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爱心招聘岗位援助背后的“爱心接力”
2008-09-14

广百党委副书记关治强向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介绍爱心招聘情况

广百董事长荀振英和新员工展示手摸

广百招聘现场人头攒动

欢迎仪式上,四川新员工全体齐唱《阳光总在风雨后》

     今年21岁的苟中林来自都江堰农村,5月12日那场无情的大地震,使老家的房子受到致命的摧毁,也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7月参加广州百货企业集团公司在灾区举行的"爱心招聘会",顺利成为一名新员工。苟中林对记者说:"我三年前高中毕业后就四处打散工,曾做过不同的工种,这是我三年来第一次签合同,第一次有份固定的工作,心里特别踏实,我像是来到了另一个家。"

    到达广州快两个月了,他告诉记者,公司领导给每个新员工布置了一项任务,培训结束后交上一篇文章《我如何理解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我想好了,我认为,知足就是感恩,是最好的感恩。"他脸上带着真诚的笑意。

    据统计,"5·12"大地震仅四川省就有115.2万名农民失去土地,有37.2万名城镇人口成为新增失业人员。6月底,地震发生后,北京、广东、浙江、河北等19个对口支援省市和广东省深圳市,与四川、甘肃、陕西省签订了20份就业援助协议。支援省市承诺:9月底前,向灾区提供 10万个就业岗位,帮助17.5万人实现就地培训就业。

    众志成城,各地企业精选出岗位自发组织起来,使震后失地、失业的群众获得了就业援助,正为一个个挺过灾难的家庭支撑起生活"新天地"。

    "造血型"就业援助

    "当我来到广州,含着泪走进了欢迎我们的会场,领导一个个跟我握手问好,还有一束很美的鲜花向我伸来,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来自汶川灾区的广州百货企业集团公司新员工高倩告诉记者。

    7月中旬,高倩与其他34名灾区同胞一起经过"爱心招聘"加盟广百集团,抵达广州开始新生活。与此同时,大约有近万名灾区群众也通过各种就业帮扶形式,与广东省各用人单位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陆续南下。

    "我们认为,对灾区同胞来说,除了财物外,灾后最需要的是重建家园的信心和依靠,最需要的是实现梦想、施展才华的舞台和机遇。"实施"爱心招聘"接收100名灾区员工的广百集团董事长荀振英这样说。

    记者在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采访了解到,地震发生后,广东省提出对四川灾区开展"造血型"就业援助,迅速安排了一系列相关劳动力招聘工作。

    广东各地开设了"四川灾区务工人员求职专窗",21个地市在6月初公布了就业援助热线,指定专人为灾区同胞提供即时"一对一"就业帮扶。高校毕业生"夏季网络招聘周"也为459名地震灾区毕业生提供就业推荐服务,有102名与招聘单位达成就业意向。

    一项名为"就业直通车"的服务也在5月底至6月初广东"民营企业招聘周"期间开展,为灾区在粤和新入粤务工人员免费提供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服务。广东全省共为423名灾区在粤人员进行了就业推荐,有200多名灾区在粤人员与企业当场达成用工意向。深圳市"招聘周"的首日,共有来自绵阳、成都等地的111名四川籍求职者通过这一"绿色通道"求职,与企业达成初步用工意向。

    为了让四川灾区同胞有"面对面"的就业机会,广东还多次认真组织筹办灾区招聘会,并在招聘现场率先设立了全国首个"远程见工区",为灾区劳动力寻找工作提供便利。

    其中7月9日在汶川重灾区举办的"广东省对口援助汶川县劳务输出招聘会",仅用4天时间就组织了广州、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惠州和江门7市40家招聘单位,共提供优质空岗信息6000多个,吸引了银杏、映秀、水磨、漩口、三江等五个受灾严重地区5000多人参加,成功帮助 2130人达成就业意向。

    "为你提供一个开创崭新未来的支点"

    "为你提供一个开创崭新未来的支点"――7月初,大型国有商业集团广百集团在四川灾区连续举办了三场"爱心招聘会",都在现场打出了这样的鲜红横幅。

    广百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监张嘉玲告诉记者,为把招聘工作做得扎实、有效,集团此前已派出了两批十多人深入灾区进行沟通,摸查群众需要情况。虽然只有短短几天,集团在都江堰和汶川举行的招聘会均严格完成了对招聘者面试、笔试、体检和签订劳动合同的全部流程。7月13日,35名灾区新员工分别乘坐飞机和火车前往广州。

    "高倩是招聘会上最后一个报名的,当时已经是中午一点钟,工作人员准备开会总结收拾东西了。" 张嘉玲回忆说。今年21岁的高倩家在汶川映秀镇,房子因地震倒塌了,如今全村的人都被安排移至成都龙泉镇的安置点上。她本来是在都江堰上学的大学一年级学生,听到亲戚说看到招聘通知,于是坐了三个小时汽车来到招聘点上。

    高倩赶到现场,工作人员简单了解情况后马上请她吃了个盒饭,让她别着急,休息一下再面试。高倩说:"我很渴望有这份工作,工作人员的热情关心一下就让我放下心来。"面对记者,她眼里依然含着泪:"家里想让我继续读书,集团招聘老师也说可以给我留着岗位等我毕业,但我仍决定不再上学,我要减轻家里负担,我要尽我的力重建家园"。

    广百集团党委副书记关治强,特别写了一首《汶川招工记》的打油诗,诗里生动描述了招聘的情景:"水磨镇,彩旗挂,面稚嫩,山村娃,求职切,问短长,耐心听,细作答。我团队,战暑夏,挥汗雨,烫面颊。道义重,把油加,励雄心,齐奋发,凯歌还,再报答。"

    "川粤同心,广百有爱",广百集团领导亲临机场迎接这批新员工,还在抵穗次日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35名川籍新员工接受了领导赠送的书包、运动服、员工手册以及企业励志理念故事集《广百的金子》等见面礼,并与各领导在现场用手在金泥上印上掌纹,签名表达共同用双手创造美好明天的愿望。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广百集团将用"定向招工培养就业"的方式,切实为100名川籍同胞解决就业和生计实际问题,新进的灾区员工将先经过三个月的免费培训才正式上岗。值得一提的是,为充分照顾和尊重灾区员工对家乡的特殊情感,广百集团向每位员工特别强调:"对在培训后要求返回家乡参加建设者,公司提供返乡交通费。"

    董事长荀振英说:"我们整个团队对这项工作积极性很高,带着深厚感情去做,广百作为国有龙头企业要勇担社会责任,关爱社会、回馈顾客,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这些行为对企业也是一种激励,并不只是纯粹的付出,实际上也是对企业团队很好的回报和教育,进一步促进我们的责任心和爱心。"

    "精选"岗位、优厚待遇欢迎新员工

    记者了解到,各地参与就业援助、爱心招聘的单位,都主动"精选"就业岗位,吸纳灾区劳动力,为灾区群众来广东提供交通、生活费补贴及相对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建设有限公司是一个新组建单位,正在筹备员工招聘工作,专门为汶川地震灾区适龄青年提供20个就业岗位,以实际行动帮助灾区人民共渡难关。这家公司两次赴四川都江堰和汶川灾区进行现场招聘,公司已向9人发出录用通知书,初定9月下旬安排集中培训。这次招聘人员的工资待遇为:月收入1200元以上,同时享受社会保险,提供免费食宿等。

    广百集团也与灾区员工签订3年劳动合同,先完成3个月的岗前培训,培训期间所有费用全免,并免费提供必备生活、学习用品。培训后安排到下属企业就业,享受法定的社会保险、1500元/月的基本工资和300元的住房补贴。从招收到培训期间,这批员工的交通费、基本生活用品、食宿费、学费、书费、考证费等都由广百百货负责,实现个人费用"零支出"。员工培训后将在广百股份公司属下门店从事"商场收款员"、"督导员"、"礼仪员"等一线岗位工作。

    广百集团党委副书记关治强说:"我们始终认为,这项行动能为灾区人民提供更有实效、更有发展空间的支持和帮助"。他说,这三个岗位在公司属于比较重要的岗位,且对员工的素质和忠诚度要求较高,是公司的正式职工。所以,我们这次招聘的员工,都是广百职工腾出来的好的岗位。

    他认为:"四川同胞向来勤劳好客、坦率真诚、古道热肠,和我们商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广百要为顾客提供超出满意的感动服务,也正需要员工具有这些好的品质。而且广百百货门店的业务在这几年将有较大的发展,也正是需要用人的时候,四川籍员工的到来,也为我们补充了新鲜的血液。 "

    据集团人力资源部副总监张嘉玲介绍,如果比较一下,这些灾区员工的薪酬待遇,实际上等于是广百股份公司在广州市区之外其它门店如从化、肇庆商场的经理级的水平。"所以说我们不但是让出岗位来,而且是拿出了很优厚的待遇欢迎他们。"

    经历磨难、心怀感恩、渴望回报

    记者在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了解到,对于每一位来粤求职的灾区同胞,各级职业介绍服务机构除了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还会通过与他们的交谈,充分了解他们的年龄、家庭状况、工作经历、求职意愿等方面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供就业指导与就业帮扶。必要时,还对有需要的灾民进行心理辅导,拿出量身定做的择业方案,开通就业绿色通道,尽量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少走弯路,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就业。

    记者来到广百集团35名灾区员工正在培训的广州商贸学校职业学校。校长徐小成告诉记者,大家刚到宿舍时,看到眼前的一切:新的运动鞋、运动服、文具甚至新的牙膏、牙刷、脸盆、毛巾等等,所有能想到的甚至他们没想到的,通通都准备齐全了,"全部都怔了"。

    35名灾区员工中,20名男生、15名女生,年龄在17至27岁不等,大部分是高中以上学历,基本上都是第一次离开四川。为了做好三个月的培训服务,集团和学校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和布置。分别成立了教学安排、心理疏导、学生管理和后勤生活保障小组。

    本应享受暑假休息生活的32名老师被召唤回来授课,其中高级讲师就有16名,老师们无一人推搪,都十分乐意、积极参加。学校还为这 35名特殊学生安排了24小时值班的校医。课程安排十分紧凑,包括一些商业基础知识、计算机课以及商品销售、柜台服务、社交礼仪、收银机知识等等实用课程,当中还包括三周的企业实习期。

    从事教学工作20年的高级讲师林燕华,被委任培训班的班主任,她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跟这群学生接触了近两个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经过磨难的确不一样。"

    班主任林燕华说,他们亲历了地震大灾难,慢慢从创伤中走出来,心理调节能力比较强,尤其珍惜这次就业和学习机会,对广州商业很有探索热情,并且团结互助、彼此激励,让老师们很感动。据介绍,这批学员共同的特点是对粤语课最感兴趣,渴望尽早走上工作岗位。

    集团有十多位青年志愿者组成了小团队,与新员工朝夕相处,提供帮助。志愿者华穗娜说:"我跟他们说话,可以隐约看到,他们的眼中闪动着久违的喜悦和真挚的感动。"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