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曾经的白血病患者、27岁的荷兰人范德韦登一举夺得奥运会历史上首个男子马拉松游泳桂冠。这个7年前还不得不躺在病床上,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到下个月的人告诉世界,“我赢得的不仅是比赛的胜利,也是生活的胜利。”
夺冠第一时间说谢谢
10公里,对于长跑或竞走这样的项目来说已经是个很考验耐力的距离,而10公里的马拉松游泳更是强者的游戏。8月21日早上,北京奥运会男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的最后时刻,一个人们并不熟悉的选手在最后500米突然发力,将之前一直领先的英国选手戴维斯甩在身后,第一个重重地拍响了终点象征胜利的挡板,他就是荷兰人范德韦登。几乎没有人注意到,在他的头顶两侧,各有一个一元硬币大小的伤疤,这是白血病患者做化疗和骨髓移植后留下的痕迹,在他说话、喘气时伤疤都会翕动。
当晚,在荷兰代表团为范德韦登举办的庆功会上,他说,“癌症并非不治之症,只要你坚持不断向病魔挑战就会胜利,就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我要感谢当年化疗时为我献血的8名志愿者,回到荷兰后我要与他们一起欢庆,没有这些帮助我就没有这枚冠军奖牌。”其实,经历疾病后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的范德韦登在赛后第一时间就感谢了那些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这不仅是我的第一枚奥运金牌,也证明了我向病魔挑战获得成功。当我第一个到达终点时,我既没有欢呼,也没有大叫,那一刻我想到了曾经帮助过我的很多人,我对他们充满感激,因为如果没有他们我可能不会在这里了。我奋力生活,同样奋力地赢得这场比赛。”
7年前确诊患白血病
2001年,范德韦登被诊断为白血病。这对还不满20岁的范德韦登来说简直是晴天霹雳,“当时医生告诉我,我能生存下来的希望大约在30%到50%”。
回忆起那段日子,他说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忍受着巨大的疼痛时,根本就不会去想下个月、下个星期乃至下个小时的事情,“就想安静地躺在病床上,等病毒逐渐吞噬我的身体,一步步走向死亡”。
后来,荷兰抗癌协会为范德韦登化疗提供了一笔治疗费用,8名献血者志愿为范德韦登捐献造血干细胞。骨髓移植手术获得了成功,劫后余生的范德韦登决定继续自己的游泳训练,“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游下去呢。从死到生,我是幸运的。”就这样,2004年范德韦登终于又和正常人一起参加游泳比赛了,而且他坚持把自己的方向依然定为公开水域游泳,他说,“自从生病后我就讨厌一个人的感觉。大家热热闹闹在一起,太棒了!”
苦难中汲取力量
特殊的经历不但让范德韦登懂得了生命的可贵,他更从这场与死神的博弈里汲取了一种力量,“我从白血病上学到了什么?就是凡事要一步一步来,要有耐心。” 在集训期间,他每天都要训练12到14个小时,让人根本无法相信他曾经是个挣扎在死亡线上的白血病人。依靠这样的努力,在2004年的公开水域游泳世锦赛上,他的25公里马拉松成绩是第七名。2005年和2006年,他又一点点把自己的成绩提高到了第六名。今年5月在西班牙塞维利亚世锦赛上,范德韦登获得 25公里马拉松游泳冠军。而在副项10公里马拉松今年年初的世锦赛上,范德韦登把自己的世锦赛排名从第七提升到了第四,拿到了北京奥运会入场券。
8月,范德韦登还把这份耐心带到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在比赛中他告诉自己,“一步一步来,要有耐心”。于是在21日比赛中的大部分时间里,范德韦登并不起眼,但他在最后500米的突然发力震惊了观众也震惊了对手。那一刻,他不只是奥运赛场的胜利者,他更是人生大舞台上的胜利者。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