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天津视窗4月5日电:昨天凌晨6时许,当杭州南山陵园副主任郭翼川来到陵园门口时,发现门口已有4000多人在等待。
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清明节法定假日,就这样悄悄来了:
——我们,在浙江安贤园亲眼目睹了头戴小红帽的大学生志愿者,为前来扫墓的人们送上根根黄丝带。志愿者们说,这代表着思念、希望和感恩;
——我们的视线,扫过陵园的树葬区,那一棵棵苍翠的大树上,悬挂着的一张张真情卡随风飘舞。真情卡上的留言,想必天堂里的亲人一定都看见了吧?
——我们还看到那位可爱的小孙子,在爷爷的墓碑上刻下的那封信。字里行间,孩子的童真让人潸然泪下又破涕为笑。
……
不一样的清明,不一样的祭奠。清明节,这个中国式的感恩节,中国人开始用一种新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感;而我们,也开始用一种新的感悟、新的笔触来记录这一切,升华这一切。
昨天,曾经出现在各色新闻里的主人公们,依然在我们关切的镜头里闪动:
在闻涛路“3·16”车祸中遇难的那对年轻夫妻,昨天也趁清明下葬,入土为安了。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但愿,尽管时光流逝,这一双曾经盛开的生命,还能像一个惊叹号,警醒世人:少一出悲剧,多一份平安。
昨天,我们的镜头里也收获了许多灿烂的笑脸、明媚的眼神。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清明小长假,江南人特殊的风俗昨天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祭扫、踏青两不误,有的还特地带上孩子感受野趣,挖春笋、采野花、做地道的清明果……更有种种清明新民俗,被民间智慧推陈出新。难怪,有人要发出“上午公墓周边忙,下午景区游客多”的感慨。
生活,就这样因为清明而美好。
这个清明节因为放假,杭州小学生郭天相可以不用上学而来给爷爷扫墓。墓碑上那篇特别的文字就是他写的。
孩子充满童真的字里行间,是对爷爷深深的怀念:
奶奶告诉我,爷爷打算活到九十多岁,等我工作赚钱。虽然我今年得了奖学金,可是只有八十块钱,治不好您的病。爷爷,我想对你说,真可惜呀真可惜,您怎么不等我长得更大一点呢?
爸爸、妈妈告诉我,小时候爷爷推着那辆小车带着我到处走,我第一次站住也是爷爷扶着我。本来我们约好,等您病好了,我教您打羽毛球。爷爷,我真生气,我想对你说,您怎么说话不算数呢?
我知道,爷爷生病是因为他太不会照顾自己。所以,爷爷我想对你说,您到了天堂,一定要锻炼身体,照顾好自己。
我会常常想念您的!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