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舞动”奇迹情牵孤困儿
2009-02-09

女孩“舞动”奇迹情牵孤困儿

2009年02月09日11:33  江南都市报

  “我是103个孩子的爸妈。孩子不读书,无出路。有阳光的地方就有学校!”说话的人叫石清华,是北京光爱学校校长。作为一所专门收留全国各地流浪儿、孤残儿童、特困儿童,实行全免费寄宿制的学校,已从创办之日收留7个流浪儿发展到今天100余人的规模。石清华和志愿者们依靠信心、爱心呵护这些孩子成长。

  其中,萍乡女孩万清成为第一位帮助这所学校创建舞蹈教室,并一直坚持义务教孩子们的舞蹈老师。

  “爱的芭蕾”感动评委和观众

  今年春节大年初二,央视《小崔说事》结束时的压轴节目是一支名为《知识的宝藏》的美丽舞蹈,由一群小女孩与她们的舞蹈老师万清——一个年仅23岁的大女孩共同表演。虽然这些孩子们没有华丽的演出服,没有过多的修饰,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仅是穿着好心人捐赠的一批红舞鞋,仅有简单的芭蕾手位变化和简单的队形流动,但她们伴随着激昂的音乐翩翩起舞,脸上带着甜美的笑容,把与众不同的芭蕾舞完美地演绎了一遍,用自己优美的舞姿释放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舞蹈艺术的热爱。这样的场景深深打动了现场所有观众、评委和工作人员。全场掌声响起,不少人眼中噙着泪水。

  谁又曾想到,这些女孩,别看她们在跳芭蕾时那么美丽、那么欢乐,其实都是北京光爱学校收留的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童。

  万清告诉记者,她于1月10日左右接到央视《小崔说事》栏目编导约请,之后就从自己所带的孩子们中挑选了10 个女孩,在原有舞蹈基础上,临时改排了这支名为《知识的宝藏》的舞蹈。节目录播时,给她们的时间总共才4分钟,整个舞蹈花去两分钟,剩下的两分钟是她接受主持人的访谈。

  万清说,她没想到她与孩子们的舞蹈会引起现场那么大的反响。万清准备了很多很多话要说,但最终她说的全部都是她和孩子们的故事,最后一句话她仍记忆犹新——“教孩子们,我没有拿过学校一分钱

  报酬,但与孩子们的共同经历却是我一生最大的财富”。

  女孩北京追梦情牵孤困儿童

  万清是一个地道的江西女孩,祖籍南昌,生长在萍乡,从小对舞蹈的热爱让她6岁起就开始接受专业舞蹈学习。后来,她考上了江西省文艺学校,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不到16岁的她就加入了一个艺术团,开始了半工半读的生活。毕业两年后,万清带着对舞蹈的梦想于2004年去了向往已久的北京。

  2008年6月,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万清从朋友的口中知道了北京光爱学校以及石老师和他那103个孩子的故事。第一眼看见这所学校时,万清惊呆了,由于没有舞蹈教室,那些孩子们在坑坑洼洼的操场上练习,却仍笑容灿烂地跳着舞蹈。石老师告诉她,这些孩子都是流浪儿,由于经费不足,不能接受9年义务教育,其中有些对舞蹈有梦想的孩子也面临着没有正规舞蹈教学的状况。

  那一刻,万清想到了自己幼时学习舞蹈的种种画面。

  万清告诉记者,小时候她家条件不好,尽管父母知道女儿喜欢舞蹈,却不能把女儿送去舞蹈培训班。有一天,万清家里来了一位客人,听万清父亲说起女儿的事后,她无偿培训万清的舞蹈基本功的,成为万清学习舞蹈的第一个老师。以后不论经历多大的挫折,老师都不停地鼓励她不要放弃舞蹈。

  想到这些,万清深深感到,与光爱学校的这些孩子们相比,自己是多么的幸运。就在那时,一个让万清自己都惊讶的念头跳出她的脑海:“我要他们延续我的幸运,我要教他们跳舞!”

  真心换真情爱心成一种责任

  万清成为北京光爱学校的第一名舞蹈老师。在她的坚持和帮助下,学校买来彩色泡沫垫铺成练舞的地板,自制了把杆 ……学校有了第一间舞蹈教室。记者了解到,自从有了舞蹈教室,也来过不少教孩子们舞蹈的志愿者,但坚持下来的少之又少,万清是目前为止学校唯一一位坚持来教课的舞蹈老师。

  在与孩子们共处的半年多时间里,许多温馨的场景时常浮现在万清眼前。一次,因为地板不平,万清在上课时不慎扭伤了脚,孩子们全都着急地围上来问老师严不严重。万清一抬头,看见很多孩子们的眼中都含着泪。下一次上课时,万清发现自己扭伤脚的地方已被水泥填平了。还有一次,下课后去食堂吃饭,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菜塞给万清吃,甚至有一个小朋友因为万清没有吃她的菜而表现得不高兴,问万老师是不是不喜欢她,当听到万清说是怕她跳舞太累希望她多吃一点时,孩子却回答万清:“老师比我更辛苦!”每当万清教完课准备返回时,孩子们都会依依不舍地拉着万清问:“老师,你什么时候再来?”校长石清华也不遗余力地给予帮助。

  正是这许许多多的细节,让万清对光爱学校的孩子们产生了一种深深的牵挂。也正因为这份牵挂,坚定了万清克服困难留下来的信念。

  记者了解到,万清每周要到学校教两次课。可由于学校位于北京城东,万清租住的地方在北京城西北,去一趟学校得先挤公交车,然后换乘地铁,再打出租车才能到,来回需花上近6个小时。为了赶在上午10时以前到校上课,万清上课的那两天必须清早5时就起床,6时出发,风雨无阻,而所有的付出都没有任何报酬。万清坦言,现在的自己与孩子们越来越像一家人了!□文/记者朱瑾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