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情似火华侨爱国情深 和谐之旅十大感人镜头
2008-04-1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马斯喀特4月14日电(记者 马邦杰 张荣锋)北京奥运圣火的“和谐之旅”是一次挑战人心理和生理极限的环球之旅。从阿拉木图的融融春色、伦敦巴黎的料峭春寒、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探戈,到达累斯萨拉姆的瓢泼大雨、马斯喀特的炎炎烈日和茫茫夜色,在种种极限状态下发生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

    一路追随圣火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记下了其中的十大镜头。

    镜头一:观众热情似火


    4月14日,华人华侨在奥运圣火传递起跑仪式现场等待仪式开始。当日,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活动在阿曼马斯喀特举行。(新华社记者 戚 恒 摄)

    奥运圣火在马斯喀特进行夜间传递时,一群华人华侨和在当地居住的印度人手拉一条长长的横幅向圣火致意,上面写着北京奥运会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他们本身的举动就是这一理念的最好诠释。

    圣火每到一处均受到当地民众的热烈欢迎。在阿拉木图,三十万人自发走上大街恭迎圣火,整个城市处于空前盛大的节日气氛之中;在圣彼得堡,七十万居民涌上街头,熊熊燃烧的圣火让他们忘记了料峭春寒;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上演了数万群众追随圣火的壮观场面;在马斯喀特,一群孩子为了能亲眼目睹首次造访海湾地区的奥运圣火,呼朋结伴步行6公里赶到山里的传递路线等候圣火的到来。

    看到这些热情的观众,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运行团队执行指挥张明一次又一次感慨:“圣火让我们感受到她强大的魅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镜头二:残疾人火炬手以身捍卫火炬尊严

    金晶面对突如其来的冲击,毫不畏惧,用双手紧紧抱着火炬,同时脸上仍然流露出骄傲的神情。(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 摄影记者:贾婷)

    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一群“藏独”分子向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火炬手金晶大打出手,试图抢夺她手中的火炬。金晶临危不惧,用她的残疾之躯死死护住火炬,捍卫了火炬的尊严。

    外电称,金晶体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精神。而人们也记住了那名“藏独”分子的丑陋嘴脸,那是野蛮、无耻的标志。

     镜头三:圣火护卫以血肉之躯保护圣火前行


    4月7日,北京奥运圣火在巴黎传递时遭遇少数“藏独”分子的干扰破坏,当地警方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制止。在法国公众的热情欢迎下,北京奥运火炬在巴黎安全完成传递任务。

   “藏独”分裂势力的恶劣行径遭到法国公众以及火炬手们的强烈谴责。这是巴黎警察及时制止一名扰乱火炬传递者试图从火炬手手中抢夺火炬。(新华社记者 戚 恒 摄)

    奥运圣火在伦敦、巴黎遭遇“藏独”等不法之徒的无耻刁难,西红柿、臭鸡蛋、矿泉水瓶夹杂着恶言恶语砸向圣火护卫。小伙子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用文明和克制还击对方的野蛮和卑鄙,一路护卫圣火未遭任何亵渎。坐在指挥车内的张明目睹了这一切,难过得几乎不能自抑。事后她表示,作为一个母亲,她感觉那是自己的孩子在遭受凌辱,她的心在流血。

    镜头四:华人华侨爱国情深


海外华人在旧金山挥舞五星红旗

    圣火在伦敦、巴黎遭受冷遇,让美国华人华侨气愤异常;他们自发赶到旧金山,组成十万圣火“护驾”大军。旧金山火炬传递起跑现场满眼是一片爱国旗帜,华人华侨打出各种各样的标语,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北京奥运会的支持。

    一位名叫邹舟的小伙子专门从北卡罗来纳坐了7个小时的飞机赶来,他表示要一路跑步全程陪伴圣火。由于“藏独”分子穷凶极恶,开始暴力破坏活动,火炬接力临时改变路线,令多数华人华侨亲眼目睹圣火的愿望落空,留下一个不小的遗憾。

    镜头五:“铁娘子”任劳任怨

    谷民率领的火炬手运行组是一支由三人组成的小型“娘子军”,她们肩负着繁重的接送火炬手的重要任务。她们的胳膊上、手上全都伤痕累累,有的是被火炬燃料罐烫伤的,有的是被火炬碰伤的。她们还担负着克服各种语言障碍与火炬手沟通、运行前规划踩点等艰难而细致的任务。每个运行日,她们只能睡一个多小时。

    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即使在酒店她们也很少能有时间休息。谷民表示,每次登上飞机时,是她们心理最放松的时刻,因为那意味着工作暂时结束了。三位“铁娘子”虽严重缺乏休息,但却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工作没出任何差错。

    镜头六:新闻发言人大公忘私


奥运圣火运行团队新闻发言人 曲莹璞

    奥运圣火运行团队新闻发言人曲莹璞是哈佛大学硕士,在与中外媒体尤其是西方媒体的周旋中,他充分发挥了中英文俱佳、机智灵活的特长,促进了运行团队与新闻媒体的沟通,消除了种种误会。他的工作日记也被西方一些报纸摘抄转载。

    当奥运圣火传递在伦敦、巴黎遭到“藏独”等抗议分子的破坏时,他成了最忙碌的人,手机一直响个不停。曲莹璞忙于应对媒体,忘记了使用的是自己的私人手机,每个电话都是国际长途漫游。几天下来,话费已经过万,全部要从他的个人账户上扣除。

    曲莹璞领导的是一支为媒体服务的专业队伍。另一新闻发言人李萍以及彭婕、卢川、张亮等新闻官员也都恪尽职守,为媒体采访创造最好的条件。彭婕拖着瘦弱的身躯忙上忙下照顾各方媒体,一天忙碌下来,每次她都显得疲惫不堪;有一次她在登上包机后,因劳累过度而呕吐不止。

    镜头七:负重狂奔六千米

    奥运火炬在达累斯萨拉姆传递时,由于不能上媒体车,中国日报记者胡亦南为了能完整地采访一站火炬接力,决定全程跟跑。他背着装有两台笔记本电脑和其他物资的采访包,一路跟随火炬拍照采访,忙得不亦乐乎。就这样他一直跑完全程6000米。

    小伙子上学时是万米和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六千米跑从来不在话下,这次他却感到有些累了。在最后的庆典结束现场,他斜躺在一把椅子上,强忍疲劳整理照片和写稿子。

    镜头八:后勤服务“宾至如归”

    从托运行李到护照管理,以及圣火团队的吃穿住行,后勤服务细枝末节多如牛毛,这一切都要由后勤组来具体实施完成。组长吕实珉是个63岁、精神矍铄的老头,他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一定要把团队内每个人都给照顾好”。为此,老同志一天只睡三个来小时。每到后勤办公室,大家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对工作,他有老一辈人那种典型的忘我热情。

    后勤办公室在主团队到达时开张,主团队离开后关闭。在吕实珉的领导下,办公室高效有序地工作,为主团队创造出一种家的氛围。董华钢和王亭把大家托运的行李照顾得妥妥帖帖。

    庞柯几乎每天都要忙于办理团队进出海关手续,以及清点全团的100多本绿皮公务护照,声称把自己的脸都“点绿了”。来自中国银行的“财神爷”周跃武每天在整理完烦琐的财务账目之后,还要经常在后勤办公室从半夜值班到天亮。

    镜头九:第二个温暖的家

    除了从北京到阿拉木图外,圣火团队其他几次城市间转场都在夜间进行,几次都是长途飞行。比如从巴黎到旧金山、从旧金山到布宜诺斯艾利斯、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达累斯萨拉姆这连续三段飞行,时间都超过了10个小时。大家在飞机上度过的时间甚至超过了躺在酒店床上睡觉的时间。

    因此,“奥运圣火”号包机就成为大家的第二个家。空姐为大家提供的周到体贴的服务,让大家好像回到了家。

    传递城市所在国的中国使馆是圣火团队的另一个家。土耳其使馆为每人配备了两袋干果,阿根廷使馆招待团队享用中餐晚宴,让每一个队员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亲人照顾的温暖。当包机在罗安达技术停留时,中国驻安哥拉大使专门登机问候,更是让大家倍感亲切。

    镜头十:临危不惧为工作

    奥运圣火在旧金山传递开始前,发生了一个多数人都不知道的故事。当时以雷涛为首的5名圣火团队工作人员从起跑现场乘车赶往庆典仪式现场,他们的车刚刚驶离起跑现场,就被一大群“藏独”分子堵住,车窗被这些失去理智的暴徒打碎。坐在车上的一名美国警察马上通过对讲机叫来20多名同行,他们手拉手组成一条通道把5名工作人员救了出来。

    由于庆典仪式现场还有工作要做,雷涛等人坚持要赶过去,美国警察坚决不让他们走,因为途中危险重重。直到接到指挥车的命令后,雷涛等人才在美国警察的保护下返回起跑现场。

    事后,记者问雷涛当时怕不怕。他说,那时他心里只想到还有工作要做,其他都没多想。(完)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