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从修鞋需求关系看变化
2008-09-02

         从修鞋需求关系看变化

扫街拍片,修鞋族进入了我镜头的视线,其实细心观察并仔细回顾一下修鞋需求关系的变化,从这一侧面就会感受到人们的生活这些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上个世纪70年代,那时能有一双解放鞋穿就觉得是非常满足了,而就是一双解放鞋,父亲穿完给儿子,或者是大孩子穿小了给二的,家中最小的孩子也只能捡大孩子穿小的旧鞋穿。如能有一双翻毛皮鞋穿上,那是相当的奢求了,或者说是非常奢侈的消费支出了。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可以说是平日里百姓对穿的习俗。尽管如此,那时花钱修鞋的人并不多。因为当时人们生活水平低,在我们这个小城镇里,50――60元月收入要养活一家几口人,一双布鞋或塑料鞋不足3元,就是一双解放鞋也就4元左右,谁又会舍得花几角钱去修鞋哪,所以鞋坏了多是自己修修补补了事,只要不光脚,有鞋能穿就行。

那时由于修鞋的需求少,虽然有修鞋这一行当,但从事修鞋这一行当的人也不多。在修鞋行当中,从业的主要为当地的病残体弱人员。从当时的修鞋工具上看,主要工具是锤子、钳子、钉子、剪子、刀子、锥子和线绳等。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有所提高,人们的着装也悄然开始有所变化,着装变化准确地说,是从脚下穿的鞋开始的,那时皮鞋样式不多,颜色也很单一,但穿皮鞋的人却逐渐多了起来。接下来服装也开始有所变化,在服装变化的同时,各种鞋跟、特别是女式皮鞋跟也在不知不觉中开始走高。之后,鞋的款式、面料、颜色也逐渐趋于多样化。每个人拥有鞋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夏天有凉鞋、冬天有棉鞋……。

人们脚上穿的鞋发生的变化,也带动着修鞋行当的变化。从80年代开始,在我们当地从事修鞋行当的人逐渐多了起来,修鞋人有走街串巷吆喝搅活的,也有在街头巷尾单独摆地摊坐等搅活的。那时修鞋的多为浙江温州人,他们修鞋的工具和材料也很先进,一部当时少见的手摇式修鞋专用缝纫机和尼龙细线取代了传统的锥子和线绳,各种各样的胶水取代了锤子、钳子、钉子,这些工具和材料的应用,不但修鞋速度快,而且修鞋质量好,有些过去很难修复或根本无法修复的鞋,在他们手里三下五除二就修复的完好如初。

进入90年代后,我们当地修鞋族队伍的人员构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修鞋族中的浙江温州人悄然退出的无影无踪,近郊农民、还有少部分下岗职工等构成了新的一代修鞋族。随着市政建设的发展,走街串巷的、街头巷尾单独摆地摊修鞋的没有了。摆地摊修鞋有了专门规范的集中营业区域,还有的修鞋人专门开设了修鞋店铺。手摇式修鞋专用缝纫机、各种颜色的尼龙细线、各种各样的胶水和定型鞋底、鞋掌及鞋跟辅助材料已经成为修鞋族必备的工具和材料。摆地摊修鞋族除修鞋外,还增加了擦皮鞋、精修拉锁等项服务。开设修鞋店铺的还装备了多功能修鞋机,除修鞋外,还增加了擦皮鞋;皮鞋补色增光、改色;皮鞋定型、整型等一系列皮鞋美容业务。如今修的鞋种类也非常多,各式皮鞋、运动鞋、旅游鞋、休闲鞋……总之,市面上有卖的各式品种鞋,就有这一品种鞋的修理。

仅从修鞋需求关系变化的侧面,足可印证,这些年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不知不觉中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