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婆婆捡破烂4年照顾邻村老人
2009-07-03

七旬婆婆捡破烂4年照顾邻村老人

 2009年07月03日 来源:  长江商报



  新洲区新集街的郑先华此前曾资助同村小伙上大学

  昨日上午8时,家住新洲区新集街桃花岗村的郑先华婆婆又拿上编织袋出门了,开始走街串巷拾破烂。75岁的郑婆婆儿女双全,本可以安度晚年,和老伴一起在家享享清福,可她现在却要靠拾破烂照顾一位90岁的老人的生活。


  帮同村小伙圆了大学梦

  毕业于复旦大学的梅咏明十分感激郑先华老人,20多年前,与郑婆婆同住一村的梅咏明拿到了大学通知书,当时他母亲已因病去世,家里只有父亲和两个弟弟,生活艰难,学费成了家里沉重的负担。

  郑婆婆知道村里出了个大学生,也了解到梅家的情况,马上动身做了“家访”。那以后,郑婆婆时常悄悄给梅咏明寄点生活费,每次三四十元不等,4年中共寄了2000多元。当时,郑婆婆的两个儿女也在念书,家里的收入全靠郑婆婆和老伴做农活。

  毕业后,梅咏明被分配到法院工作,还时常去探望郑婆婆,“没有婆婆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老人对我的帮助”。


  10年照顾两孤老

  10年来,郑婆婆还先后照顾过两位孤寡老人。2003年,郑婆婆看见邻村的孙婆婆一人居住很孤单,便每月前往探望,送上菜米油盐等生活用品。后来,孙婆婆生病卧病在床,郑婆婆每周都去她家,帮助洗澡、洗衣,还做了蒸肉端过去,侍奉老人犹如自家的亲人一般。

  邻里私下议论,郑婆婆头脑不正常了,不知她图的是什么。而郑婆婆仍旧常去老人家里拉家常。现在年纪也大了,郑婆婆和老伴都不能下地干活,只能靠儿子每月寄点生活费。2005年,郑婆婆闲不住,开始上街拾破烂,一出门就是一整天。

  去年3月,郑婆婆在外出看戏的途中,发现一个90岁高龄的老人独自在路边割草。攀谈中,她得知老人姓喻,曾有一养子,现在的生活很危困。那以后,郑婆婆又惦记上了这位老人。

  五里多的乡村小道 ,郑婆婆一月一次给喻婆婆送些食油、水果、衣物棉被,从没间断过。


  “我也不图名不图利”

  郑婆婆每天捡破烂可以赚到三块多钱,但她和老伴的餐桌上通常只有两个菜:咸菜和素炒豆角。“年纪大了,不喜欢吃荤”,但她经常将煮好的肉汤送给五里外的喻婆婆,有时带上30多斤食用油。

  在邻居眼里,郑婆婆平日十分节俭,衣服上都带了补丁,偶尔穿件好的,也是多年前的衣服。儿子心疼父母,给家里买了个冰箱,剩菜剩饭也不会馊掉了。

  邻居梅先生告诉婆婆,这些助人为乐的事应该给记者讲讲。郑婆婆却摆摆手,“这算不了什么,我也不图名不图利,这些事还得继续做下去”。

  本报记者 罗义 实习生 李珊珊 刘菲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