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网络公益不仅仅是玩时尚
2009年02月20日 来源:山西新闻网
一群活跃在方山县的青年志愿者近日备受媒体关注,有人把他们比作“网上雷锋”,也有人称之为“网络志愿者”。数十名常与电脑为伍的网民,一帮互称为网友的伙伴,就是这样充满朝气的一个青年群体,一年间自发救助困难人群300多人,方山县80多个村庄都留下了他们扶贫济弱、奉献爱心的足迹。
互联网上,网络志愿者早已不是个新名词。只要在网上随便搜一下,就会发现有许多像方山志愿者吧一样,投身于网络公益的社会团体与个人,阳泉志愿者吧、汾阳志愿者吧、晋城志愿者QQ群等等,他们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相识、集结,又一起走到现实生活中来,组织开展义务献血、抢险救灾、助学助残等公益活动,用自己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播撒人间真情。
走过了冰雪灾害、汶川大地震,举办了奥运体育盛会,不平静的2008年让国人共同经历了一次次考验,也激发了人们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尤其是活跃在“5·12”抗震救灾斗争中的约20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在灾难面前诠释着中华民族的大爱大义、大美大善。而在志愿者队伍当中,不乏众多风华正茂的“80后”“90后”,他们在灾难面前所迸发出的青春热情,表现出的执著奉献和责任感、使命感令人刮目。这些平日大多在家中集几代人宠爱于一身的孩子,强调自我价值、崇尚个性张扬,震灾中的他们勇于担当重任,默默无闻地加入救援,用自己的行动演绎着一段段爱心传奇,传播着动人的奉献故事,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生命大营救乐章。
一直以来,不少人对“80后”“90后”的成长表示忧虑,因为他们是让社会既宠爱又疑虑的群体。桀骜不驯,喜欢在虚拟网络中快意恩仇,特别是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一直是令教育者头疼的问题。然而,在人们苦于思索如何制止网络沉迷现象的同时,也应当欣喜地看到,在网络世界里,他们也在用务实、理性的方式参与着公共事务。
于是,“善客一族”在互联网上悄然兴起,无数富有爱心、年轻时尚的“善客”长期通过参加网络捐赠、义卖,或开设公益小店等方式支持慈善救助活动;各种网络公益联盟、志愿者吧队伍不断壮大,发出公益倡导、组织各种救助活动。在他们眼中,网络公益或许是另一种新兴时尚,但他们正引领着这种时尚潮流,并以实际行动实现了自我的社会价值。他们依托互联网的互动性、无地域限制特点,以及网络在团结和凝聚个体参与公益活动方面具备的天然优势,正逐步搭建起一个低门槛、透明化、方便快捷且高效互动的网络公益大平台,更重要的是把原来由少数企业、团体或个人参与的慈善活动,变成了人人便于参与的社会公益全民运动。
网络公益,发源于网络,成长于网络。这种具有现代特质的方式,正倡导着最广泛的志愿精神和公益行动。网络已不可阻挡地渗透到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中,而网络公益的发展无疑将为社会公益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绘入一抹亮丽温暖的色彩。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