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从乘车开始 文明从自己做起 共同关注乘车文明
2008-03-24
http://fushun.nen.com.cn  2005-12-13 09:03:18  抚顺新闻网

市妇联发出文明乘车倡议书

    本报近日刊登的《小事情折射文明》系列报道引起了市妇联的重视。昨日,市妇联向社会发出倡议书,号召妇女做文明的追随者、倡导者、传播者,文明从自己做起,文明从乘车开始,做文明市民,做文明女性。

    作为社会的“半边天”,家庭的一分子,妇女数量在我市人口中占有较大比率,同样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市妇联倡议:全市广大妇女应遵章守纪,优质服务。司乘人员要在热情服务上做好表率;广大妇女要自觉做到自觉排队,有序上车,不挤、不推、不争、不抢,优先保证老、弱、病、残、孕及怀抱婴儿者上车;广大妇女要爱护车内设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壳纸屑,不吸烟,不大声喧哗,主动为弱者让座,维护公德,文明乘车;同时,广大妇女还应做好家庭中的文明宣传,尤其加强对少年儿童的教育。

公交车内看市民文明

    公交车,是展示城市形象和品位的窗口,它可以倡导文明,树立新风,改善环境,可以为所有乘客留下好印象、好心情。但是,随着冬季的降临,以公交车代步的人越来越多,公交车上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也暴露得更加明显。

    上车抢座、不给老、弱、病、残让座等行为被众多市民指为“令人生厌的不文明行为”。本报 10日刊发了《公交车上看文明》的报道后,读者反映公交车上“不文明”行为主要集中表现为:乘客不按秩序排队乘车、在车上吃东西、在车上乱扔垃圾以及不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等。

    打电话像喊大喇叭读者蔡先生说:“最受不了在车上吃包子的人,清晨空气本来很新鲜,公交车车窗因为天冷打不开,却来了个吃包子的人。有一回,我前面坐了个吃包子的人,车内空间小,包子味道特别大,真让人受不了。那个人吃完包子后还把袋子扔到车地板上!”还有市民反映,最讨厌有些人在公交车上大声打电话,“好像在听广播似的,本来早上交通拥挤,上班心切,再听着车内有人大声打电话,让人感觉特别烦得慌。”

    蒙混过关后门上车不投币临近岁尾,天气格外寒冷,等在马路边候车的人们早已“冻透”了身子。昨日 7时, 605路公交车在新抚区政府门前刚进站,奇怪的现象发生了:等车族一分为二,一批人拥向前门上车,还有一批竟“义无反顾”地冲向了后门,是他们不知道前门上车?还是另有原因?记者后来了解到:由于正值上班高峰,在某些站点,司机们通常为了照顾乘客允许一部分乘客出示月票或投币后在后门上车,但是有人利用司机的好心,乘人不注意在后门上车蒙混过关而省下车钱,其行为令人鄙视。

    书包太沉让它坐随着社会进步,公交车上增设了老、弱、病、残、孕座位,但是,随着天气转冷、坐车人数的增加,这些特殊座位也就失去了作用,有时竟成了学生们大书包的“专用”坐席。某日晚间,记者乘坐 14路公交车就看见了这么一幕:里三层外三层的乘客挤满车厢,有几位上了年岁的老人登上颠簸的汽车,左摇右晃地站着,座位对于他们成了稀罕之物,但就是任凭老人们多么难受,“坐”在座位上的几个大书包就是纹丝不动。几名嘻笑的初中生们就是不舍得让大书包挪窝。

    别把人的尊严挤没了在中油抚顺石化工作的庞先生认为,某些乘客在公交车内上演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其实正表明了他们缺乏公共意识。庞先生说,试问这些人在家里吸烟时会把烟头丢在地板上吗?他们会拿自己家的枕巾擦鞋吗?会把拖布放在沙发上吗?答案不用说谁都知道。

    庞先生认为,我们平时看到乘公交车乱挤一锅粥的现象,总是抱怨别人的素质低,其实公共意识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所谓公共意识,说白了就是“出门”意识。出门在外,我们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别人。等车要排队,大家都知道,但为什么做起来这样难?其实讲究先来后到不仅是一种文明礼仪,也是社会公平的一种理念。只有维护这种理念,小到公交车,大到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正常运转。如果一个人丧失了秩序的理念,也就破坏了整体的秩序。别小看这一个“挤”字,它实际上是把人的尊严挤没了,把文明礼仪给挤丢了。

(见习记者孙宏远 佟德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