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泡泡
学生们陆陆续续放暑假了,天也热起来了。晚饭后院内人们纳凉时,有了平日不多见的孩子们嬉戏的场面,孩子们的举动也不再让家长们过分地制止。说是孩子们在嬉戏,其实也不过是院子里,在纳凉的人群中追来追去。
这两天我们单元的两个同班小学毕业的女孩玩起了吹泡泡。她俩都用保温瓶盖子盛些洗衣粉水,拿喝袋装牛奶的吸管吹泡泡。
大人们看她们玩时,勾引起了自己对童年的回忆。有的说,自己小时候和伙伴们一起玩“抓羊拐”。有的说,我们那里的羊少,是抓猪手上的小骨头。有的说,那你们还算玩的好,俺们玩的是用瓦片磨成的小方块。还有的说,小时候玩一种叫“丢窑”的游戏:在地上划出两排共十个格子,两人一起玩,每人一排,每个格子里放入等量的杏核,用“锤子、剪刀、布”来决定谁先走,看谁赢的杏核多,因为经常在一个地方玩,会把一开始的方格子抓成小窑窑,也就叫“丢窑”了。还有人说,俺们也玩这种游戏,不过用的是从沙堆里找来好看的小石头……
想必,上面说的两种游戏,大多数人儿时都玩过,也许花样更多。然而,我却一直在看那两个女孩玩吹泡泡。
她俩吹的洗衣粉水,吹的时候就像是在做作业,脸上也看不出那种专注。她们的泡泡吹的不如我们小时候的大,不如我们小时候吹出来的颜色好看,没有我小时候和伙伴们玩得开心,也不如我们那样变着样地、全身心地玩……
我忍不住向她们建议:用肥皂水好。肥皂有油脂,肥皂水的张力大,能吹出更大的泡泡,还能显出更多的色彩;一个人吹的时候,最好是找一块玻璃,在上面先吹一个,再续些肥皂水吹,这样可以吹一个很大的,还可以在旁边续好多好多;这样两个还可以比赛。
一连几天,她们俩都在同一个地方吹泡泡。不知为什么,在我看来她们不像是玩耍,的的确确像是在做作业――玩得那样机械、从不变化,然而却玩得那样固执。不知是不是像纳凉的大人们说的那样――“现在的小娃,玩具太多,没什么能吸引他们的。”“现在的小娃学木咧,都不会玩了。”
而我则宁愿相信是庄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不乐!”是啊,王国维也有两句意境的名论:“无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有我之境,以物观我,故不知何者为物,何者为我。”
就在我写完上文,再打算看看她们吹泡泡细节,她俩却不吹了。在她们玩的地方,留下了斑白色洗衣粉的痕迹。
童年,不同的童年。童年,相同的童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