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报:灾区百姓感激解放军 有他们就有希望
2008-05-2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消息:据香港《南华早报》5月23日报道,解放军战士翻山越岭救助四川汶川地震幸存者。

    媒体上不断播报士兵英雄抗灾的事迹,但是士兵本人却根本不可能接触到这些报道。许多在青川参与救灾的士兵说,他们看不到报纸、电视,也听不到广播。

    许多被派到偏远地区搜寻幸存者的士兵把自己的食物和水留给了村民,在无水无粮的情况下长途跋涉回到营地。灾区老百姓都被士兵的行为所打动。

    5月17日9时,济南军区某红军装甲团接到抗震指挥部命令后,迅速出动220百人,紧急奔赴距离震中汶川县映秀镇不足十公里处的都江堰市市虹口乡抢险救灾。(王从兵、特约记者 唐金江 摄影/报道)

    近日,当解放军的一个班在崇山峻岭间跋涉逾30公里抵达曲河乡一个村庄时,一位78岁的老婆婆腿部受重伤却不愿被救援人员抬走以接受治疗。 

    士兵听不懂她的方言,另一位村民解释说:“她说她没钱治腿。”士兵反复劝说,让这位老人相信她不用为运送和治疗支付费用。他们沿着来时的崎岖山路把老人抬到前进乡,用救护车把她送到医院。 

    来自济南军区的士兵肖成刚(音)说:“中国老百姓诚实守法。他们很穷,但很诚实。” 

    5月25日,济南军区某部战士在搬运砖块,准备为受灾群众建房。为了让受灾群众早日住上更加坚固的房子,该部官兵准备为彭州市的受灾群众建设150套住房。 新华社记者 郝同前 摄

    随着在较大城镇的搜救工作接近尾声,士兵被分成突击队派到偏远村庄搜寻幸存者,我们反复听到类似的故事。青川的多名军队指挥官承认,一些受伤村民不愿离开家乡。 

    在红光乡协调救灾工作的刘璞(音)大校说:“有的村民担心如果走了,他们的村子会被推平,他们再也没机会回到这里。”刘说:“我们不会强行带走他们。我们的士兵会尽一切努力说服他们,如果他们还是不走,我们只能想尽办法提供帮助。” 

    奔赴曲河乡和红光乡的大部分士兵———这是青川县受灾最严重的地区———来自济南军区的“猛虎师”,他们是近年多次执行救灾任务的老兵。 

    最让他们难忘的是1998年的那次救灾经历,当时他们被派往东北的嫩江抗洪。士兵接到命令跳入数百米宽的河中连成人墙以防止大坝溃堤。 

    尽管那次任务更危险,但军官姜洪涛(音)说,在青川的救援任务给人的冲击更大。他说:“在嫩江的洪水中我们随时可能丧生,但我们面对的仅仅是自己的生命和洪水。可是在青川我们看到断壁残垣下的遇难者,能做的却十分有限。” 

    5月26日,机组人员在唐家山堰塞湖指挥飞机降落。

  连日来,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上涨,严重威胁灾区群众及抗震救援部队和抢险人员的安全。前期徒步进入这里进行抢险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因缺少食品和饮用水,生活非常艰苦。

    26日,济南军区某陆航团的直升机装载食品、物资和燃料,运送至唐家山堰塞湖坝上。  新华社记者 李 刚 摄

    他说这场经历肯定能让手下的士兵成长———他们大多出生在1980年以后。他说:“在抬着担架和病患的情况下,他们在山路上走得很快。遵守纪律是一部分原因,但更多的是出于他们内心的情感。”

    许多被派到偏远地区搜寻幸存者的士兵把自己的食物和水留给了村民,在无水无粮的情况下长途跋涉回到营地。老百姓都被士兵的行为所打动。

    媒体上不断播报士兵英雄救灾抗灾的故事,但是士兵本人却根本不可能接触到这些报道。许多在青川参与救灾的士兵说,他们看不到报纸、电视,也听不到广播。 

    刘大校说,士兵不知道救灾的进展情况这并不奇怪。他说:“即便作为指挥者,我也只知道所在乡镇的情况。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执行任务。” (编辑:刘瑞常)

    5月26日,官兵在搬运抵达的物资。连日来,唐家山堰塞湖水位上涨,严重威胁灾区群众及抗震救援部队和抢险人员的安全。

    前期徒步进入这里进行抢险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因缺少食品和饮用水,生活非常艰苦。5月26日,济南军区某陆航团的直升机装载食品、物资和燃料,运送至唐家山堰塞湖坝上。 新华社记者 李 刚 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