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王子”苑杰:做环保界的阿甘
2008-06-22

乐观开朗的苑杰。(何凤丹 摄)
  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向前――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越战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电影《阿甘正传》里的“傻子”阿甘,就是一直在不停地奔跑,不停地向前。

  北京林业大学(以下简称“北林”)森林保护与游憩专业大四学生苑杰也是一个阿甘式的执着者。年仅21岁的苑杰是全国十佳环保社团――北林山诺会的前任会长。由于大学期间一直致力于推广高校垃圾分类回收项目,把垃圾分类回收作为自己的“最爱”,苑杰被同学戏称为“垃圾回收王”。

  “垃圾回收王”的环保奔跑,从家乡的塔里木河边开始――

  终身难忘“黑风暴”,小苑杰从小树立环保梦

  天空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脚下,阿甘坐在亚拉巴马州的一个长椅上,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坐在北林宁静的校园内,苑杰缓缓讲述他沙尘暴里的童年故事――

  苑杰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疆人,出生在塔里木河畔。塔里木河原来是一条美丽的河流,河岸土地上傲立着胡杨树。但由于当地人过度开垦,在苑杰上中学时已没剩几棵胡杨树了。塔里木河也从2000年开始断流,从此只剩下干涸的河床。

  从苑杰记事开始,家乡每年春夏季节都有强烈的沙尘暴。1992年,家乡出现了一次“黑风暴”,沙尘暴的强度达到了历史上从没有预测到过的级别。多年以后,走在北林校园干净的石板路上,苑杰还依然能清晰地记起那个黑色的下午——

  当时他在教室上课,突然感觉天骤然黑了下来,几乎伸手不见五指。黑暗大概持续了10分钟,那种恐惧的感觉攫住了他整个身心。每年一到沙尘暴季节,一个月见不到太阳,苑杰的心情就特别压抑。

  长期目睹家乡的残酷生态环境,做一个环保工作者的梦想在小苑杰心中逐渐萌芽生根,并日渐成熟。

  在苑杰家乡的塔里木河中有一种珍贵的鱼种叫“狗头鱼”。这种鱼味道鲜美,深受当地人喜爱。于是人们不惜用炸药、电网来捕捉。长期下来,“狗头鱼”数量日渐减少。加上塔里木河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狗头鱼”曾一度濒临灭绝。

  苑杰痛心于“狗头鱼”的锐减。从他懂事起,他就坚决不吃“狗头鱼”。家里人一开始笑他傻,但他的坚决最终感化了家人,“狗头鱼”之后再也没有上过苑家的餐桌。

  在苑杰参评可口可乐2008校园奥运火炬手的材料中提到了一个小事件,透过这个漏水小事件,我们看到了他对于环保从一而终的坚持。

  那是在他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看到学校里一个水管漏水。看着水一滴一滴流在地上,他心痛不已。立即跑去找管理员,请求其尽快修好。

  但是他回头再去看的时候,那水还在滴。于是他很生气地冲进管理员的办公室,问为什么没修。

  管理员很不屑地说:“又不是你家的东西,你着什么急?”

  这话激怒了苑杰。他为此和管理员吵了起来。而且吵得很凶,差点被学校处分。

  再回忆其此事,苑杰说,“其实我也不知道我当时为什么会如此的愤怒,像一头发怒的狮子,自己都觉得自己很恐怖。但是水一滴滴浪费,我真的很心痛。”
 

山诺会成员野外生存活动中留影。
  踏上绿色学府北林,走进山诺成为“垃圾回收王”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自己下一个拿到的是什么?阿甘的母亲常常对阿甘说。

  小时候,苑杰就喜欢看《人与自然》、《地球的故事》等有关大自然、有关资源与环境的电视节目,还找来各种环保方面的书籍翻阅,如饥似渴地汲取环保知识。虽然不知道自己以后能走到哪里,但苑杰知道自己这一生注定要与环保结缘。

  上了高中后,苑杰慢慢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确定了人生方向: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高考那年,热爱环保的苑杰选择了绿色学府——北林,进入资源与环境学院学习。

  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苑杰就开始寻找环保方面的社团。他终于如愿以偿地加入了北林最活跃的环保社团――山诺会。

  “环保是我的信仰,山诺就是我实现自己理想的地方。”

  山诺会有很多个部门,一直想从事资源再生领域工作的苑杰加入了“RECYCLE”(即垃圾分类回收)部。开始参与RECYCLE项目的工作,从此与“RECYCLE”结下了不解之缘。

  RECYCLE项目是山诺会在1997年创办的一个环保项目,主要是做高校学生宿舍的垃圾分类回收,再联系回收站和环保公司处理。北林大7号学生公寓楼的RECYCLE项目试点获得很大成功,曾获“福特汽车环保奖”的殊荣。

  苑杰在大一时做了一年的环保志愿者,每个星期去学生宿舍回收垃圾。每个周末,他提着大回收袋,穿梭于十几层的宿舍楼间,一个宿舍挨一个宿舍地敲门收垃圾。为此,苑杰被有些同学不屑地叫做是“收垃圾的”。但这丝毫没有影响他对环保的热情。很快他就习惯了有些人的不理解和有些人的不屑。他乐呵呵地称自己为“垃圾王子”。

  善于思考的苑杰在志愿者工作中发现了山诺会里的一些问题。他觉得山诺原来的机制缺乏凝聚力,没有团队感情,没有自己的内部文化,容易造成志愿者的大量流失。作为一个有强烈责任心的会员,苑杰想要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变协会的这个现状。

  山诺会换届时,苑杰申请当部长,他说他有一些想法,想通过协会去实现。之后他就做了一年的RECYCLE部部长。他带领志愿者们回收垃圾,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垃圾回收王”。

  在那一年中,苑杰创新志愿者管理模式,有效缓解了志愿者流失问题。他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加强志愿者管理,一种是化整为零,即把从前对志愿者大锅饭式的管理创新出一种团队的模式,把大的志愿者群体分为小的不同的团体,例如分区间工作。在小的团体里志愿者们能得到更好的交流,志愿者对社团的归属感也更强。另外一种就是加大人性化的管理。苑杰从回收垃圾得来的资金里划出20%,用来开展社团的内部拓展活动,丰富社团生活,让志愿者团队更有凝聚力和活力。

  同时,苑杰身体力行,用自己的热情感染越来越多的同学加入垃圾分类回收队伍。苑杰同宿舍的那些男生们本来懒于把垃圾分类回收,在苑杰的“威逼利诱”下,也慢慢养成了分类回收的习惯。提起苑杰,同宿舍的一个同学笑着说:那小子真是个“相当狂热”的环保主义者,一扯到环保就说个没完,真拿他没办法。

  2005年,苑杰负责的RECYCLE项目突破瓶颈取得极大进展,获得了“中国青年丰田汽车环境保护奖”项目资助三等奖。

  上天似乎总是特别眷顾这个怀着极虔诚环保信仰的小伙。2006年,苑杰当上了山诺会――这个北林会员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协会的会长。当会长的一年他漂亮地做成了三件大事:

  一是,促成了首都高校RECYCLE联盟,把山诺垃圾分类回收的理念和做法推广到了更多的高校。

  二是,开创北林校园大型旧书交流活动。苑杰将南开大学的旧书交流项目成功引入到了北林,并结合学校和协会的特点,经过修改和创新产生了具有山诺特色的旧书交流项目,使同学们手上的资源能够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三是,发起并成功完成“R部寻根”活动。这个活动主要是探寻小商贩处理垃圾和转移的路径,看其是否环保。通过“R部寻根”暑期活动的调查苑杰发现,目前社会上很多垃圾小商贩处理垃圾资源的方式存在非常严重的二次污染。而为了杜绝二次污染,需要将更多的垃圾资源交到一些大型的正规环保企业进行清洁的再生循环。所以,山诺发起并联合首都多家大学创建了“首都高校Recycle联盟”,通过这个平台,学生环保社团们将能够用更大的垃圾资源回收量与正规的环保企业合作。

  环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跑,福雷斯特,快跑……无论遇到什么,你只需记得要不断往前跑。” 阿甘的女朋友珍妮对阿甘说。

  甘肃民勤,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三面包围下的一片绿洲。这里,曾经是一片烟波浩淼的湖海,这里也曾有过短暂的富庶。然而不知从何时起人们看到,这块中国北方抗御沙漠化的前沿阵地、保护亚洲大陆桥畅通无阻的生态要塞,正遭受着风沙无情的袭击……

  2007年“两会”,甘肃省人大代表团与温家宝总理一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强烈呼吁保住民勤绿洲。

  无独有偶,会场之外的北林环保社团山诺会,会长苑杰和协会的骨干们也正在讨论这个话题。

  这个讨论源于2005年暑假苑杰代表山诺会参加大学生绿色营,赴甘肃民勤进行的一次生态科考。那年的大学生绿色营主要关注的就是民勤绿洲的沙漠化问题。

  提起民勤绿洲问题,苑杰有些无奈地说:“为了生存,当地人掠夺式的开发对于环境的影响几乎是不可逆转的,民勤周边的沙漠正以每年10米的速度推进,一桶水一家人可以用一两个月……”“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把自己见到的告诉同学而已。”

  据全国保护母亲河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像山诺会这样的青少年生态环保社团已占中国环保NGO总数的40.3%。2004年,年均增长已经超过100个。截至2005年8月,全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有354所高校组织成立了501个大学生生态环保社团。

  但是这样的环保社团,他们能做的环保,很大程度上也只是一种宣传和倡导,难以进行大项目的运作。就像现在,面对民勤绿洲问题,他们也只能在“两会”会场外进行无力的讨论。这种现状让苑杰很忧虑。

  让苑杰忧虑的还不止这些。2007年暑假,作为“中国青年丰田汽车环境保护奖”的获奖代表,苑杰得以到日本进行参观交流。在日本,苑杰真正见识了日本垃圾分类回收的巨大成功,吃惊地看到垃圾分类回收已经成为当地居民的一种日常习惯。和日本相比,苑杰发现中国真的还存在很大差距。

  “环保是一种品质,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危机感。”苑杰说,“环保,还有很多长的路要走。”

  “做环保界的阿甘。”苑杰给自己这样的定位,他说他要像阿甘一样不断奔跑,坚守对大山的承诺和对绿色环保的梦想。
 


苑杰手举山诺会的旗帜。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