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开幕式感人瞬间:320位聋人姑娘对着星星许愿
2008-09-07
  不包含仪式前表演,整个残奥会开幕式演出有近5000位演员,其中有420余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残疾人演员。他们的世界里,要么没有光,要么没有声,但他们的内心并不缺少爱。昨晚,他们用纯真的歌声、灵动的舞蹈和激情的演奏,讲述自己对生命的感恩。《四季》演绎着任世界变化我自沉醉的音乐;《天域》是拨开黑暗、寻找真情的歌声;《星星,你好》《永不停跳的舞步》,是他们用那静谧无声的舞动大声喊出自己的心愿……

  320位聋人姑娘对着星星许愿

  中国手语的手势可以组成4000多个常用词。大型手语舞蹈《星星,你好》用了近40个词,组成了一首诗,320个聋人姑娘在50名手语老师的带领下,把它诠释得美丽、浪漫,触动心弦。

  用肢体“朗诵”

  “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多;今夜的星星,比任何时候都美;我在璀璨的夜空下显得格外美丽。月亮挂在天上,比镜子还明亮。把我的名字挂在你的心上,我们永远在一起。”

  其实,她们不是在这里舞蹈。这320个聋人姑娘是来自12个省市的普通人,她们不是演员,她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特别的夜晚,站在世界瞩目的舞台上,用自己的肢体,把最想说的话“朗诵”出来。

  要把这首诗“朗诵”好,残奥会开幕式执行副总导演杨威几乎变成语言专家。她不仅要考虑姑娘们到底要表达什么,还要考虑这些话对应的手语是否具有足够的视觉感染力。

  手在耳边张开代表“听”;食指放在嘴唇前,并用口型说出妈妈,那代表“妈妈”;两只手做成孔雀舞里孔雀头的形状,不停晃动,那代表“星星”……明明是每天都在打的手语,可昨夜,它们却变得如此优雅高贵。

  得来不易的乐感

  在聋人姑娘的头脑中,音乐,只是老师打在她们手上或轻或重的节拍。姑娘们一直不知道她们舞蹈的配乐是一只小号。当第一次合排,她们发现有一个小号手站在她们中间演奏时,姑娘们竟“异手同声”比划道:他在这儿干什么?

  为了教会姑娘们用自己的眼睛、脊背、手势来说话,杨威和手语老师们想了很多办法。“星星从天上落下来,落在地上、身上和你们的身旁,你伸手就可以摸到一颗星。”杨威的解释,终于让姑娘们的眼光变得灵动。舞蹈专业出身的手语老师孙桂芝每次示范动作,都让姑娘们摸她的背和腹部,感觉肌肉和气息的变化。使她们的动作变得充满韵律感而不是像做操。

  排练过程中,快速转身,双脚前后呈一字形站立同时转动上身,这些都是普通人做起来很容易的动作,但是由于聋人平衡感不好,姑娘们做起来竟会一下子跌倒一大片。甚至,第一次穿上装有1.3公斤重电池的演出服时,双胞胎姑娘蓓蓓和蕾蕾竟找不到重心,双双扑倒在地。最后,除了降低动作难度,只能靠反复练习适应动作。

  手语老师如天使

  整个表演中,场地四周的50名手语老师,留给观众极深的印象。她们也都身着白裙,将头发束起,手势充满仪式感,圣洁而神秘。

  “我们从台下升上来时,看见两束光打在你身上。我看不清你手里的手势,就觉得你们都像天使,等着我们一个个来许愿。”表演结束后,22岁的北京姑娘赵虹对手语老师刘可妍说。说完,师生眼中都噙满泪水。

  “站在两米高的台子上,远远看着她们时,就感觉很美、很美。”刘可妍说,那一刻她感觉自己离天更近了,每一次挥动手臂都充满母亲一般的呵护和包容。当舞蹈最后,姑娘们重新围在一起,默默仰望天空,用手语快速打出“把我的名字挂在你的心上,我们永远在一起”时,她想,也许自己真的是在帮助聋人姑娘向上天许愿。

  盲人钢琴家一曲浓缩人生感悟

  舞台渐暗。鸟巢里,只有盲人钢琴家金元辉和他的肖邦《幻想即兴曲》“醒着”。6分25秒的演奏,陶醉了观众,也让金元辉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

  24岁的金元辉患有先天性失明,但对音乐却极为敏感。2岁弹电子琴,4岁登台表演,6岁进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成为最小的团员,8岁学习钢琴。他不识谱,全凭听来学会每一首曲子。昨晚的《幻想即兴曲》曾经是他音乐学习中的第一座高峰,是见证他走入音乐殿堂的重要里程碑。

  1997年初,元辉到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求学。《幻想即兴曲》是他苦练了3个多月,为老师泰尔准备的“见面礼”。一曲过后,志得意满的元辉却被老师“贬”了个体无完肤。“每个音的颗粒性不清,没有层次,整体音乐修养不高,只是会弹一些音出来。”元辉很难过。

  “找琴键、找音对我来说不难,我觉得最难的,恰恰是健全人觉得最简单的事情——抓住对音乐的感觉。”元辉说,因为从来没有看到过颜色,没有看到过景色,自己的触觉在盲人中也算不上敏感的。他无法像常人那样将音乐与自己对世界的视觉认识联系起来。他对事物的认识只能归结为非常抽象的一些词句,连他做的梦也常常是由一段段音乐组成。

  时隔数年,一次在人民大会堂演出,导演张继钢哼出这支曲子的慢板,问,你会弹吗?元辉笑了,“那是我的拿手戏啊。”那时候,张继钢就已经决定用这支曲子了。 “你听他的演奏,根本没有技术的痕迹,听到的只有他对音乐的理解。”张继钢忍不住对众人夸口。

  在元辉的理解中,乐曲第一部分的快板表现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心绪焦躁、痛苦,想要冲破现实世界。第二部分慢板,他感觉离开了现实,开始一段梦中之旅。在梦中,他感到幸福、安逸和快乐。但是,当乐曲渐弱时,他的梦成为泡影。结尾,左手一直重复慢板主题,右手带出一连串急速有规则的爬音,现实是无法逃避的,只能勇敢面对它。

  鸟巢里,他脚下的白玉盘变幻出冬季的白雪、春日的桃林、夏日的荷塘和秋天的麦田,观众发出一阵阵惊呼,但元辉什么都看不到,依然陶醉在自己的世界中。他身边的长椅上,艺术家田华满头银发,深情怡然,静静听着他的倾诉。在这四季更迭中,一位盲人和一位老人,他们对时间、对四季、对人生的理解,让舞台充满韵味。

  “我看不到日出和日落,时间是我手上的盲人腕表。”但他知道,在人生的四季中,自己正值春天。“我还年轻,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感觉自己是个空空的皮包,摇滚、现代爵士、跨界音乐……什么样的音乐我都想往里装。”

  盲人歌手深情唱“想”温暖的家

  “如果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美国盲聋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人生设问,带给世人感动与震撼。

  昨晚,26岁的盲人杨海涛静静地站在鸟巢里,面对近10万观众,回答海伦·凯勒曾经提出的问题。“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想看到我的爸爸妈妈和你们。”台下,一对年近50的农村夫妇杨生龙和王翠兰,落下滚滚热泪。

  “轻轻地,你抚摸着我的脸庞;静静地,把温暖散在我身上;虽然我看不到你的身影;可是我知道,你就在我的身旁……”这支被杨海涛唱过无数遍的《天域》,在昨晚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他是第一次在如此广阔的舞台上,唱给自己的父母听。海涛脚下踩着的,是一片金色草地,他不知道金色是什么样子,但他曾摸过自家丰收时的水稻,知道金色是秋天,是他摸到的饱满,是父母终日劳作的结晶,那代表他温暖的家。

  海涛的家在银川市贺兰县利岗镇永华村。爸爸妈妈终日面对30亩水稻辛勤劳作。来看残奥会开幕式,是禁不住海涛一遍遍“在自己国家举办,一辈子就一次”的劝说。但是,为了给儿子省几个钱,本来从家里沿大路一直往南就能到银川河东机场,他们非要坐郊区公共汽车,绕了大远。晚上22时的飞机,两人下午6时多就从家里出发了。

  海涛不知道父母的模样,也从来没有习惯去摸他们的脸。他只是从别人的描述中知道,爸爸年轻时很帅很精神,妈妈模样也很好看。岁月变迁,爸妈老了,海涛却在不知不觉中长大成人了。

  海涛16岁时,为了生计到兰州盲校学习按摩。一次参加学校活动,他的歌声打动了甘肃省残联理事长。随后,他接受敦煌艺术学院老师的辅导,并在2001年的残疾人艺术节中脱颖而出,加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现在,他的歌声已到达30多个国家,凭借超常的听力、记忆力和模仿力,他每到一个国家都能迅速学会并唱出地道的当地语言。

  音乐和旅行让他从内向变得开朗活泼,凡事都尽量自己处理,还把先天失明的弟弟海军也带入了音乐世界,成为艺术团的歌唱演员。有了如此丰满充实的人生后,他有时也会想到这个问题——如果恢复光明,会怎样?“我首先想到的是那要花多少钱,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真的可以恢复,我第一个想看到的,还是我的爸爸妈妈。”

  来源:北京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