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学家批评中国作家写不出城市味道
2008-10-15

 

德国汉学家批评中国作家写不出城市味道(图)

world.people.com.cn  2008年10月15日10:28  来源:《扬子晚报》


  以“中国当代文学垃圾论”闻名的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日前亮相某卫视谈话类节目,与《收获》杂志副编审叶开共同探讨“中国当代文学的堪与不堪”。在这档节目中,顾彬口不择言,不但断言“中国当代文学存在很大的问题”,还一一评点了莫言、王安忆、阿城、安妮宝贝等国内知名作家。

  问题一 放弃美的理想 “莫言是个落后的小说家”

  在评价中国当代文学之前,顾彬明确表态,他对文学的态度“非常保守”,“现代文学的理想是什么?就是‘美’和‘精英’。”从现代文学的标准出发,顾彬批评中国当代作家放弃了“美的理想”。

  顾彬认为,著名作家莫言是个落后的小说家。“他现在还用章回小说——那种传统的创作方法来写作,说明他不是一个现代的作家。”顾彬认为,现代作家往往会集中去分析一个人的灵魂,而莫言小说却过于追求故事性,出现的人物太多,反而忽略了对人物的刻画,“现代小说家不会再去讲故事,因为所有的故事都已经讲过了。从西方的视角来看,报纸就在讲述着最可怕的故事。”

  因此,顾彬心目中的当代作家,应该要告诉别人“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是这个样子的”。

  问题二 舍弃推敲精神 “莫言43天完成小说,不尊重语言”

  顾彬强调,不懂外语是中国作家的“软肋”。他认为,正是这一致命的症结导致中国当代作家没有宽阔的视野,“不少作家只能够通过译本来了解外国人写了什么,所以他们基本上都不知道语言能够达到怎样的水平。”

  在顾彬看来,语言应该是作家唯一的“情侣”,“好像一个足球运动员,他唯一的对象就是球,如果他不掌握球技的话,就不是一个好球员。但是中国当代作家却只把语言当作用具。”顾彬感叹,中国古典文学对写作“推敲”的态度,并没有被当代文学所承袭。“中国当代作家,除了一些诗人和散文家外,都不会为了一个词、一个字去斗争。” 顾彬说,德国当代作家一天最多写一页,一年也许只能写一百页。“莫言呢?他在43天之内,写出了长篇小说《生死疲劳》,这怎么可能呢?小说翻译成德文有800页呢。如果是托马斯曼要写八百页的小说,他最少要写3年。他的《魔山》,从德文来看大约500页,他写了将近4年。所以这说明什么呢?中国当代作家根本不重视语言,他们觉得故事是最重要的。可是在西方文坛,语言的重要性更甚于故事。”

  问题三 没有城市味道 “王安忆的小说太抽象”

  中国的著名作家大多生活在物质条件优厚的大城市中,而中国当代为数不多的城市小说,也引发了顾彬对当代作家的批评,“中国的当代作家,无论他在上海、在香港还是在北京,他们都写不出中国城市的味道,他们写的北京、上海,包括王安忆的作品在内,都非常抽象。”

  究其原因,顾彬认为是中国作家的创作和生活脱节所致。他指出,包括王小波在内,一点都不了解生活是不少中国作家的“大错误”,“莫言也在北京住了二十多年,他把北京的风格写出来了吗?并没有,他写的是他的故乡——山东高密。”

  顾彬说,当代文学作品反映当代生活,是中国读者的要求,“为什么中国读者对当代文学这么失望?因为中国当代作家不敢面对生活具体的问题,他们看市场要什么就写什么,所以不少作家写的小说跟剧本一样,他们希望有某个美国电影公司会把他们的破剧本拍成电影,他们希望据此出名、赚钱。”

  问题四 脱离百姓生活 “除了剧本,阿城什么都不写了”

  虽然批评中国作家的小说写得像剧本,但顾彬明确表示不反对作家写剧本,“但我希望作家能够早上五点半起床,先写他自己的作品。”顾彬说,如果一个作家上午写作品,下午带孩子做饭,晚上八点以后写剧本赚钱,完全没有问题。“但我对阿城非常失望,除了剧本,他什么都不写了,这是作家么?根本不是。他把文学卖出去了,文学应该是和作家本人的生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顾彬也不能理解中国作家明明过着精英的生活,却不愿承认自己是精英,还要伪装成老百姓进行所谓的“底层写作”,“把文学当成过好日子的手段或者游戏,而不是去表达自己真正的内心和生活,这是很有问题的。”被问及对国内当红网络作家安妮宝贝的看法,顾彬表示,“我不喜欢她的小说。有市场的东西,我都不喜欢。在德国,我从来不看畅销书,畅销书肯定不是好的。”

  顾彬多次批判中国当代文学,这种姿态颇引起了中国作家和学者们的反感。在不同的场合,作家和学者们都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陈平原:这不是学术判断

  北大教授陈平原曾称,“顾彬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批评不是一个学者对中国当代文学进行研究分析之后作出的学术判断,而是一种大而化之的,凭感觉所说出来的话。因此,中国作家也没有必要太在意。”陈平原称,顾彬的观点不是一个研究性的结论,一个真正的汉学家决不会这样说。所以,当时顾彬说自己是一个作家,也写小说、写诗的时候,“我表示,如果你是作为一个作家这么发言的话,我可以理解。”

  陈平原称,顾彬对中国当代文学下了很多结论,如果是一个严肃认真的学者,在作出这些结论之前,必须收集大量材料,经过仔细的研究和分析之后,再作出判断。“顾彬所采用的发言方式是媒体所乐意见到的,这件事情从一开始到现在就是娱乐化的。”

  莫言:随他去吧

  顾彬不仅一次表示过自己不喜欢中国作家,对于莫言尤其“反感”,多次批判。记者拨通莫言电话时,莫言表示“随他去吧”。作家北村表示,不能以懂外语来评判作家的写作水平及其作品,懂外语未必就能读懂外国文学,而不懂外语也可以通过译作了解外国文学。“不过,我同意顾彬的某些判断,中国当代文学确实不如现代文学。”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