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岸吧,漂着的“艺术家”们
2009-10-13

上岸吧,漂着的“艺术家”们
 
2009-2-19 来源:红网 

  16日,《急救诗人何路!》的帖子在多家艺术网站被转载。生活在北京通州宋庄的诗人何路2月14日晚被送到通州潞河医院接受急救。因呼吸衰竭,医院已下达病危通知书。何路已病了十几天,恐因经济窘迫始终没有就医,最终拖至病危。(《北京青年报》2月17日)
  
  不知为甚,何路的境遇,让我的思绪变得矛盾起来:既同情又遗憾。55岁的人了,有职业没工作,在外地漂泊,最怕遇到病痛。这种事儿被他赶上了不说,还很要命,有那么多人牵挂着他是何路的幸运。换个角度来说,一个连基本生活保障都没能力实现的知天命之人,何路的如今的境遇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社会的悲剧?有人呼吁,除“极个别艺术家因为某些懒惰和恶劣习气导致生存困难”外,应该考虑为(宋庄)艺术区内的职业艺术家设立统一的保障制度。这分明是一种“社会责任”观。如果这种观点站得住脚,言外之意,何路们的贫穷是社会造成的悲剧。我不认同这种说法,也不赞成政府对类似宋庄这样的北漂艺术家集散地的成员从政策上予以倾斜。一旦提供政策性保障,我敢保证,会有更多“懒散”、“恶劣习气”的所谓“艺术家”们向宋庄集结。这样的“集结号”,最好永远都别吹响。
  
  对何路,我最想说的一句话是:老兄,病好了,赶快上岸吧,甭再以“死磕诗人”自居了。人是精神动物不假,但首先是社会动物,吃饭和融入社会才是硬道理。可总有那么一些人,宁肯在大城市郊区的水池里“漂着”,也不肯主动到岸上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这些人以文学和艺术殿堂的行家自居,是个人都戴着自制的“诗人”和“艺术家”的“礼帽”,有的人还时不常的把礼帽弄成VIP级别的。网上关于何路的介绍,大抵就是如此。“著名的圆明园诗人”、“绝无仅有的‘死磕派诗人’”之类的称号,这几天还流行着。真正的文学和真正的艺术,在过去可能被埋没,商业化如此发达的今天,灵性的文字和画作焉能一文不值?据说,“著名诗人”何路先生这十几年来他的代表作诗作有《杀人者》、《强奸者》、《十八次高潮》、《女人的知识》和《桑塔娜的故事》,小说有《三六五工程》等,括弧内的注释是“均未正式发表”。小说没有文本,不敢评说。单说那篇排在第一的《自杀者》到底是何等的艺术精品?我们不妨欣赏一下:“杀人者比被杀者更悲惨/杀过人的人会发生变化,一种内心的变化/那是一座漆黑的囚牢,杀人者逃避不了呆在里面的命运,内心一片黑暗的命运。”其它的诗作,单从名字上,基本就可判断其取向了。如此死磕着当幻象中的著名诗人也不先去考虑自己的基本生活问题,连年迈的老母如何生活也可以不管。问题是,像这样漂着的“艺术家”已经是个群体,是社会生活把他们逼到这般地步,还是自己走火入魔的原因所致,相信不言自明。若问这些漂着的“艺术家”何以如此执着?我的经验是,是对名利的绝对追求惹的祸。为了成名,为了赚大钱,开始去当北漂;有的人发了财,成了多数艺术家的偶像,自己北漂多年一无所获而梦想依然不改。可见,所谓的“死磕”,不是和艺术的死磕,不过是死磕着和名利套近乎。人生的悲剧,社会的闹剧,特殊群体的独特“励志”哲学,造就了一批北漂“艺术家”们。
  
  上岸吧,名利是一个肮脏的大水坑,在那里游来游去的,毕竟不是人生的真谛!

[稿源:红网]
[作者:刘海明]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