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北京残奥会项目介绍—轮椅击剑
2008-09-03


2008年北京残奥会项目介绍—轮椅击剑

sports.sina.com.cn  2008年08月28日11:57  北京残奥官网

2008年北京残奥会项目介绍—轮椅击剑



  轮椅击剑的项目特征

  轮椅击剑运动是根据下肢残疾运动员(包括截肢, 脊髓灰质炎, 脑瘫和截瘫)的特点而专门设计的一项运动。对于观众来说,轮椅击剑运动最让他们感到与众不同的,就是比赛双方运动员的轮椅都固定在可调节轨道的框架上进行比赛。然而,尽管坐在这样的轮椅上,运动员只能自由移动他们身体的上半部分,但他们出剑的速度并不比健全运动员慢,甚至要更快。

  轮椅击剑的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战争造成受伤人数剧增,许多医生试图减轻这些残疾人的瘫痪程度,他们从研究及文献中发现“运动”是对残疾人进行治疗及康复的有效方式。因此,残疾人运动才开始被采用,先盛行于英国、美国、德国,而后才传入其他国家。

  1944年,在英国政府要求下,格特曼博士(Dr.Ludwig Guttmann)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成立脊髓损伤中心,把运动当作残疾人主要的康复治疗方法。1953年,格特曼博士在斯托克·曼德维尔医院首次创立了轮椅击剑运动。在1960年于罗马举行的首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轮椅击剑运动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只有男子佩剑个人赛和团体赛以及女子花剑个人赛。从那以后,历届残奥会都设有轮椅击剑比赛项目。1964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2届残奥会上,轮椅击剑运动增加了男子重剑个人和团体比赛。1968年第3届残奥会,又增加了男子花剑个人和团体比赛项目。

  由于击剑运动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在当时被视为是一项贵族运动。因此,自轮椅击剑运动问世以来,在欧洲就一直非常流行,但直到最近10年左右,才在北美洲和亚洲推广开来。目前,全世界有24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此项运动。轮椅击剑运动在中国还不普及,只有上海、江苏等部分地区开展。

  2004年,雅典残奥会的轮椅击剑比赛,吸引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运动员参加。比赛共设15个小项。中国残奥会代表团首次派出轮椅击剑队(由3名男选手组成,分别是张蕾、张冲和胡道亮)参赛,就获得了公开级男子花剑团体赛金牌和公开级男子重剑团体赛的铜牌;此外张蕾还获得A级男子花剑个人赛银牌。中国香港队在参赛各队中成绩最为突出,获得8金、5银、1铜。

  第13届残奥会轮椅击剑项目设置

  第13届残奥会轮椅击剑比赛分为男、女个人赛和团体赛。男子有花剑、重剑、佩剑三个剑种,女子只有花剑和重剑两个剑种。团体赛每队由3名运动员组成,其中至少有1名B级的运动员。

  轮椅击剑比赛的场地、器材、设施

  轮椅击剑台

  (1)轮椅击剑场地,是一个带有固定轨道的矩形金属台,轮椅通过特殊的器械牢牢地固定在轨道上。

  (2)轮椅与连接两个轨道框架的中心轴的夹角为110度。

  (3)轮椅前轮的最前端要正好在中心线上,其他轮子也必须在击剑台之上。

2008年北京残奥会项目介绍—轮椅击剑(2)



  (4)击剑台及轨道设计要易于调整,以适应不同手臂长度的运动员进行比赛。

  (5)轨道设计要易于调整宽度,如果经过调整后,轮椅宽度仍然不适合轨道宽度,就必须更换轮椅。

  (6)在比赛的一个回合中间,不能对轮椅的距离、角度和宽度进行调整。

  (7)所有正式的轮椅击剑比赛使用的击剑台,都必须经过国际轮椅击剑委员会的验证。

  轮 椅

  (1)轮椅是比赛装备的一部分,因此必须加以控制。参赛选手轮椅的椅背、座垫、框架、扶手和轮子都要贴上选手的参赛号码。制作轮椅的材料不能够太坚硬。

  (2)选手坐在轮椅上时,椅背的最低高度为15厘米,并与水平面垂直。如果由于运动员特殊的身体状况,需要将椅背的角度进行调整,则必须经过赛事组织者和分级师讨论决定。

  (3)持剑手臂一侧不允许安装轮椅扶手。

  (4)选手坐在轮椅上时,非持剑手臂一侧的轮椅扶手的最低高度为10厘米。轮椅扶手必须正确安装,以保证绝对安全。

  (5)轮椅必须完全绝缘或使用可拆卸的接地外罩。

  (6)轮椅座垫不是必需的。若要使用座垫,则座垫大小必须与轮椅座位大小一致。座垫的厚度最大不能够超过10厘米,需要有一定的硬度,不能够倾斜,边缘必须是柔软的,并且能够对折。使用分级师认定的医用座垫要受到控制。

  (7)轮椅高度从地面到扶手不能超过53厘米。

  (8)座位宽度为运动员坐在轮椅中间时,每侧不能超过其臀部3厘米。

  (9)轮椅轮子的规格必须符合正式的固定轨道的尺寸。

  (10)允许用带子将运动员固定在轮椅上。

  防护措施

  选手的服装由防护夹克、面罩和手套组成。参加重剑比赛的运动员腿部必须用防护罩或防护裙保护起来,否则禁止上场参加比赛。

  (来源:《北京残奥会项目》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