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就业:甘肃在行动
2009-02-13

促进就业:甘肃在行动

09-02-13 10:53:25  来源: 甘肃日报


 
  从2008年末至今,随着金融危机寒潮的不断侵袭,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就业”和“农民工返乡”成了各界广泛关注的热词。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预测显示:2009年全省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在40万人以上,其中城镇新成长劳动力约27万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受金融危机影响,我省部分有色、钢铁、能源行业企业效益下滑,控制城镇登记失业率的压力加大。同时,沿海地区出口加工型企业用工需求下降,给全省劳务输转造成不利影响。统计表明,截至1月12日,全省提前返乡的农民工有18.19万人,占全省输转总量的4.27%,占返乡务工人员总数的17.92%。

  更为严重的是,我省还同时面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高峰、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高峰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高峰,“三峰叠加”,使我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一场以应对金融危机,保企业、保就业、保稳定为内容的战役全面打响……稳定就业,八方总动员

  1月10日,临近年关。兰州市的许宝华、梁聪敏、王宇辰等灵活就业人员、自主创业人员及部分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收到了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协议书、劳动合同书和《就业失业登记证》。

  这是甘肃省就业援助周活动启动仪式上的一幕。

  “就业援助你我他,真情相助渡难关。”

  就业援助周期间,以零就业家庭援助和落实就业政策主题日活动为重点,全省各地积极开展了送政策、送岗位、送技能、送服务、送温暖和落实社会保险补贴等形式多样的就业援助活动,6300名就业援助对象通过援助实现了就业。

  就业援助周活动仅是全省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就业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此前,各项应对措施早已紧锣密鼓地展开——

  2008年11月25日,全省建立了农民工返乡调查统计制度,通过各种渠道严密监测农民工返乡情况;

  12月2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加快建立失业预警、失业动态监测报告制度,对可能出现的规模性裁员和失业增加等情况要及时报告;

  12月23日,省政府办公厅批转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20个部门《关于进一步促进以全民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以创业带动就业,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全省中小企业数量明显增加,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较大提高,小额担保贷款总量达到30亿元,直接扶持60万人创业,带动200万人实现就业……

  2009年1月4日,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和省企业联合会协调劳动关系三方,邀请我省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举行“应对金融危机稳定劳动关系座谈会”。会上,兰石集团公司、金川集团公司等21家企业联合发出倡议:不裁员、少裁员,不减薪、少减薪,共同抵御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困难。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厅长李峰说,保就业,关键是保企业,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就业的重要基础,全省劳动保障部门都要把支持企业渡过难关作为当前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积极帮助企业稳定就业。

  1月16日,省劳动保障厅等部门联合出台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困难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四项社会保险费费率,适当扩大失业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减轻困难企业负担,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

  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和农民工三大群体是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点。从今年1月起,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就业援助和春风行动等三大系列27项活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高校毕业生、城镇就业转失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就业与创业服务。

  与此同时,针对金融危机对我省劳务输转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全省劳务输转部门迅速反应,制定了“四个调整”,通过调整输出方向、输转产业、输转岗位和输转时间,实施了“稳东进西”、“保二增三”、“反季节”和“岗位提升”四项战略,进一步加大了组织引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力度……春风做伴,政府架桥梁

  2月3日,农历正月初九。在大多数乡村还沉浸在过年的氛围中时,天水市秦安县48位农民工已经搭上浙江省萧山市福星纺织有限公司派来的大巴专车,踏上了新一年的打工路。

  兴丰乡那坡村农民张巧玉说:“没工作了,县上想办法为我们联系单位;有去处了,企业又专门派车来接我们,真是高兴。”

  而就在前一天,在陇南市礼县,县劳务办为150多名赴京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礼贤妹、礼贤嫂”举行了欢送仪式。

  春节期间,岗位空缺较多、岗位待遇较高。全省各级劳务部门工作人员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放弃假日休息,多方联系,引导农村劳动力转变传统观念,实行反季节务工,早点走出去,早点获取就业岗位。“反季节务工”,仅是我省各地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的一个缩影。面对金融危机给返乡农民工就业带来的影响,各地纷纷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为农民工送岗位、送技术、送资金、送服务,为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搭桥引路。

  农民工过年返乡的时间,被各地有效地利用起来,给农民工“调整充电”。各地努力搭建培训平台,建立补贴机制,瞄准劳务市场仍然需要的电焊、计算机、车工、特种车辆驾驶等技能,纷纷开设培训班。同时拓展培训内容,开展新农村建设急需的服务业技能培训。在白银,今年培训4万名各类劳动力成了政府的目标,“项目培训”、“订单培训”、“品牌培训”、“校企联合培训”如火如荼地拉开了帷幕;在临夏州,独具民族特色的培训成了主打品牌,牛肉拉面师、阿拉伯语言翻译、砖雕艺术师、葫芦雕刻师等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工种,获得了一拨拨农民工的青睐;在陇南市,随着一批批灾后重建项目的实施,泥瓦工、钢筋工、木工等基础设施建设急需人才的培训成了重点,截至目前,陇南市已培训农民工19万人,其中技能培训7万人。

  “留在家乡工作,也有广阔天地”。各级地方政府还将返乡农民工当做一笔财富,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和长处,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留在家乡就业、创业。

  特别是国家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后,我省一大批灾后重建、农田水利、交通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陆续开工建设,需要大量农村劳动力,为我省农村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各地紧抓这一机遇,优先安排返乡农民工就地就业。陇南市引导返乡农民工积极投入家乡灾后重建,平凉市、庆阳市、临夏州依托当地公路、铁路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实施,引导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转移”。

  同时,各地还为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积极联系,帮助其自主创业,使他们在家乡真正有用武之地,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一些地方还积极鼓励一些多年在外务工、有技术、有资金的返乡农民工回乡兴办养殖场、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除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外,相关部门还为其办理手续开辟“绿色通道”。

  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王淑仁说:“通过积极实施回乡创业工程,今年全省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将有望增长10%以上。”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