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十几天过去了,多少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浸润着我们的双眼,多少援助的双手每天都在为灾区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当许多人无法亲抵地震灾区为救援献出一份力量时,他们平凡质朴的举动,同样让我们为之动容。
解说:当全国动员支援汶川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时,在河南,另一场战役随着盛夏的来临也积极展开。占全国夏粮总产四分之一多的河南夏粮今年获得大丰收,为了能尽一份自己的力量,为了让灾区人民有粮吃,抢收夏麦的农民都是眼含热泪争分夺秒。
同期: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郭营村村委会主任 郭宗涛:真的呀,我看一次电视哭一回,看一回哭一回,确确实实,真的。捐款、捐粮在这方面老百姓都有这个心愿。(我们)做好后勤工作,把粮食打(下来)准备,多收粮食,支援灾区,重建支援灾区。
解说:镇平县郭营村72岁的农民余怀勤得知四川发生大地震后,几天来都吃不好睡不安,他决定把家里仅有的2亩小麦打下来卖掉后,所得卖粮款全部捐给四川灾区群众。
同期: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郭营村村民 余怀勤:我把这粮食全部支援四川人民。(记者:为啥呢?)因为他们有难,我们都支援。
解说:如果说,农民兄弟用他们捐献麦子的质朴行动来表明同灾区受灾同胞心连心,那么,就在同一天,5月25日,北京许多商场门前都挂起了这样的横幅,“北京商界为灾区重建家园义卖创收一日捐”。这是继北京商界连续捐款1.6亿元后,再次发出支援灾区的倡议。
解说:这次活动是由北京市商业联合会和首都慈善公益组织联合会发起的,本着自愿原则,25日当天,北京市共有280家商场、超市、餐饮门店参加。参加企业将把当日所有利润捐献给四川灾区。
同期:北京菜市口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捷: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离不开人民,尤其是作为企业来说,当一方有难的时候,必须尽到社会的责任心、公益心。所以这次在商联会发出这个倡议以后,我们单位领导积极给予响应。
解说:天摇地动,摧不垮万众一心的钢铁意志;桥断路绝,斩不断心心相系的骨肉情深。在大灾面前,每个人、每个团体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告慰灾难中的人们,都在用自己的微薄力量表明,无论有多么大的苦难和艰险,我们都会与灾难中的同胞共同面对。废墟上入党的誓言,病床前“特殊的党费”,都是对我们民族力量的一次凝聚。
解说:这位照片上的老人名叫杨海仁,5月24日,82岁的老人因病去世。然而,就在他去世的前一天,这位一生务农,生活俭朴的农村基层老党员坚持向村党支部缴纳了身上仅有的100元“特殊党费”。
解说:今年85岁,有着50多年党龄的新华社离休老干部李毅,地震发生当天他80岁的老伴突发脑血栓住院治疗。这位1946年入党的老党员一边照顾着老伴,一边打听着灾区的情况,看到灾区的人民急需援助,干了一辈子革命工作的李毅内心波澜起伏。
同期:新华社离休老干部:你作为党员,为民担忧,为党分忧,我很激动。我就马上和老伴商量,我说咱们交特殊党费。钱多少那不成问题,但表示这个心,表示党心,这很重要。(有删节)
解说:5000元的“特殊党费”代表了一名老党员的情操。而在大灾面前,那些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的党员们,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怀同样令我们感动。南京市第二道路排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家凤不仅派出6台挖掘机、推土机等重型机械赶赴灾区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特殊时刻还响应党的号召,缴纳了5万元的“特殊党费”。
同期:江苏省南京市第二道路排水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 严家凤:我们两人能到今天离不开党的培养,我们在业务上也碰到很多困难都是党和政府支持我们的。在国家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尽我们自己最大的力量,我们带头捐,就是这么个想法。
来源:厦门广播电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