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性情写道德文章
2008-08-30

     一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让我们牢牢记住了魏巍这个名字。8月24日晚,这位以其优秀作品和高洁人品感动了几代人的著名军旅作家在北京离世,享年88岁。我们对魏巍的离世感到悲痛和惋惜。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战士和祖国》等许多作品,让人读后都感到震撼,都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魏巍的作品,恰如评论家所评介的那样,多是“用真性情写出的道德文章”。这也正是魏巍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

     魏巍能够写出《谁是最可爱的人》,是因为他在抗美援朝战场采访的每一天,都被志愿军许多撼人心魄的事迹感动着,他思想感情的潮水放纵奔流,不可自制,以至于《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想出来的,是自然冒出来的”。他冒着生命危险采写而成的不仅是一篇战地通讯,更是一种信仰与对英雄的敬仰。那一个个血肉丰满的“最可爱的人”,不仅给当时战斗的部队提供了精神食粮,鼓舞了士气,增强了战斗力,而且把这种为了国家和人民利益,不怕苦累、不怕牺牲的精神作为财富传给了后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接受新的任务,迎接新的挑战。

     在魏巍的作品里,你能看到的都是“爱”,都是昂扬的主旋律,没有尔虞我诈的不当张扬,没有虚无缥缈的神鬼吹灯,没有畸形的三角恋爱。人类社会是一个道德社会,弘扬美好道德的作品更能流传千古。“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我们的殷殷期待,也是道德文章的主调。

     当下文学呈现出一派热闹景象。我们依然可以读到许多歌颂人间真情的道德文章,但也不乏与此相悖的“无聊文学”。有一些所谓“多产作家”,今天在宾馆里写作,明天在别墅里写作,就是很少深入火热的生活,乃至于为了多出作品,对同一个事件今天歌颂,明天又予鞭笞,这让人对作家本身都有些生厌;我们可以读到各种题材的作品,就连昏黄灯光下发生的暧昧细节都可读到,但这除了让人感到腻烦外,就是后悔浪费时间。

     魏巍离我们去了,但他为人与作文的高贵品格值得我们永远留下。我们的作家们应传承和发扬魏巍“用真性情写道德文章”的宝贵遗产,写出新时代一篇篇感人肺腑、激人奋进的道德文章。

来源:东湖社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