十余天的飘零生活,风餐露宿,已邋遢得形同乞丐。川流不息的火车站里,对家的眷恋下意识地提醒他寻找着“救命稻草”。另一个是本来弱势的农民工,揣着打工所得、口挪肚攒的210元现金,支撑着病体,准备踏上归乡的旅途。他们原本不同路,如果没有老人那句哀求 “送我回家吧”,如果没有这位农民工停下脚步后的细致盘问,他们应该是桥归桥、路归路的陌路行人,一个南辕找家、一个北辙回家,不可能在回家的旅途上结伴,更不可能在感情的路上邂逅,而后风雨同行。

  然而,假设终归不是现实。其实从这位农民工兄弟搀起迷茫的老人的那一刻起,假设就已经丧失了高尚的寓意,堕落得是那么的渺小和卑琐。它让人唏嘘的是,面对一个意识混沌的老人的哀求,火车站随便拎出来几个衣着光鲜、谈吐不俗的女生们、先生们,都远比这位不起眼的农民工兄弟要有实力、要有能力,如果要搞场发扬风格、扶危济困的能力选拔赛,并设置大奖的话,毫无疑问,就凭这位农民工兄弟的实力,他是无论如何也抢不上风头的。但是,就是这位不起眼的农民工,却让我们在严冬里找到了久违的温暖,仰视到了人性的光辉。

  毋庸置疑,这种感动来自于一个普通农民工与众多旁观者的鲜明对比。在火车站这个老人求助的 “危机现场”,救助行为没有因为人流如潮而增多,反而因为冷漠者比比皆是而式微。一个最重要、最悲凉的解释就是责任扩散——当有很多人面对处在困境中的个体的时候,往往因为不清楚到底谁应该采取行动而无动于衷,帮助人的责任就被分散到每个旁观者身上,这样每个人都减少了帮助的责任,就容易造成等待别人去帮助或互相推诿的情况发生。那么对于困境中的人,极有可能会意味着感伤甚至是悲剧。

  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个农民工的与众不同就具有榜样的价值。他唤醒了昏睡的责任意识,提醒我们,面对困境中的人,每个个体都必须感到自己有责任采取行动,让友爱互助的薪火延绵相传,生生不息。君子言善行善,则千里之外应之;言行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这可能就是农民工兄弟为什么令人感动的原因吧。

  时为

(辽沈晚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