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旧版
|
设为首页
要闻
视点
观察
专题
机构
培训
教育
助残
环境
动保
低碳
能源
智库
明星
城市
企业
行动
二百米,三十年
2008-06-22
本文作者父亲打拼了半辈子的这条街道,现在一派兴隆景象。(邵香云 摄)
我出生的鲁西南小镇上有南北一条街,地处连接市区和县城的105国道上。
三十年前,在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之初,父亲走到了街的南边。
三十年后,父亲从南到北走了200米。
这200米,父亲走了三十年。这200米,对父亲,对我的家庭都意味着很多。
1976年7月28日,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这场天灾几乎毁了整座城市。地震后的唐山开始灾后重建,需要大批的劳动力。当时,家里生活得异常艰苦,有时要靠芋头面和米糠度日。父亲不得已离开小镇跟着村里的一个木工组北上去了唐山。在唐山的日子里,父亲凭着聪明灵巧和苦学勤奋,掌握了一手精湛的木工手艺。靠着这一手艺,父亲在唐山接了不少木工活,攒下了日后成家立业的积蓄。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给父亲提供了新的机会。
小镇的街南, 父亲最初的“露天厂”
父亲脑子活,从唐山回来后,除了种地,他一直做些小买卖,卖豆腐、做木匠活,都是小打小闹,仅能够维持一家老小最基本的生活。父亲和母亲结婚后,家里依然生活艰难,父亲变着法得想着挣钱养家。
我姑父的弟弟在小镇的街上最南边住,是边缘地方,再往南就是庄稼地,与拖拉机站挨着。拖拉机站倒闭后,厂里厂外都闲置了一大片地。父亲和姑父商量后,决定在姑父弟弟这门口的空地上打水泥瓦——因为在家门口,没有租金,成本相对较小,而且交通方便,便于车辆出入。父亲低价买了二手工具,没白没黑地干。因为年轻,再加上能吃苦、守信用,东西也是物美价廉,父亲打的水泥瓦销路很好,除了满足镇上的村户,方圆百里的村民都到我父亲这买瓦。
因为最初做这行的不多,父亲还是掘到了改革开放后个体经商的第一桶金。两年后,母亲怀上了我,干不了重活,父亲少了一个帮手。小镇上水泥瓦经销店多了起来,父亲多了不少竞争对手。水泥瓦行的生意冷淡了不少。父亲更加卖力了,光着膀子拼命地干,母亲身怀六甲也不示弱。母亲说,那时候要给水泥瓦上机油,她干不了重活就干这个,结果落下了毛病,如今闻到机油味就恶心呕吐。
一个人还是太累了,父亲经常累得直不起腰来——现在父亲的腰疼病,想必是那个时候落下的吧。后来,父亲想到了雇人,他和姑父的弟弟商量,请他一起干,姑父的弟弟欣然应允。后来姑姑、姑父等家里人也都帮着父亲一起干了。这样的生产规模持续了四五年。我五岁左右的时候,家里的生活渐渐好起来,盖了砖瓦房,不久还添了一台十四英寸的黑白电视机。那个时候,妹妹、弟弟相继出世,家里的生活压力依然不小。而父亲的第二次机遇也很快来临了。
往北一百米,父亲有了间打面房
上世纪90年代初,105国道拓宽,街头的很多建筑纷纷被拆除。姑姑的家本在距离父亲打水泥瓦的地方向北100米处——国道的西侧后面,因为拓宽了国道,姑姑的家就面朝大街了。父亲看准了这块地段的发展潜力,尽管仍处边缘,但北挨汽车站,属于交通要道。 因为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各家各户干劲十足,交足公粮,都有剩余,剩下的粮食要磨成面,再加上农村的养殖业也逐渐发达,对饲料的需求与日俱增。父亲觉得这个行当有发展前景,镇上打面房很少,而且水泥瓦已经逐渐被淄博瓦取代,没有了市场前景,父亲年龄增大,体力逐渐跟不上了。综合了多种因素,父亲和姑姑、姑父商量在原来的宅基地上盖了一间不足30平米的小瓦房,转行开了这间打面房。
刚开始干时,我已上小学。每当放学后,我总是去父亲的打面房等着他吃饭。房外打草,房内打面,机器隆隆。每当机器停下来的时候,我总是分外开心——父亲终于可以停下来休息了。可是赶上收割时节,机器声往往会一整天都在响。父亲做生意很活,他总说都是街坊四邻,用不着斤斤计较,所以父亲总能凭着好人缘招徕好多顾客。其实,经营这个小店也很不容易,小店内有张床,父亲晚上要在这里休息看着机器,被褥上经常蒙上一层厚厚的面粉,父亲累极了,顾不得收拾,躺下就能睡着。那个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是头发、脸、胡子——浑身上下都是面粉。我戏称父亲为“面老头”,父亲总是苦笑一下,拍着我的头“傻闺女,没有面老头,谁供你上学”。现在想来,心里竟十分酸楚。
干了三四年后,父亲看到了大型面粉厂的发展潜力,将来如果实行了面粉厂机械化,小作坊式打面房的生意无疑进入死胡同。那时,党的十四大已经召开,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父亲喜欢看电视新闻,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还是嗅到了这一政治信号将给小镇带来的变化。他又开始了人生的第三次转行。
再往北一百米,父亲做起了建材商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小镇上只有一家从事建材生意的,父亲早年从事水泥瓦生意时,水泥是主要的原料来源,他深知其中的利润含量,只是苦于没有资金和环境,一直没有往这方面发展。经济体制转型后,位于小镇街中央的工业厂因经营不善破产,工人们都自谋生路了。父亲有个朋友,原来就是这个厂里的工人。父亲和这位叔叔商量后,决定合伙在老工业厂附近做水泥销售生意,因为叔叔曾是厂里的工人,囤货的地方不成问题。父亲将打面房的机器转手后,彻底转行了。
父亲这一次的转行异常辛苦,因为没有经验,囤积的几十吨水泥卖出后,出现了问题。水泥凝固效果很差,盖好的房子出现了裂缝,不少买家纷纷上门要求赔偿。用户逼父亲,父亲只能去找水泥厂讨说法。那段时间,父亲几乎天天往厂里跑,厂家推托躲避,不解决问题。父亲没有经验,也没有厂家的质量保证书,吃亏是肯定的,但父亲就是有一股气势,他跟厂里纠缠了好久,最终得到了部分赔偿。父亲做生意求一个“信”字,他对出现问题的用户进行了补偿。
经历这件事情后,父亲一下子老了许多。和父亲合伙的叔叔后来因故退出了,只剩了父亲一个人单打独斗,但他没有退缩。这些事情让父亲有了更丰富的经验,他自己研制了一种试验水泥是否合格的方法——“煮饼法”。每次进货,父亲都要拿试验品做一个饼状的水泥块,然后放到锅里煮三个小时,看颜色和凝固情况就知道质量如何了。这一招果然奏效,经此检验的水泥再没出现任何问题。好几次,看到父亲煮饼,我便开玩笑怂恿他申请专利,父亲总是很开心地接受我的嬉闹。虽然没有科学依据,研制的土方法却再没让父亲吃亏。
最初,父亲在水泥旁边搭了一个简易棚,冬天就在棚里休息,夏天就在水泥旁露天的木板床上休息,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年。这三年基本上属于父亲在这一行里的创业期,也是最辛苦的时期,无论刮风下雨,父亲都死守着他的水泥。每次放学经过父亲的小窝,我总是很难受。四年后,镇上来了一位新领导,提出要大力发展经济,统一规划街边建筑设施。新领导的政策是父亲最大的人生机遇,他不仅靠着多年的积累买了两处门面,还在这次大规模的整建中成为建材的主要供应商。父亲的简易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幢漂亮的二层楼房,父亲的打面房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也是一座二层小楼房。我们的家搬到了街上。那年正好是1998年,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如今,父亲依然在小镇的街上从事建材行业,因为有了门面,父亲经营的门类更加齐全,不仅零售,电话订货、送货上门已经成为主要经营方式。
从1978年开始在街南开始做个体生意,到北移200米,父亲用了三十年。200米的距离,父亲几乎用尽了一生的心血,他不仅让这个家过上了好日子,他还将他最心爱的大女儿送出了小镇,送到了首都北京求学,而他的小女儿和小儿子也成长成了和他一样能干的商人。
2008年3月,在弟弟的婚礼上,我看到父亲布满皱纹的脸上流露出了幸福与满足。
弟弟结婚的当晚,父亲与我都欣喜难眠。我挽着父亲的胳膊,挨着父亲的肩头聊天,这是我们父女俩经常的交流方式。
“爸爸,你做生意有三十年了吧!”
“是啊,从唐山回来,改革开放以后就开始做了。”
“爸爸,我想了想你从街南移到街北,这200米,用了三十年。”
“没有改革开放,也许我连动都动不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
相关新闻
清华硕士为缓解抑郁做环卫工:这里面
985硕士裸辞摆摊,是因为喜欢吗?
黑夜中的一抹温暖:他们在深夜悄悄照
百鸟之王扮靓东北乡村:“孔雀姐妹”
援青干部陈实:在青海南部纯牧业县啃
爱心行动
成都彭州市仁爱志愿者:第一批40余吨
新雷锋青年志愿者协会:结核宣传落实
新湾镇志愿者应急救援队:暴雪“五必
湖北武当山消防救援大队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爱孩子成长
百鸟之王扮靓东北乡村:“孔雀姐妹
援青干部陈实:在青海南部纯牧业县
给一千个陌生人写信
共
0
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公益访谈
公益中国网创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进一步
【SRC·2022】公益中国网负责人曹胜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负责任的企业
【SRC·2022】北师大中国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SRC·2022】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
【SRC·2022】全球报告倡议组织董事吕建中:低
【SRC·2022】原农业部副部长刘坚:勇担社会责
聋人律师谭婷:让法治之光点亮无声世界
董强:社会组织进入乡村服务乡村迎来时代机遇
金锦萍:互联网公益的共生共创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