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孤儿今何在
2008-08-10

    7月8日,在四川安县永安镇跃进村,4岁孤儿陈蕊灵(中)为小伙伴们打伞。新华社记者聂建江摄

    地震孤儿今何在  万千关爱八方来

    “5·12”那场梦魇过去后,父母双亡的地震孤儿收养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地震孤儿究竟有多少?他们现在何方,过得怎样?何时可以收养这些不幸的孩子?围绕孤儿的一切牵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数据变化  地震孤儿人数锐减

    6月25日,在绵阳九洲体育馆,来自北川曲山镇的蒋昕航宇(中)和伯母胡琼(左)、奶奶一起吃饭。由于住房倒塌,蒋昕航宇的父母在汶川地震中不幸身亡。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四川省民政厅副厅长张力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四川最近一次公布的已确认和待确认孤儿数量是1019人。但随着身份甄别工作的推进,现在这个数字又大大减少了。可以肯定地说,四川省因地震造成的孤儿的数量已不到1000人。

    在绵阳市民政局救灾福利科工作人员王莉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厚厚一叠登记每日“最新”的孤儿统计数据:

    5月14日至22日,初步统计地震孤儿1697名,5月29日,873名;7月29日,251名……

    一串串逐渐变小的数字传递给一颗颗牵挂地震孤儿的心些许慰藉。

    王莉介绍说,截至7月29日,绵阳市正式领取每月600元补助的地震孤儿总共有251人。

    在同样是重灾区的德阳市,地震孤儿数量也有类似的变化。市民政局顾应贵处长告诉记者,德阳全市地震孤儿身份经最后确认,已缩减为63人。

    5月中旬,四川省统计的地震孤儿数量为4000多名,为什么会锐减为现在的不到1000名呢?

    对此,张力的解释是:地震初期,救人是第一位的。后来,随着寻亲工作的有序开展,很多孩子陆续被失散的父母或亲戚找到、接回。所以大家看到的孤儿统计数字越来越小。

    “地震后,统计、核实、安置‘三孤’人员一直是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目前我们重点核实的是父母打工未归和父母失踪的‘疑似孤儿’的情况。一旦统计、核实完毕,我们会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张力说。

    孤儿不“孤”  人间真情渗透了他们的生活

   7月8日,在四川安县雎水镇罐滩村,3岁孤儿林帝丞在帐篷内玩志愿者送来的玩偶。新华社记者聂建江摄

    地震孤儿,过得可好?

    张力说,四川省民政厅的调查统计显示,目前地震孤儿大多数和有监护权和监护能力的爷爷、奶奶、舅舅、姑姑等至亲在一起,少数生活在当地儿童福利院,还有极少数暂时由村委会等组织照看。

    无论是在亲属身边,还是在儿童福利院,孤儿们都得到了很好的照顾。没有了爸爸妈妈,但是还有很多有血缘关系或无血缘关系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呵护着他们。

    “大儿大儿媳妇都没有了。我宁愿孙子跟我一样,在山里当一辈子农民,也舍不得他离开我。”李大爷是德阳绵竹市孝德镇的村民,说话间他把4岁大的孙儿紧紧搂在怀里,亲吻着孩子肉乎乎的脸蛋儿。

    绵竹市汉旺镇青龙村4组11岁的彭朋(化名)的父母也在此次地震中遇难,他现在跟随82岁的姥姥生活。彭朋说,实在不想到别人家里生活,也舍不得姥姥。姥姥说,自己这么大的年龄了,其实没有能力长期供养他。

    顾应贵介绍说,德阳市的63名孤儿主要集中在地震极重灾区绵竹和什邡。其中绵竹有35名,什邡25名。目前,所有这些孩子都跟监护人生活在一起。

    “来,小鹏宇(化名),再吃一口鸡蛋羹。把玩具先放下,吃完再玩……”在绵阳市梓潼县儿童福利院,院长张萍蹲下身给孤儿喂饭。

    她告诉记者,这个福利院经绵阳市统一安排,5月14日接受了来自北川、安县两个极重灾区的50多个与亲人失去联系的孩子。现在只有10个小朋友还没有找到亲人。

    “虽然地震过去两个多月了,还有好心人寄来衣物、文具、玩具给孩子。营养师专门给孩子们安排了一日三餐。孩子们的父母不在了,我们会更爱他们。他们一定会和别的孩子一样健康长大的。”张萍说。

    亲属优先  社会收养尚无时间表

   7月8日,在四川安县雎水镇罐滩村,3岁孤儿林帝丞(中)在帐篷内与小伙伴玩耍。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年幼的孤儿们,两个多月来,不知道多少仁爱之心在牵挂他们,多少慈悲之泪为他们流淌。

    地震后,全国很多爱心家庭,包括国际上的爱心家庭都想收养地震孤儿,要给他们最好的照顾、最多的爱。几乎四川所有重灾区的民政部门都反映,要求收养地震孤儿的热线电话都被“打爆了”。

    绵竹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李白灿介绍说,“5·12”大地震以来,在绵竹市民政部门登记和通过电话联系表示要收养绵竹地震孤儿的有上万人,其中绵竹市以外的占80%,本地的占20%。

    “但根据国家法律,孤儿的亲戚享有监护权。只有亲属放弃监护,民政部门才能送养孤儿。从现有的孤儿数量来看,很难满足这么多爱心家庭的领养要求。”绵阳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登竹说。

    大地震后,民政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紧急制定了《关于汶川大地震四川“三孤”人员救助安置的意见》,规定待孤儿身份确认后,将采取亲属监护、家庭收养、家庭寄养、类家庭养育和集中供养等方式进行长期安置。

    《意见》特别指出:“坚持亲属优先的原则,孤儿首先由有监护能力的亲属监护抚养。”

    张力介绍说,从四川省各灾区民政部门走访的情况看,无论是孤儿本人,还是其亲属,大部分都不太愿意接受社会收养。因此,社会各界收养地震孤儿尚需等待一段时间。首先是要待孤儿亲属收养结束;其次若有孤儿亲属放弃监护权、孤儿没有亲属的情况下可以办理社会收养,但这种情况很少。

    “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个孩子的亲属放弃监护权。有的孤儿亲属自己的生活条件并不富裕。他们愿意接受助养或供养,但不同意送养。”绵竹市民政局王具聪说,“毕竟地震刚刚过去,把孩子送出去对这些亲人来说,感情上难以割舍。”

    汶川县民政局副局长陈建军说,民政部门现已掌握的数据是地震孤儿共有58人。这些孤儿中只有12人愿意被收养,其余的主要是其亲属或本人不同意。目前他们大部分都在当地,和其亲属一起生活。

    社会助养  帮助地震孤儿的主要方式

    6月25日,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奶奶抱着8个月大的母瑞尧。新华社记者金良快摄

    大多数地震孤儿本人和其亲属不愿意社会收养,而他们中的许多家庭并不富裕,面对今后的漫漫长路,这些孩子们咋办?

    四川省的地震孤儿救助《意见》规定:“若其(地震孤儿亲属)有监护意愿但抚养能力不足,应给予必要生活保障,以确保孤儿能在熟悉的家庭环境中成长。”

    目前,四川民政部门登记在册的地震孤儿都被纳入了特殊救助范畴,每月领取600元左右的补助。但这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些孩子们生活、入学等问题。

    王具聪建议,最好是采取“亲属监护、社会助养”的方式,通过各界的捐助来帮助困难家庭解决地震孤儿的生活问题。“这样既照顾了地震孤儿和亲属的感情,又可以让地震孤儿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情感空间和生活环境。”

    绵竹市民政部门正计划在绵竹市慈善会设立“孤儿救助专项基金”,募集社会资金用于地震孤儿生活和学习之需,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献出爱心,踊跃助养地震孤儿。

    四川民政和教育部门正在成都筹建四川省孤儿职业技术学校,集中接受安置一些大龄孤儿,并对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有了一技之长,他们就能更好地面对未来的人生。

来源:中国经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