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十字心理专家刘正奎:孩子送到外婆家
2008-07-19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5月14日下午3点多钟,他被任命为中科院抗震救灾北京指挥部组长,开始全面负责后方工作;5月15日,启动“我在你身边”爱心卡征集活动,几天时间,就征集到七八万份爱心卡,随抗震救灾物质转寄到灾区;5月15日,组织编写《灾区心理自助手册》,首发一万五千份,受到灾区群众广泛好评,后又加印六万册,也散发一空;5月20日,《灾后心理一百问》一书问世,从策划、编写、付印,出版,他们5个人仅用了5天的时间;5月21日,与中央电视台动漫有限公司合作,现编、现写、现画的49集心理援助自助漫画故事书《让我们一起微笑吧》送到灾区小朋友的手中;6月6日,前往四川“前线”推动心理援助站建设工作;6月17日,四川省抗震救灾“安置安心”心理援助绵阳工作站挂牌成立,这是中科院心理所在当地建立的第4个工作站;……

地震发生后的这段日子,身为中科院心理所科研处长的刘正奎的计时单位从过去的每天一下子变为每小时,甚至每分每秒。“生命救援,物质救援和心理援助是灾后救助不可分割的部分,而灾后重建更是心灵的重建!”长期从事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他,要做的就是点亮灾区儿童心灵的烛光,筑起‘心’的长城。”“冲上去?留下来?”地震发生时,刘正奎正在讨论迎奥运心理健康科普活动,6点多才从网上得知地震了。“当时第一个反映是孩子怎么办?他们中大多数人将在接下来的日子面对巨大的创伤,需要一个长期的专业的心理治疗和辅导,才不致留下影响其一生幸福的心理问题和困扰。”他迫切地想去帮助那些受灾的孩子。除了职业使然,还因为他是位6月大孩子的父亲。

然而,最终他还是留了下来。“处于灾难中心的受灾群众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生存需要,并尽可能抢救财产。”多年的心理救助经验告诉他当务之急是拿出一套完整、科学的援助方案出来,而不是单凭一腔热血冲上去。“心理援助是一项相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科学、理性、有计划、有组织……”5月14日凌晨2点,一份以科技救援为特色的方案制定完成。在科学院和心理所领导的强力推动下,当天下午,中科院心理所抗震救灾指挥部成立,刘正奎任北京指挥部组长,开始全面负责后方工作,与此同时,中科院派出2名专家奔赴四川前线救援。

“说出你的爱”

一串串不断递增的最新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统计数字;一幕幕以血肉之躯挽救血肉之躯的感人场面;一句句“四川加油!中国加油!”激励人心的抗震救灾话语……

这些反复地刺痛着全国群众的心,也激起人性的光辉。

“汶川地震后,后方人发起了很多活动,投入到各种捐献中,那种氛围让人都感到,如果自己不能帮助受灾群众,如果不捐钱,似乎就是一种罪过,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都捐了几百块钱。同时,来自前方惨烈的报道,也让一些孩子晚上恶梦增多,抑郁症发病率增加,有部分人开始怀疑活着的意义。因此,心理援助不仅是对前方,对后方也要有正确的心理疏导。”为此,“为社会大众提供重大灾害发生后的心理健康知识,减低恐慌、增强自我调节能力。同时,提供一个合理的情绪表达途径。”被列为“我要爱”心理援助行动的主要目标之一。

5月14日,刘正奎通过北京交通广播向北京市民发起了“我在你身边”爱心卡征集活动。“我们想给大家一个用自己特有方式表达爱心,舒缓情绪的平台,大声说出你的爱。并把这种爱心传递到前方的受灾群众那里。”随后该活动在上海、深圳等城市陆续展开,几天时间,就收到了来自各界群众约七八万份的爱心卡,还有听众送来了玩具给灾区儿童,有学校师生集体折叠了9999只千纸鹤邮寄了过来,有媒体打来电话咨询心理援助知识……一时间,刘正奎的电话被打爆了。

“倾听你的故事”

刘正奎接触过一个心理援助志愿者,整个救助过程,孩子没说几句话,几乎都是志愿者在唱“独角戏”,讲到动情处,往往比孩子哭得都厉害。“对于刚刚受过地震创伤的孩子来说,这些有可能导致次生心理伤害。”他说,心理援助需要听和说的艺术,听是最重要的。大自然赋予人两个耳朵,却只有一个舌头,这是一个温柔的暗示,告诉你要去倾听时一定是听多于说。然而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刘正奎决定组织编写针对不同的人群灾区心理自助手册。5月14日到15日,指挥部的几个人谁都没回家,写了两天两夜。5月16日,《灾区心理自助手册》出版,送到灾区半天时间就一本没剩。随后,四川省科技厅又紧急加印六万多份,发放到受灾地区。

5月20日,在各方支持下,《灾后心理一百问》一书问世,从策划、编写、付印,他们5个人用了不过5天的时间;为了便于孩子阅读,5月29日,他联手央视动漫有限公司,现编、现写、现画的49集心理援助自助漫画故事书《让我们一起微笑吧》出版,并送到灾区小朋友的手中;同时,他们还从几万部电影中,选取了一百多部有利用灾后心理康复的电影,刻录成光盘送往灾区;此外,他们还组织了6场,达上千人的心理援助志愿者的快速培训班,随后并有组织地选拔后充实到前方的队伍中去。

“和你在一起”

六一儿童节前夕,146位地震幸存儿童前往北京录制中央电视台六一儿童节晚会,长期参与《大风车》等少儿节目制作的刘正奎应邀担任心理辅导顾问,在孩子们到达北京之前,他向央视递交了一系列建议,详细交待了孩子来京后应该注意的问题和细节,“孩子最好安置在军营里,每天与家长保持联系,来后有个正式仪式,在采访孩子时,不要直接问引发其创伤的问题,尽量采用第三人的方式讲述”等都被列入其中。“欣慰的是,这些建议都被采纳了。”孩子们来京后,被安置在国防大学校园,有军人24小时站岗,尽管这样,孩子晚上睡觉也不敢锁门。为了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刘正奎率领4人团队那几天吃住、彩排都与孩子们在一起。这也是他与灾区孩子们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这群孩子中,有位曾在废墟中救出数名同学和老师的少年。在灾后的日子里,他也表现得很乐观。然而,接触中刘正奎发现这个孩子非常敏感,在一些不经意的谈话中,他常常会表现出异样焦虑、低沉的情绪。

“有次他提出要玩拖人的游戏,他蹲在那里,我来拖他,室外的地很滑,我很容易就拖着他往前走,他非常高兴,可是后来轮到他拖我时,开始拖不动,他一下子就变得非常的急躁,并伴有一定的惊恐……”事隔多日,回忆起这些,刘正奎沉默了许久,半天才缓缓地说道:“他玩那个游戏正是地震在他心理上创伤的反映。后来才知道,他虽然拖出了一些人,但还有几个人他没有拖出来,拖不动呀!可想而知,这对他意味着什么。”这次经历让刘正奎感到,心理援助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灾后心理的恢复和重建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

“让我们一起微笑吧”

后方工作步入有序状态后,6月6日刘正奎亲赴灾区,以心理援助行动领导组成员的身份与灾区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和联系,推动进一步建站和站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地震给灾区群众带来的心理创伤比他想象的要严重的多。虽然地震过去已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的“心理余震”仍在继续。“哪怕轻微的一点晃动,他们就像惊弓之鸟一样跑出门外。”“我们的专家不可能永远呆在灾区,而灾区群众的心理康复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在当地建立灾害心理干预基地。”在灾区停留的近两周的时间里,刘正奎与地方大学和机构联络,探讨建立心理援助工作者教育培训基地的可能性并初步形成计划;与四川团省委联系,为四川省12355心理援助专业志愿者行动提供专家和技术支持;为了巩固绵竹站,他与志愿们一起,积极拓展和稳定服务对象,将心理援助扩展到农村学校。同时加强与绵竹市科技局联系,获取政府长期的支持,使绵竹工作站逐步扩大并稳定下来;其间,赴德阳市人民医院,顺利完成心理所专家与人民医院的对接。随后,陪同张建新副所长赴都江堰和绵阳等地考察心理援助工作进展,为德阳市和绵阳两个站的建立打下基础。

这时,他已离京11天,因为没人照看,不得已把孩子送到了杭州的外婆家。说起这些,他不好意思地笑笑:“主要是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人物档案

刘正奎,1999年毕业于中科院心理所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方向,获博士学位,现任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科研处处长。主要研究兴趣为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与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参与翻译《养育女儿》、《创新课堂———儿童创造力开发主题活动62例》、《创造力手册》、《像天才一样思考》等四部著作。

2008年5月,任中科院抗震救灾北京指挥部组长,组织编写《灾区心理自助手册》、《灾后心理一百问》、49集心理援助自助漫画故事书《让我们一起微笑吧》等书,并组织6场心理援助志愿者的快速培训班。6月6日,以心理援助行动领导组成员身份与灾区地方政府进行沟通和联系,推动进一步建站和站点工作的深入开展。

来源:科技日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