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记者郭能评论朱湘潮诗歌:大气磅礴的歌
——《流浪者之歌》赏析
郭 能
(2009年6月22日)
《流浪者之歌》是朱湘潮诗集《流浪的风》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性均达到了非常高的境界。
《流浪者之歌》写于2007年冬,这一年朱湘潮为了实现他的梦想从湖南来到北京,寓居在离北京大学不远处的西苑一间小平房里,小屋子内没有暖气,窗户密封性也非常差,冬天风起时寒冷的气流透过窗户的缝隙呼啸着在小屋子内盘旋(见湘潮作品《幻象》),特别特别冷。湘潮一个南方人,习惯了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刚来北京,北方生活经验不足,不知北方严寒的厉害,过冬准备不充分,被子单薄,经常在半夜里冻醒,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写成了此诗。
全诗分为四段,第一段写诗人漂泊流落在举目无亲的异乡,面对无情的风霜雨雪,让他想起在那陌生的地方,有着众多人们像他一样为了生存、理想和事业而奔波。
当我流落在举目无亲的异乡,
寒风夹着雨雪打在我的脸庞。
我想在那陌生的冷漠的地方,
有着众多人们像我一样流浪。
二至四段诗人联想起许许多多的,像他一样处于艰苦环境中的人们在异乡漂泊流浪经受风雨,宁愿“让风狠狠地往他的身上吹,让雨狠狠地往他的身上淋,让雪狠狠地往他的身上压”,让他一人承受人世间所有的悲苦,而换取世人的幸福,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情怀呵!
啊,异乡冷冷的风,
你朝着我的身上狠狠地吹吧,
我的体魄有如大山一样健壮!
不要把漂泊的人们冷着了,
让他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啊,异乡冷冷的雨,
你朝着我的身上狠狠地淋吧,
我的斗志有如军歌一样高昂!
不要把流浪的人们凉着了,
让他们远大的前程闪亮。
啊,异乡冷冷的雪,
你朝着我的身上狠狠地压吧,
我的意志有如钢铁一样刚强!
不要把奋斗的人们冻着了,
让他们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中甜甜地入睡,
进…入…梦…乡!
全诗结构紧密、想象奇特、大气磅礴、热烈深沉、激情澎湃、铿锵有力、一气呵成、耐人寻味,词句清新、自然、流畅,有着丰富和亲切的人情味,从中可以让人感受到诗人博大的胸襟、宽广的胸怀和坚强乐观的思想情绪!细细读来不禁让人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湘潮诗风深受李白、普希金和徐志摩的影响,他在继承、汲取以上这些大师精华的基础上,形成了朱湘潮独特的融合中西、古典与现代的豪迈奔放、热情洋溢和浪漫唯美的浪漫主义风格。
同时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朱湘潮深受博大精深的湖湘文化影响。湖南人以执著和坚毅著称,湖南人的进取精神(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先忧后乐的精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和革命牺牲精神(毛泽东: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为国人所称道,这些精神在湘潮的这首诗中均充分得到体现。
这首诗最可贵之处在于:她鼓励人世间所有为祖国、民族和人类远大志向、理想而漂泊、流浪、奋斗着的人们在面对艰难、坎坷、曲折的人生中各种困难的时候,不悲观、不彷徨、不失望、不唉声叹气、不随波逐流,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乐观的精神去实现你的人生价值。这首诗虽题为《流浪者之歌》,其实没有一点漂泊、流浪、沧桑、苍凉和悲苦的味道,读之反而能让你的士气得到鼓舞、精神得到振奋,能让你的体魄有如大山一样健壮,能让你的斗志有如军歌一样高昂,能让你的意志有如钢铁一样刚强!从而表现出了诗人坦荡豪迈、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笑对人生的进取精神和狂傲性格(见朱湘潮诗集《流浪的云》中著名诗歌评论家张登评论《平地一声惊雷》)。
著名诗歌评论家张登先生在《平地一声惊雷》一文中评论朱湘潮的诗作《笑对人生》“多么潇洒!多么豪放!多么大气!我们仿佛看到了唐代的狂放诗人李白从云端向我们走了过来……”在这首《流浪者之歌》中也不难让你看到朱湘潮身上和诗中李白、普希金的影子。
我们也是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在异地他乡漂泊流浪,在异地他乡我们也将遇到人生众多的风雨,我们需要朱湘潮这样的诗以鼓舞士气、振奋精神。
(本文作者系《中国石化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