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0/13 06:52:48 来源:南方网
无钱治病,慈善机构不收,父母只能领回家抚养,期待您伸出援手
摘要:她1岁9个月了,却患先天性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及重症肺炎等,一出生就四处求医,目前仅8斤多重。她生于贫困之家,因无力支付巨额医疗费,父母含泪将她扔在医院,留下一封信,恳求医院送她到福利院或慈善机构抚养。贫困,再一次让人看到了它摧毁道德和伦理的巨大力量。
小红1岁9个月了,仅8斤多重,不能坐立行走。本报记者陈志刚摄
■《贫困夫妻留信将重病女扔医院》追踪
“如果有那么一天,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我们一定把孩子接回家。这里有小孩的衣服,日用品放在这里,希望放好。”——— 弃女时留信
她1岁9个月了,却患先天性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及重症肺炎等,一出生就四处求医,目前仅8斤多重。
她生于贫困之家,因无力支付巨额医疗费,父母含泪将她扔在医院,留下一封信,恳求医院送她到福利院或慈善机构抚养。
贫困,再一次让人看到了它摧毁道德和伦理的巨大力量。类似事件,在佛山,已不止一次发生。社会专家称,在保障机制不健全之下,父母们的这种“无奈”将无法杜绝。
回放:无奈弃病女
2007年12月5日,小红生于东莞,被查出先天营养不良,重庆合川的李胜权、龚光平夫妇很揪心。之后,孩子每月才重几两,常发烧。从此踏上求医路,先后花了七八万。
去年,李胜权到南海打工。上月23日,孩子又发高烧抽筋,送至佛山市一医院抢救,被确诊患先天性心脏病。父母陷入绝望之境。24日,因无钱治病,父母留信一封,写满爱与绝望,恳求医院把孩子送到福利院或慈善机构。
现状:仍无钱治病
弃女次日,在备受折磨和不忍心之下,龚光平不顾丈夫阻止返回了医院。喂着孩子喝牛奶,她声泪俱下:我该怎么办?谁来救救我的孩子?
10月3日,国庆期间,在医院陪护孩子的龚光平致电本报记者,无奈地称无钱治疗,只好先带回家去抚养。前昨两日,记者联系李胜权得知,孩子由妻子带着,依然在佛山,目前住在一朋友家,孩子还是经常病发,整夜哭泣。
心声:不是不尽责
9月24日晚,李胜权夫妇留下一封信,恳请医院帮忙把孩子送至福利院,含泪离开。
龚光平说,第二天医院打电话说孩子哭了一夜,她不忍心就回来了。当时丈夫劝说,孩子带回家会眼睁睁看着她死的。“可能别人不理解,但我理解,他是爱女儿的,他也是为了给孩子一条生路。我们不是不尽父母责任,否则也不会坚持治疗这么久,确实是无路可走了。”
对话
我们不是绝情的父母
记者(以下简称“记”):之前把孩子扔在医院,是想不要了吗?
李胜权(以下简称“李”):孩子是心头肉,谁舍得扔啊?确实是没钱治了,钱用光了,借也借不到了。医院催交钱,我们只好离开。
记:那孩子怎么办?
李:希望医院或好心人能做好事,把她送去福利院抚养。
记:没有其他办法吗?
李:没有了。一家光靠我1000多元的工资,根本无法为孩子治病。因为孩子的事,我几天没去上班,工作也没了。
记:福利院说只收孤儿,你的孩子不符合条件。
李(沉默):就说孩子父母都死了。
记:一家人都不想要吗?
李:带回家没活路啊,只能忍痛放弃,把孩子送到有条件(抚养成人)的地方,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一条生路。
记:孩子改变了这个家?
李:你不知道我们是怎么过来的,孩子时常整夜哭,我们眼泪都哭干了。
记:以后打算怎么办?
李:我们不是绝情的父母,现在只好带回家慢慢抚养,走一步算一步。希望有好心人能伸出援助之手,救救孩子。
专家呼吁
设风险基金救助外地人
对于这个家庭的遭遇,佛山科技学院张喜平教授称,从根本上说,社会上需要完善的不仅是捐赠制度,更需要针对这种“无奈”建立某种社会保障机制,比如政府设立风险基金,救助的对象不局限于本地市民,也面向外来人口。由于各地经济实施的是行政区划,目前跨地区的救济、保障机制确实很难实现,财政难以纳入到这种机制中。更多的是靠民间资本的运转,发动民间力量来解决类似的事件,但显然,光靠这样的力量是不够的。
来源:奥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