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残奥会项目介绍—帆船
帆船的历史沿革
第一次帆船比赛是1715年举办的Cumberland杯,这一赛事至今还在举办。第一个国际帆船比赛是1851年举办的“Hundred Guineas”杯比赛,这一赛事是美洲杯的前身,是以第一艘获胜帆船的名字“America”来命名的。这标志着国际帆船运动比赛的开始。
残疾人开始参加帆船比赛是在20世纪80年代。第1届国际残疾人帆船世界杯比赛是在瑞士举办的。此后的比赛分别在德国和荷兰举行。
国际残疾人帆船运动协会成立于1988年,并开始管理和推动残疾人帆船运动的发展。两年后,帆船作为表演项目首次在残疾人世界运动会上亮相。
1991年,国际帆船运动联合会重组了国际残疾人帆船运动协会,并且重命名为“国际残疾人帆船运动基金会”。同年,在瑞士举办了第1届世界残疾人帆船锦标赛。之后分别在西班牙(1992年)、美国(1993年)和英国(1994年)举办。帆船在残奥会上首次亮相是1996年的亚特兰大残奥会,2000年成为悉尼残奥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目前,残疾人帆船运动发展迅速,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参加了残奥会的比赛,还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开展这一项目。
帆船的项目特征
截肢、脑瘫、视力残疾、使用轮椅和机能障碍运动员都可以参加这项比赛。残奥会帆船运动员的分级主要考虑4个因素:稳定性、手部功能、灵活性和视力。运动员参加的三项比赛均不按性别分组:设3人组、2人组和单人组。残奥会帆船比赛在器材和分级规则上都有少量改动。分级是根据运动员的功能能力进行打分,这样不同残疾状况的运动员就可以同场竞技。这项运动由国际残疾人帆船运动协会负责管理,这一组织在1991年成为国际帆船运动联合会的下属机构,但工作与职能相对独立。
比赛开始时,所有的船要通过一条虚拟的起航线(两个标杆之间的连线,并且规定了第一标的航向——在帆船术语中称为迎风段)。在这一航段中,战略、战术、船速和对船的控制都十分重要,因为在这段中,船是迎风行驶的。之后绕过航标,转为横、顺风航行,之后再迎风航行。
在残疾人帆船比赛中,根据残疾人的特点在器材上做了调整。残奥会上使用的帆船有龙骨,因为这样能够大大增加船的稳定性。这种船有一个敞开的座舱,这样给运动员留下了更多的空间。
第13届残奥会帆船项目设置
第13届残奥会帆船比赛设单人船、双人船和三人船3个项目。
(来源:《北京残奥会项目》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