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捐出骨髓救治白血病女
2009-07-20

母亲捐出骨髓救治白血病女

2009年07月20日  来源: 长江商报

  7月14日早上,在北京人民医院的病床上,今年46岁的张秀华一脸平和。再过一会儿,她就要进手术室了,为女儿国家琦献出自己的骨髓。而丈夫国光则坐在一旁,静静地陪伴着妻子。

  去年12月,家琦做了第一次骨髓移植手术。今年6月4日,家琦出院了。可不到10天,她的病情却再次恶化,发烧,拉肚子,全身抽搐,体内出现溶血状况。如今,唯一的办法只有再次做骨髓移植手术。一向坚强的家琦再也忍不住,抱头痛哭了一场。

  因为联系不上第一次的骨髓供者,体弱的张秀华考虑再三,决定用自己的骨髓来救女儿。在她的坚持下,家琦又住进了医院。手术的前一天晚上,她做了家琦平时爱吃的空心菜,让护士送进无菌病房。可家琦依旧很虚弱,躺在床上,连说话都没什么力气。

  “妈妈就要进手术室了,你要坚强,我们一起加油,一起挺过难关。”每次,妈妈都是这样站在病房外,透过电脑和女儿说话,几句简单的鼓励,总能给家琦带去坚持的力量。

  两个小时的手术,医生提取了张秀华的骨髓血。在无菌仓的那头,带着体温的造血干细胞缓缓输进了家琦的体内,这又让家琦有了生的希望。

  这两天,张秀华还要为家琦提供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一次提取过程需要四个小时,张秀华每次都虚弱得全身麻木,可依旧坚强乐观,“家琦就是我们全家的希望。”

  坚守一年 寝室好友不离不弃

  两次骨髓移植手术,100多万的医药费,让这个家庭实在难以承受。多年来,夫妻俩尽管身体不好,但为了让女儿上大学,两人四处打工养家。

  7月7日,张秀华东拼西凑借来一些钱,先交了部分押金,让家琦能顺利进仓化疗。可50万元的缺口让一向坚强的张秀华一筹莫展。

  家琦妈妈的担子,姐妹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今,寝室的几个姐妹已经走上工作岗位,她们之间互相分配工作,有的将家琦的经历成文,在各大论坛及网站上发帖求助,有的帮忙四处联系媒体。

  在北京工作的梁彬说,家琦住院时,她们俩常常开着广播,在病房里教家琦跳舞,而家琦也最爱用手机给她拍照,“我真希望有一本武功秘笈,能治好家琦的病。”

  “如果再交不上剩下的医药费,刚刚做完手术的家琦可能面临停药的危险,我们该怎么留住家琦。”说起医药费,几个姐妹不知如何是好。

  本报2008年10月19日曾报道过国家琦不幸患上白血病的故事。

  “我在想,多年以后,当我的头发再一次长长,当我完好如初地走在人群中,再一次和他们擦肩而过,我的内心是怎样的呢,那该是什么呢?凤凰涅槃后的清新和振奋,劫后余生的庆幸和感恩,还是历尽沧桑的平和和豁朗呢?但无论怎样,我能确定的是,我一定会,一定会百感交集,并且再一次,再一次情不自禁地笑着。”

  ——摘自国家琦的博客

  播音女孩不幸患上白血病

  ◇回放

  今年23岁的国家琪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曾在学校主持广播。去年2月,国家琦突然感冒咳血,很久不见好转,最终确诊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即白血病早期。

  医生建议家琦尽快做骨髓移植,考虑到手术费用要50多万元,坚强的家琪一直没有同意,也迟迟不愿把这个消息告诉远在黑龙江的父母。

  宿舍里的三个姐妹最早知道家琦的病情,哭求着医生一定要救救她。可家琦的病情并不乐观,每天输血越来越多,每月至少要800毫升。妈妈知道女儿的病情后,立即赶往武汉。有时家琦虚弱得卧床不起,妈妈日夜守在病床边,轻轻呼唤家琦的名字。

  在寝室姐妹的帮助下,家琦的故事在武汉其他高校传开来,大家帮助家琦筹集了医药费。带着大家的期盼,家琦到北京做骨髓移植手术。

  记者刘迅 见习记者 李哲

  实习生 吴茜 宗诚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