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商报阅读 发布于2008-05-06
在外人眼中,江西人李某(李积平)是北京三合传媒投资有限公司老总、北京某传媒公司股东、北京某高校工商管理学硕士在读生、住数千万元的高档别墅,是身家超千万元的成功人士;但暗地里,李某却是一个以投资为幌子四处招摇撞骗的诈骗犯。经过连续几天奋战,李某在北京被瓯海警方抓获。一起案值超过千万元的特大诈骗案,就此浮出水面。
MBA班同学来电要求一起炒房
去年5月,北京某高校开设了学期为2年的MBA班。虽然学费高达33.8万元,但还是吸引了全国各地上市公司的老总以及省部级干部等60多人参加学习,我市某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某也是其中之一。
在北京读MBA期间,郑某认识了同班同学李某,此人自称是“北京三合传媒投资公司”的老总。
去年10月的一天,郑某接到李某电话。李某声称自己旗下公司向北京某房开公司购买了北京海淀某居住区1号、2号配套商品房,面积9000平方米,总价一亿元。根据合同要求,需支付2000万元定金。由于公司资金紧张,他希望找个同学一起投资。郑某查看了李某公司与房地产有限公司签订的《房屋买卖协议》等材料,见对方是自己MBA班同学,平时经营两个公司,财大气粗,而且这次买卖材料齐全,便信以为真了。
去年11月6日,郑某以公司名义与李某的北京某传媒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书,约定由双方共同投资人民币2000万元用于购买北京某房地产有限公司的房地产。
双方还协定,李某占股份80%,郑某占20%。同时约定李某和北京某传媒投资公司应于2007年12月20日之前返还400万元投资款以及20%的利润。
几次催款,投资的400万元却有去无回
约定日期已到,李某那边却迟迟没有动静。郑某公司的工作人员开始向李某催讨投资款,李某却称购买的房地产已被另一家投资公司认购,款项需要隔几日才到,并出具了与该公司签订的“认购书”。
见李某说得有板有眼,郑某相信了他。
可到今年1月,李某仍未还款,郑某再次向他催要,而这次李某又出具了一份“承诺书”,称那投资公司已承诺3月就会将款项全部到位。但到了3月份,郑某仍未收到投资款,而这次的李某又向其出具了一份“会议纪要”,称自己公司与投资公司已协商好,马上就可以付款了。
4月16日,意识到情况不对,郑某亲自跑到北京向李某追索400万元投资款,但没想到此时李某的手机已关机,无法联系。
“我们公司财务内部实行风险防范机制,在定期催账过程中,对方一直没有回信,我们觉得这笔账款出现了问题,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前天下午,温州某进出口有限公司法务总监卢先生回忆说。
寻找李某无果后,郑某跑到当地房地产部门和北京某房地产有限公司查询,却发现该房地产有限公司根本就没有房产项目卖给李某和他的传媒投资公司。
接到报警后,瓯海警方认定这是一起合同诈骗案。
“借款”高达700多万元,欲骗足一亿元潜逃出国
为如数追回赃款,民警立即赶赴北京,一边对居住在北京的李某进行布控,一边对相关案情展开深入调查,并很快摸清了李某的底细。4月29日,在北京警方的配合下,民警对李某进行诱捕,并追回了1100多万元赃款。5月4日下午,李某被押解回温。
原来,李某不仅是北京三合传媒投资公司的法人代表,还是北京新华传媒公司的股东,名下拥有多处房产。
从去年10月份起,李某因为公司资金周转出了问题,频频利用同学关系以投资为名,向同在北京某高校就读MBA学位的几名企业家“借款”高达700多万元。
出于对同学的信任,这些企业家纷纷“借钱”给李某,部分人甚至连借款凭证都没有要。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39岁的李某是江西上饶人,曾是北京某高等院校的高才生。大学毕业后,成立了传媒公司,在北京住着价值千万元的高档别墅。
“同学这种特殊关系,特殊的信任,为他诈骗成功提供了条件,他的高智商,也为他创造了一些条件。”瓯海公安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陈忠雷告诉记者,李某在北京接受审讯时,曾告诉他们,他的同学都有雄厚的资产,如果没有东窗事发,他准备骗足一个亿就出国。
前天下午,当民警要求其讲述整个诈骗过程时,李某却低着头、叹着长气,不愿多说。
现李某因涉嫌合同诈骗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有关案情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cwzr.com/News/31323.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