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的孩子》:大爱跨越国界
2008-04-03

 
 
cqtoday.cqnews.net 来源: 新浪娱乐  2008-04-03 10:31 

 
  很惭愧,在看电影之前,我并不知道乔治何克这个名字,更不知道《黄石的孩子》是改编自真实故事,一位来自英国的战地记者,将60多个中国战争孤儿带出死亡之城,需要怎样的勇气和决心?又要经历怎样的磨难?

  原本以为,好莱坞会用诸多商业手法包装这样一部抗战题材"主旋律"电影,尤其导演又曾经执导过《007明日帝国》这样的动作片,其实不然,影片的香港片名是《战火逃城》,其实全片并没有太多战争戏,仅仅在开场有日军屠城,逃避追杀,日机轰炸等几段,随后便转到了大后方,战争的威胁时时存在,但完全被放到了背景,不见恢弘的气势,也没有浴血的悲壮,而是以极为朴实的手法,以强烈的人文情怀讲述了一位国际友人的英雄成长故事,也许相比白求恩,约翰拉贝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乔治何克并不为常人所知,但是那些当年由于他的努力得以活下来的孩子,却铭记一生,正如片尾几位老人饱含真情的讲述:“我们的生日都是7月22日,就是何克去世的日子”。

  英雄不问出处,更不会与生俱来,何克面临日军的屠杀时,他恐惧到浑身颤抖,那寒光闪现的日本军刀,成为他挥之不去的恶梦,凡人直面战争时的种种反应,他一样都有,当命运将他与孩子们紧紧联系在一起时,他暗淡的眼神才重现光彩,与很多相似题材影片类似,他与孩子们的相处并非一帆风顺,从最初的不情愿,到有意识,再到竭尽全力,义无返顾,这种心理上的转变和成长,才是全片的重点,一个男人在非常时期是如何以无畏的精神,承担起自己的责任,《黄石的孩子》感人之处正在于此。

  影片通过很多细节,来表现何克与孩子们逐渐培养起来的深厚感情,比如"消灭虱子"和理发,孩子们最开始是充满敌意的,家破人亡的记忆更是让他们内心封闭,对立的情绪成为何克面临的难题;很快,他利用机械发电,教孩子们打篮球,播种前入乡随俗,跟孩子们一起虔诚地拜祭谷神,用温情换取信任,走进他们的心,何克说“我只想保护我的孩子们”,别人告诉他“他们并不是你的孩子”,他依然坚定地不离不弃,直到最后染病去世,客死异乡,爱一旦超越国界,种族,政治等因素,才真正能够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语言。

  虽然可以大做煽情文章的地方很多,《黄石的孩子》却始终冷静而克制,当何克带领孩子们千里迢迢到了兰州,地方长官告诉他们:“你们不能再走下去了,那是不可能的”,刚以为又生变故之时,他话锋一转“我这里有四辆道奇卡车,可以借给你们”,音乐响起,心里一下子感觉到温暖和激动。只是,这种能够被瞬间触动的地方并不多,更多的是平淡,甚至两个戏份很重的孩子:石凯和小青的死,以及最后何克因为伤口感染引发破伤风导致不治,都采取了多数欧美电影的常见处理方式,隐忍旁观,并没有过多主观情绪的宣泄。

  作为中国观众,周润发和杨紫琼两位华人巨星的参演备受关注,尽管他们只是配角,尽管他们并没有对手戏;发哥扮演毕业于西点军校的新四军军官,从亮相时从日本人手中救下何克的性命开始,到后半段护送孩子们到黄河,便颇有大侠风范,出场时间不多,却性格鲜明,造型沧桑感十足,受西方文化影响,言谈举止又带有几分幽默洒脱,分寸拿捏得比较好,但是,这个角色的设定似乎有些问题,一个高级军官,开始还能看到几名部下,此后就"独行侠"一般神出鬼没,不仅如此,还要与两位男女主角来一段三角恋情,都让人感到比较俗套牵强。杨紫琼扮演的是一个商人的遗孀,高贵,自立,为了救出被国民党军队关押的何克,不惜献出身体,委身于地方强权人物,说她是为何克的大爱无私所感动似乎也成立,但一个女人能做出如此大义之举,叙事上还是欠缺了一些必要的铺垫,欠缺说服力,当然,这些可以看成是篇幅所限,无法细致展开剧情所致,与演技无关。

  整体上来说,《黄石的孩子》是一部工整规矩的电影,与之前中国与好莱坞合拍的《庭院中的女人》以及《面纱》比较一下,水准持平,并没有更多的亮点,西方电影人以充满诚意的姿态回顾了一段类似《辛德勒名单》的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故事,无论剧中的主人公还是幕后主创,无疑都值得我们去尊敬,由于延伸出来的意义已经远超出电影本身,因此我们也没有必要再去过多苛求什么了。文/9条命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