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号下午记者来到中心广场,只见在广场“草帽”状建筑下,二十多名中老年民间曲艺爱好者聚集在一起,你唱歌来我演奏,你跳舞来我摇扇,……大家逍遥自在,乐在其中,他们诙谐的唱词和精彩的演奏引来围观群众的阵阵喝彩。演唱的间歇,记者走上前去和两位演唱者聊了起来。
(出录音)
记者:您叫什么名字?男:陈兆良。
记者:哎呀,刚才唱的太棒了!男:我自己从小爱唱,在工作单位上参加过文艺宣传队,现在退休了,大家凑在一块唱,唱的过程中,自编一些新曲把我们西宁的变化、党的政策都编进去唱一唱。
记者:您能不能清唱几句?男:我编了一首《如今的西宁城,美哈的说不成》......(喝彩声...... )还有歌唱党的政策,给我们人民群众带来的好处,我们都编的唱进去了。(哈哈......)
记者:您叫什么名字?女:季雪英。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唱的?女:我在这唱的三四年了。退了休,没事干。这里唱,开心呗。就是喜欢青海曲艺、“花儿”这些。我也高兴,大家也高兴。湟中的、各州县的都来,外地的录像机拿上来录着,一天开心。(录音止)
在这里,老人们载歌载舞,享受着欢乐时光,他们不仅演唱传统地方曲艺,还自编、自演身边的新人新事,热情讴歌今天的美好生活。在青海打工多年的外地青年薛女士和西宁市民陈先生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出录音)
记者:请问您是来自哪的?
女士:我是来自山西的。我是在这附近打临时工,下班了,没事干,过来看一下。感觉西宁挺好,文化活动、娱乐这些,退休人员搞活动感觉给西宁城市带来了好气氛。我们外地来的感到好奇,新鲜。
记者:您是经常过来看还是偶尔过来看一看?
先生:有时候就过来看一看。挺好,老年人唱歌锻炼身体。早上玩的人特别多,不管是体操的、跳舞的都挺不错的。西宁的风貌发生了变化,我来青海三十多年了,青海变化确实大。(录音止)
脍炙人口的青海民间曲艺、小调,浓缩着时代的风华,折射着历史的流光,表述着群众的心声。西宁市中心广场中老年自乐班负责人韩绪邦:
(出录音)“我们从02年开始,在广场上自发地形成了一个中心广场自乐班,已经六年了。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只要气候允许的情况下,我们都参加。大部分都是退了休的干部工人也有一些城镇居民,主要是老年人寻求晚年的一点欢乐。同时我们也想弘扬一下青海的一些民间音乐。把青海小调、一些革命歌曲、青海“花儿”唱一唱。另外我们也有自己编的曲子。像“国家把农业税免掉了,学生娃不收个学费了,庄稼人不收个粮了,好政策帮了忙了。(哈哈、、、、)2008年奥运会在我们国家办,我们作为离退休老干部特别高兴,也愿意编一些新曲子。(哈哈、、、、、、)”(录音止)
(出音乐,压混,扬起,渐消)
中心广场上的中老年人们每天都快快乐乐地聚集在一起,唱曲艺,吼秦腔,演京戏,不仅娱悦自己的身心,还传播民族传统文化,带给周围的群众许许多多的欢乐。我们衷心的祝愿这些中老年人健康、快乐每一天!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