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为立身之本
发布时间:09-02-03 10:26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说到守信,我们会记起古代大哲学家老子的一句话:“轻诺必寡信。”意思是说轻易答应别人一件事,就一定没有足够的信用。没有信用的人,不会有朋友,也不会有事业上的成功。从古至今,关于诚信的故事太多太多,于是记者也想:我们身边这些道德模范的故事是不是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更见珍贵而流传久远?
我们本期将要给读者介绍的这两位道德模范都是女性,所不同的是,一位是进城打工却承担了“姐姐”、“妈妈”职责的淳朴妇女李泽英,因为那个关于爱与责任的承诺,她付出的是整个青春的岁月,至今,她依然践行着她的承诺,等待着那位失信主人的出现;而另一位投身商场的女强人蔡崇英,却因诚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优势凸显,屹立潮头。
“立身存笃信,景行胜将金”,为人处事老实忠厚讲信用,品行高尚胜过有金银财富。尽管这两位道德模范有着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但她们所体现的这种“一诺千金”、“以诚待人”、“诚信经营”的优良品质是我们中国人上下五千年来都极为推崇的;尽管李泽英还没有因为诚信而收获“真金”,但她赢得的是社会的尊重和孩子们的爱,在处处讲究实惠的世风中,她的这种精神更加难能可贵。其实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来说,它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一种“信誉”,一个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对一个国家和政府来说,“诚实守信”是“国格”的体现。对国内,它是人民拥护政府、支持政府、赞成政府的一个重要支撑;对国际,它是显示国家地位和国家尊严的象征,是国家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也是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的标志。
“君子养心莫于诚”,成为英雄成为模范毕竟还是少数人,但我们每一个公民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将诚实作为立身之本,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为人处事、做事立业,高举着“诚”和“信”的旗帜,相信我们的社会能更加美好。
蔡崇英用诚信换来“真金”
蔡崇英很忙,才在电话里和记者谈好了几天后接受采访的事,可到了约定的那天竟然给忙忘了,害记者一番好找。这也难怪,她经营的“购得乐”超市在黔北的各个县城和乡镇如今已拥有32家分店。“我们在黔北可是小有名气的哦!”对于今天的经营成就,她的口气中掩不住的自豪。事实上,这个精明强干的女人1998年开始从事个体经营,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只用了十年的时间。
忘不了经营之初,在湄潭一个乡镇供销社企业工作的蔡崇英,在企业改制时主动下岗,筹集了1万多元,在县城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开了一间面积不足30平方米的小商铺,取名绿洲商场,经营食品和百货。因为文明经商,诚实守信,赢来许多回头客,生意一天比一天好。
2000年,蔡崇英大胆在当地率先开设超市,一两年后,她瞄准商机,向周边的县城开拓市场,兴建连锁超市——“购得乐超市”。一位哲人说过,有多大的磨难就有多大的成就。超市经营的转折点恰恰是她经历中最难忘的磨难——2002年6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使她的超市3个分店被淹没,直接经济损失达40余万元。关键是被洪水淹没的货物中还有价值十多万元的食品,“其他物品水打湿了晒晒还可以用,吃的,这可是人命关天的事呀!只有付之一炬才让人放心!”她一咬牙,让各分店在卫生防疫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下,销毁了被洪水淹过的食品,保护了消费者的利益,杜绝了疫情蔓延。当洪水消退后,还立即组织全体员工举行了“抗洪救灾义卖活动”,将当天抗洪救灾义卖活动的销售款3万余元全部捐献给民政部门用于抗洪抢险,济赈灾民,并号召员工不辞辛劳,及时恢复营业,以最低价格销售安全可靠的食品,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所需。
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把火烧得她心痛,却烧来了超市良好的信誉,周围四乡八里的乡亲们哪怕多走几步路也要到她的店里来买东西。当时还只有4家分店的“购得乐”从那时开始走上了迅速扩展的道路。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以及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关心扶持和发展,现已成为拥有32个经营分店,连锁经营遍及湄潭各个乡镇以及凤冈、余庆等县,注册资金上百万元,集副食品、日用百货、成衣、药品、家电连锁经营的大型超市和便利店。
企业迈上了正轨,她便以一个女性特有的善良、诚实塑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她和她的员工始终坚持从细微之处入手,着重体现一个“诚”字,在经营过程中讲究诚实守信,体现货真价实。在受理顾客投诉问题上,对顾客提出的合理要求,及时给予解决,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在全体员工中倡导“文明经商,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在几年的经营过程中,就曾发生过多起顾客将手机、钱物等贵重物品遗失,被营业员拾到后归还给失主的好人好事。在员工的遵纪守法意识和行为规则上通过加大员工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技能,尽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的需求。另外还加强对员工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先后开展了《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形成了全店上下守法经营的良好氛围,并倡导员工争做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公民。通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对员工素质的不断打造,“诚实守信,文明经商”已成为她的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服务宗旨。
除了“诚信”还要“诚心”,对人对事她都用“心”面对。她和她的团队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扶贫济困活动。几年来,企业和员工先后捐款7万余元帮扶贫困失学者,救济下岗失业人员,帮扶计生贫困户和慰问孤寡老人,努力回报社会,做到致富不忘国家,致富不忘人民。2007年由湄潭县六个部门发起的,为白血病患者的一次募捐活动中,她号召员工积极响应号召,爱心捐款达13000元;2008年初,那场百年难遇的凝冻灾害中,她和企业员工们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调运物资、稳定物价,保障了百姓的生活所需,为被困旅客酬集饼干、面包、矿泉水达上千份。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又为灾区人民筹集善款11462.50元,奉献一片爱心。
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上,蔡崇英强调“以人为本”,做到人性化管理。在对员工严格要求的同时,关心员工的生活疾苦,成立了“企业困难员工家庭补助基金”,每月对家庭困难的员工补助200-300元,并为员工缴纳了社保金。在员工的录用上,优先录用下岗失业人员和家庭贫困人员,减轻社会面临的就业压力,积极回报社会。在日常经营、回报社会和对待员工上,由于注重“情”字,增强了员工的凝聚力。在录用的企业员工中,共吸纳下岗失业人员200余人,家庭特困好人残疾人员40余人。
“先进纳税大户”、“诚信经营单位”、“政协委员”等荣誉也接踵而至,但在成绩面前,蔡崇英时时告诫自己:永远用诚信做对得起消费者、对得起自己良心的商人。
李泽英为了爱与责任的承诺
“悠悠岁月,留下真情从头说……”20年前,随着这首歌曲深情地述说,电视连续剧《渴望》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善良女孩刘慧芳抚养弃婴,耽误了自己美好青春年华的故事。她的事迹是那么的感人,她的行动是那么的无私,她为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奉献了一颗爱心。如今,当李泽英的故事随着各家新闻媒体的报道而家喻户晓时,人们惊呼:她就是现实生活中的刘慧芳!而且比刘慧芳更加真实感人!
但采访李泽英的过程却让记者颇为尴尬:这个直率而朴实的妇女不管怎么说就是不接受采访。“我的故事都报道过了,该说的也都说了!已经没有什么可讲的了!”而同样作为母亲,记者深知她目前面临的生活压力:抚养的两个女孩马上就要升入高中,自己亲生的孩子今年也升入小学学习了,而恰恰在这时,她和丈夫经营的鲜花生意因为长期没有盈利而关闭了。面对3个上学的孩子,她一筹莫展,心烦意乱。
“采访报道能给我解决工作问题吗?”对她的问题,记者哑然。其实,对生活的无奈和困惑在从抚养卓家姐妹的那一天开始就困扰她。那已是十多年前的往事……
14年前,家住贵州惠水县的农家女孩李泽英来到贵阳打工,在一个名叫卓遵琴的护士家当保姆,每天照顾雇主家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当时孩子只有两个多月大。但有一天,卓阿姨却告诉李泽英,这对双胞胎是她收养的弃婴,并非亲生。卓阿姨为两个孩子取名为卓欢和卓欣,收养她们的那一天就当作了小姐妹的生日。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她的人生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卓遵琴在两个双胞胎女儿6岁生日那天离奇失踪,把一个“烂摊子”留给了毫不相干的保姆李泽英。从此,李泽英从“保姆姐姐”变成了“保姆妈妈”。突来的变故,让她陷入了迷茫,但善良的她却无法用逃避来面对现实,李泽英默默地承担起了照顾孩子们的责任,为了生存,她不得不四处奔波打工。最困难的时候,远在贵阳农村的老母亲给了她最大的支持。每个月,老母亲都会步行十几公里走出大山,为她们送来米面蔬菜等生活用品,甚至还会留下零花钱。这位善良的老人了解到女儿的一切遭遇后,原谅并体谅了女儿的处境,让她的妹妹来和她们一起生活,一边打工一边共同支撑这个特殊的家庭。
有人劝李泽英,一个没结婚的大姑娘带两个孩子总不是长久之计,不如找个好人家送了,可李泽英却拒绝了,她答应过卓阿姨要好好照顾这两个孩子,每当两个孩子甜甜地叫她那一声“姐姐”时,她的心就软得像快要化了的棉花糖。孩子是无辜的,生活在一起几年,她和孩子们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为了这个爱与责任的承诺,怎么说,她也不忍心把孩子送人。
祸不单行,就在李泽英为3个人的生计疲于奔命时,卓遵琴的单位因其长期不到岗位上班而开除了她的公职,并收回了住房。无助的李泽英只好带着孩子们在城郊租了一间小屋居住,生活的贫苦、艰难时时刻刻困扰着李泽英,但看着两个逐渐长大且可爱懂事的孩子,李泽英又感到了无限地欣慰。
2001年贵阳推行低保政策,知道李泽英情况的好心人把她的情况向社区进行了反映,这时,几家媒体的记者来到了她的小屋进行采访,几天后,一个农村女孩的故事及“保姆妈妈”的称呼让李泽英为世人知晓。
孩子们的身世揭晓了,李泽英的门前空前热闹,那么多的人争相看望抚慰,孩子所在学校发起爱心捐献,校领导向社会承诺免去孩子在校的一切费用,就连李泽英打工的老板也调整了她的工作时间,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关照孩子。2001年的冬天,依然是寒冷的,但李泽英和卓氏姐妹是在温暖温情中度过的。那么多好心人,那么多新衣服及学习用品展示了人间几多温情,也就在这时,省外语学院接收两个孩子为免费学员,辅导她们的英语一直到小学毕业。
2002年1月1日,李泽英结婚了,丈夫刘毅是他们在一家酒店打工时结识并建立恋爱关系的,刘毅也接受了双胞胎姐妹,愿意和李泽英一起抚养她们成人。这时,省内外许多有良好家庭环境的人士来电,请求李泽英让他们收养这对姐妹。出于对两个孩子的未来负责,李泽英也曾想过自己与丈夫文化不高不能辅导她们学习,加上婚后又有了自己的孩子,曾想接受好心人的建议和要求,但是,每当讲到类似情况,姐妹俩就泣不成声,都不愿离开姐姐。李泽英也常常伤感,人毕竟是有感情的,何况这是在复杂艰难环境中建立的似姐妹更似母女的情感,这或许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吧。
李则泽英除了感谢众多好心人的真诚爱心,也请好心的人们理解她的无可奈何。当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她,并说她因此发了财,政府给了她多少多少钱,还有住房、现金等等。对以往的捐赠她都是抱着只收物品衣物,拒绝现金捐赠。只要过得去就行了,农村来的女孩嘛,苦日子是过惯了,那么艰难的时候都坦然度过,何况现在周围有那么多人间温情。曾经有一篇报道名字叫“保姆妈妈”中大奖。很多人问李泽英得了多少钱,弄得她一筹莫展,“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她坦然并问心无愧。
这之后的7年来,她和丈夫带着卓氏姐妹艰难地生活着,一切又归于平淡,直到2008年底,她被告知自己被评为全省道德模范。李泽英说:“我就是一个农村女孩到城市打工的,自己的经历作为亦不过如此,我以一颗诚实朴素的心赢得了太多关心与关爱,我知足了,在此代表两个孩子感谢政府及难以计数的好人们。祝好人一生平安。”
“为了几个孩子,我只想有个固定的工作和收入。”面对未来,李泽英的期望简单而实在,但记者只能答应帮忙在报纸上呼吁呼吁,为了这个爱与责任的承诺,她付出实在太多,而身为记者却不能承诺什么,只有为她送上深深的祝福:平安!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