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电影院》里的父与子
2009-07-12 来源:豆瓣 作者:惊蛰
午夜十分,喧嚣散去,我选择看这部久违了的经典之作,天堂电影院。
故事其实很平淡,出生在意大利乡村小镇的多多从小就与母亲相依为命,他的父亲在苏俄战场上牺牲。多多从小痴迷电影,在小镇电影放映员艾费多的教导下,学会了电影放映,并成长为小镇新的电影放映员。后来离开小镇,独自去罗马闯荡。若干年后,多多得知艾费多去世的消息,从罗马赶回小镇参加葬礼,却发现一切都物是人非,时光重来,人已不在。
旧日的时光与岁月,其实一直都藏在我们心中,年深日久,藏的就愈发深,就像一个古老而幽深的洞穴,洞口被巨石掩埋,青苔覆盖。我们会在某一个瞬间,因为一个人,一件事,而会忽然想起这个洞穴的存在,而挪开那些障碍的唯一方式,只能是给予自己无限多的爱,那样才会有力量,有勇气去在时光的洞穴里匍匐前进。
艾费多对多多的感情,已然超越忘年交的友情,一个不甘平凡但终生潦倒的乡村电影放映员,一个失去父亲,家庭贫苦但聪明善良的小孩子,两人的关系势必要升华为父子情。艾费多对待多多,就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既温情又严厉,他教他放电影却警告他以后不允许干这个,他帮着他一起欺骗神甫,为他追女孩子创造条件。他指教多多人生的路该如何如何走,警告他如果不混的出人头地不允许回来见他。像所有父亲一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一个成功的人生,他毫不吝啬的将那些人生道理耐心的,和悦的,严肃的,悉数传授给多多。从他的孩童到少年,从他的中年到暮年,无论多多是否在他身边,他都始终牵挂着他,就像父亲牵挂着远行的儿子。
站台送别是他们的最后一次见面,我不知道艾费多宽宽的墨镜后面,是否也会老泪纵横,他抱着多多的头,还在喋喋不休的在他耳畔叮咛,让他好好混,让他想家的时候要坚持住,不能退缩,如果让他知道他半途而废跑回来,他会发怒不见他……也许艾费多已经预见到,那将是他们此生最后一别,从此天各一方,后会无期。所以才会紧紧的抱住他的小多多,那是要把自己一生的希望与慈爱维系在多多身上啊。
三十年后,在一个电闪雷鸣的午夜,身边的女子告诉多多,他母亲来电话,艾费多去世,明天出殡。女子有些奇怪的问,那是你亲戚吗?
多多的声音平静的像个刚睡醒的孩子,不是的,你睡吧。
他却又如何能睡的着呢?往事涌上心头,如同当年天堂电影院里的胶卷,悠悠的转着,幕布上,聚光灯打出了一幕幕沧桑斑驳的往事。
多多在第二天一早搭乘飞机飞回家乡小镇,母亲已然发白如雪,听见门铃声,踉踉跄跄的就跑去楼下开门,织着的线衫顺着线头,静静开线,如此绵长,一如母亲对儿子的思念。
母子已是三十年未见了,她尊重儿子的自由与理想,生活那么艰苦,她不曾对儿子抱怨丝毫,她知道他热爱电影,房间里的陈设一如当年他在戏院时的样子;她知道儿子对艾费多的感情,知道他一定会为那个在他心里如父亲一般重要的人回乡。她甚至不曾责怪儿子这么多年待她不够关心,当儿子说起感情生活的无奈时,苍老的母亲只是静静的看着他:“这么多年,你身边的女人一直在换,可从他们的声音里,我听不到爱。有时真想看到你安定下来,有心爱的人……”
那座破旧的天堂电影院被爆破了,多多回到罗马,拿出了艾费多送给他的影片拷贝,寂寥的放映厅里,多多热泪盈眶,屏幕上,是小时候神甫勒令剪掉的香艳镜头,他曾经那么渴望得到这些胶片,那时艾费多总是像捉小鸡一样将他拎起来,然后瞪着眼睛吹着胡子将他赶回家。而如今,当他望着那些黑白镜头,眼含热泪,嘴角却微微扬起。是的,那是他们俩之间的秘密,那是父亲给儿子开的一个玩笑,那是一段别人永远无法分享的故事……
大概每个人都在这个段落掉过泪,就像写《海上钢琴师》一样,即便此刻敲出这行字时,我也忍不住泪流满面。并不是因为多多和艾费多有多么不舍与凄苦。其实人生谁不如此,人世间最爱我们的亲人,都会最终离我们而去。当独自走过那段荒凉而沉默的岁月,回首往事,一件衣裳,一种味道,一张照片,都足以让我们脆弱到不堪一击。生命的弱小根本无法对抗岁月的苍凉,所以到最后,能够重新回到时光的洞穴,还会有这么多的人和事可以想念,便已足够。
天堂电影院里的父与子,让我在深夜独自掉下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